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茯神15克,胆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炒枣仁20克,柏子仁2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 功效健脾祛痰,安神定志。 主治神经官能症。症见失眠,烦躁,多梦,伴头痛,眩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哭笑喜怒无常等,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失眠多梦一症多为神魂不安所致,主要责之脾虚,心肝火盛,蒸湿成痰,痰火交阻而心烦不寐,噩梦纷纭,大脑得不到休息则变生他症。此方健脾祛痰,安神定志,铲除病因,则病得愈。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半夏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和中;竹茹清热和胃化痰;陈皮理气消痰,温胃止呕;枳实降逆破气,消胀;石菖蒲芳香,开心气利九窍而逐痰;远志、炒枣仁、柏子仁化痰宁心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夜交藤养心安神;龙骨、牡蛎、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诸药合用,共奏镇惊化痰,安神定志之功。 加减痰盛者加天竺黄祛痰;肝郁气滞者,女性患者加香附、乌药,男性患者加香附、黄连;热盛者加黄芩、黄连清热;躁扰不安者加琥珀、朱砂镇惊安神;头痛者加天麻、钩藤、白蒺藜缓急止痛;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瓜蒌仁润肠通便。
枣仁煎百合 [组成]鲜百合500克酸枣仁15克 [用法]将百合用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洗干净,枣仁炒后水煎去渣再加入百合煮熟,随意饮服。 [主治]对失眠头痛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莲子百合粥 制法:莲子100克,凉水浸泡半日。干百合100克与大米少量煮粥,至莲子烂熟,米粥黏稠,酌加少量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补益心脾,养心安神。用于因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引起的不易入睡、早醒多梦、睡眠不实、心悸健忘等症。 猪心炖枣仁 制法:酸枣仁100克,洗净后冷水浸泡半日,用纱布包好。猪心或羊心两个切块,与酸枣仁炖约1小时以上,酌加调料。吃肉、喝汤。 功效:宁心安神。用于因心、肝血虚引起的失眠、心悸、怔忡、多梦惊恐等症。
失眠,中医称不寐,是一种常见病症。根据中医辨证,失眠可分心火旺、心阴虚、心脾两虚、肾虚等多种类型。病因不同,选择药物也不一样,必须对症用药,才能收到助眠效果。
心火旺型失眠,表现为心胸烦热,夜不成眠,面赤口渴,心悸不安,舌红脉数。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每次一丸,午后及睡前各服用1次。
心阴虚型失眠,表现为心悸失眠、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健忘、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可选用补心丹,每次一丸,午后及睡前各服1次。
心脾两虚型失眠,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眩晕、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神倦乏力,舌淡脉弱。可选用归脾丸,每次一丸,也可用养血安神片。每次5片,均于午后及睡前各服1次。
肾虚型失眠,表现为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肾亏遗精。可选用健脑补肾丸,每次15粒,或脑灵素,每次5片,均于午后及临睡前各服1次。
若其它症状不明显,只以失眠为主症者,可服复方五味子糖浆,每次10毫升,每日用3次,也可用炒枣仁3─6克,捣碎为末,晚上临睡前冲服用。
失眠病人除正确选用药物外,应消除紧张思想情绪和疑虑,做到“先睡心,后睡身”,只有轻松入眠,心情舒畅,才能入睡。另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消除心情紧张,按时作息,睡前不饮浓茶、咖啡、酒等兴奋性饮料。
1.自我按摩法:在每天临睡前进行,脱衣仰卧于床,双目自然闭合,全身自然放松。双手食指屈曲,用第二指节内侧缘从双眉内侧推向外侧,直至双侧颞部,反复10次。然后双手中指轻轻揉按太阳穴,持续1分钟。最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揉按双耳廓,从上到下,反复10次。 2.呼吸调息法:仰卧,全身自然放松,双目闭合,舌尖顶上腭,双手交叉放于脐部,由鼻孔慢慢吸气,再从鼻孔徐徐呼出,并口中默念吸、呼。 3.中药足浴法:取远志、红花各9克,枣仁、磁石、龙骨、桃仁各15克,水煎2次,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足浸于药液中,使药液浸过足面。每晚睡前1次,每次浸泡30分钟。 4.饮食调理法:枣仁30克、百合30克,先用枣仁煎汤去渣,加入百合煎至熟烂,每晚睡前1小时趁热连汤同吃。 5.药枕助眠法: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合欢花、磁石各等份制成药枕,每晚枕之。
失眠是一种症状,指经常不易入寐或寐中易醒,甚至彻夜难眠,并伴有心烦、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多汗等。中医有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胆素虚、胃中不和之分。
心脾两虚:症见失眠头晕,心悸气短,口淡无味,不思饮食。
1.酸枣仁15克、猪心1个,炖熟后服用。
2.茯神20克,生鸡子黄1枚。将茯神水煎后取汁1碗,对入鸡子黄1枚搅匀。临睡前先以温水洗脚,然后趁热服下药液,即可安眠。
3.党参、酸枣仁各10克,炙远志5克,水煎取汁,分早晚饮服。每天1剂。
4.炒酸枣仁10克,捣碎,水煎取汁,临睡前半小时饮服。
阴虚火旺:症见头昏脑胀、心烦失眠、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
1.麦门冬、夜交藤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取汁,分早晚服。每天1剂。
2.麦门冬、天门冬各10克,炙远志5克,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3.酸枣仁6克、夜交藤10克、合欢皮6克,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4.酸枣仁、柏子仁、麦门冬各10克,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心胆素虚:症见虚烦不眠,入睡后易惊醒,心神不安,胆怯恐惧,遇事易惊。
1.夜交藤、鲜竹茹各10克,牡蛎20克,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2.天麻、白术、半夏、酸枣仁各5克,水煎取汁,分早晚服。每天1剂。
3.白芍药60克,鸡肝1具(捣烂)。将白芍药水煎取汁,再放入鸡肝内调匀,蒸熟后服食。
4.炙远志、丹参、茯神各10克,水煎取汁,分早晚服。每天1剂。
胃中不和:症见失眠、胸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秘结。
1.半夏10克、秫米3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2.大黄、甘草各3克,硭硝5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适用于大便秘结者。
3.焦山楂、神曲各10克,陈皮、枳壳各5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
中医治疗多梦失眠的偏方:
失眠多梦是指从睡眠中醒来,自觉乱梦纷纭,常伴有头昏神疲的一种表现。中医对多梦证的治疗常采用以下方法。
①心肾不交
症状: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腰酸腿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
选方:黄连阿胶汤加减。
药物:黄连、黄芩、白芍、阿胶各9g,鸡子黄1枚,龙骨12g。
②心胆气虚
症状:惊悸不宁,胆怯善恐,夜寐多梦,胸闷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无力。
治法:养心益气,壮胆镇惊。
选方:平补镇心丹。
药物:酸枣仁、龙齿各12g,车前子、茯苓、麦冬、茯神、天冬、熟地、山药各9g,五味子,远志、人参各6g,肉桂、朱砂、甘草各3g。
③心脾两虚
症状:心悸健忘,少寐多梦,气短神疲,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腹胀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选方:归脾汤。
药物:人参、远志、木香各6g,黄芪、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龙眼肉各9g,炙甘草3g。
④痰火内扰
症状:梦扰纷纭,头晕心悸,急躁易怒,痰多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选方:黄连温胆肠加减。
药物:黄连6g,半夏、陈皮、茯神、竹茹、枳实各9g,甘草、生姜各3g,大枣5枚,珍珠母12g。
⑤心气不足
症状:多梦易惊,失眠,神疲困倦,短气,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宁心安神。
选方:参香散加减。
药物:人参9g,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各12g,莲肉、砂仁、沉香、檀香、甘草各6g。
⑥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治法:养血安神。
选方:四物汤合茸砂丹加减。
药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2g,鹿茸、朱砂各6g,炒枣仁18g。
⑦心阴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补心安神。
选方:益气安神汤加减。
药物:当归、茯神、麦冬、生地各12g,黄连、远志、竹叶、人参、黄芪、胆星、莲子心各6g,酸枣仁18g,朱砂3g。
猪心1枚,枸杞芽250克,葱白、豆豉各适量。猪心洗净血污,切成细丁状;枸杞莱、葱白切碎;豆豉放人锅内,加清水,煮取豉汁;猪心、枸杞菜、葱白放入豉汁中,加黄酒、食盐小火煮作羹食。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神志,主血脉。心失所养可见心悸恐惊,失眠健忘,烦闷不舒等证。以动物的心脏来调治人的神志病变,常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讲,各种动物的心脏均有补心安神的作用,但以猪心最为常用。 本品中以猪心为主料,补心安神;辅以枸杞菜清热补虚,葱白宣通胸阳,豆豉清心除烦。全方具有补心安神,清热除烦之效。适用于心血不足兼有热象者食用。
(一)酸枣仁粥酸枣仁50克,捣碎,煎取浓汁,用粳米100克煮粥,待米熟时加入酸枣仁汁同煮,粥成淡食、加糖食均可,每日晚餐趁温食用。此粥对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疗效甚好,无论失眠新久,均适用。 (二)莲心茶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每日数次。此茶对高血压病伴有失眠患者非常有效。 (三)绞股蓝茶绞股蓝茎叶2克,白糖适量,开水冲泡当茶饮用,每日数次。能防治神经衰弱,治疗顽固性失眠,是一种保健安神佳剂,对长期失眠者较为理想。 (四)糖水百合汤生百合10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熟烂后加糖适量,分2次服食。此汤可用于病后余热不净,体虚未复的虚烦失眠,对伴有结核病史失眠患者,选服尤佳。 (五)丹参冰糖水丹参15克,加水200毫升,煎煮20分钟,去渣,加冰糖适量,以微甜为难,分两次饮服。能使者有安神作用,对患有冠心并肝炎等慢性病患者,还可改善原疾患。 (六)甘麦大枣汤小麦60克,大枣14枚,甘草20克,先将小麦、大枣淘洗浸泡,人甘草同煎,待麦、枣熟后去甘竹、小麦,吃枣喝汤,每日1~2次。对神经衰弱、癔病均有缀解急躁、焦虑、安神等作用。 小编温馨提醒: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问题,请搜索久久健康频道,祝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