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头痛,这些名家的处方够你学上好多年 各种头痛
2021-06-26 16:42:08
头痛多数是脑部血管扩张或是肌肉痉挛,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和众多有效的方剂。结合《陈士铎治疗头痛思维与验方》看看各位中医名家实战应用。
陈士铎
陈士铎,明代名中医
1,疏风止痛法
适用于风邪所致头痛,疼痛特征为“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走来走去,无一定处者”。
陈氏认为这是因为风邪入脑或与阳气相战于经络间,则头痛发作。治疗以疏风止痛为主。方剂如:
脑汤
(辛夷、川芎、细辛、当归、蔓荆子)
救破汤
(川芎、细辛、白芷)等。
护首汤
(川芎、当归、白芷、郁李仁、天花粉、蔓荆子)
头痛日久,可适当加全蝎、蜈蚣、僵蚕等搜风通络,效果更佳。
2,滋阴降火法
适用于肾水不足、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
该类型头痛特征是:疼痛不甚重,伴头晕,遇劳遇寒遇热皆发,房事过度则头沉、嗜睡为特点。
方用:
加减八味地黄汤
(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川芎、肉桂)
五德饮
(熟地、麦冬、玄参、川芎、肉桂)
用上述两方治疗每每取效。
3,疏肝解郁法
适用于肝胆气郁、风袭少阳之偏头痛。临床常见半边头痛,或左或右,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
常用处方:
散偏汤
(白芍、川芎、郁李仁、柴胡、白芥子、香附、甘草、白芷)
半解汤
(白芍、川芎、柴胡、当归、甘草、蔓荆子、半夏)
不但对气郁不畅头痛可疗,感寒冒风或痰瘀所致者亦效。如果再配用元胡、胆星、僵蚕、全蝎等,可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
4,益气升清法
适用于气弱之人、阳气不能上升于头所致的遇春头痛、恶风恶寒、不欲饮食者。
方用:
升清固外汤
(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陈皮、当归、白芍、柴胡、蔓荆子、川芎、天花粉)
升阳汤
(人参、蔓荆子、半夏、黄芪、白术、甘草、白芍、川芎、升麻、白芷)。
对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脑震荡后遗症等引起的头痛,辨证属气虚或阳虚者,用升清固外汤或升阳汤配葛根、川芎、赤芍等调节气血升降,多能获得满意效果。
图片
这里还整理了近现代名中医施今墨、刘渡舟、胡希恕、李可和刘方柏治疗不同类型头痛医案5则,供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施今墨
阳虚头痛
杨某,女,54岁。
生育九胎,曾患肺结核,身体瘦弱,易受外感。
平时多汗,心慌,四肢冷感。一周前来京途中又受感冒,经服中药发汗过多,身如水洗,自觉口鼻发凉,四肢寒冷。近日又感朝冷暮热,时时汗出,头痛如裂,大便溏稀。
舌脉:舌苔白,六脉紧。
辨证立法:平素体弱多汗,肢冷,已见阳虚之象,近期感寒,服发汗药后,大汗淋漓,阳虚更甚,遂致头痛如裂,急拟理中扶阳为治。
处方:
川附片15克,淡干姜6克,米党参20克,云茯苓10克,云茯神10克,野白术10克,当归身6克,桑螵蛸10克,炙甘草10克,大红枣5枚,煨生姜2片。
二诊:连服五剂,除大便仍溏之外,诸症悉退。
处方:每日早服附子理中丸1丸,晚服参茸卫生丸1丸。连服十日。
按语:体质素弱,多汗肢冷易受外感,显示阳虚之证,虽感风寒,不宜发汗,今已误治,急应理中回阳,以免虚脱。
施金墨用参苓四逆汤加当归、桑螵蛸治之。此方加当归用意颇深,查当归性温散,参苓四逆加当归则有画龙点睛之妙。
胡希恕
反复发作头痛5年
刘某,女,36岁。
1965年3月9日初诊,反复发作头痛5年,多于午后、疲劳、睡眠不足时发作,多次到医院查无所获,诊断称“神经性头痛”,给镇静剂、止痛剂可暂时缓解而不能除根。近一月因前额痛明显,拍X线片诊断为鼻窦炎,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找中医治疗。最近头痛多在前额,伴双眼胀痛、后颈紧胀感、头沉、背酸痛、咽干、易心烦,无鼻塞流涕。
舌脉:舌苔白根腻,脉沉细弦,左寸浮。
处方:(越婢加术半夏桔梗汤)
麻黄12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四枚,生石膏45克,苍术15克,半夏12克,桔梗9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头痛减,服六剂头痛已。
仍后颈紧,继服六剂,诸证已。
按语:本例显然为慢性病,但临床症状,仍表现为外邪里饮而呈现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故用越婢加术半夏桔梗汤解表化饮而使症解。
刘渡舟
顽固性偏头痛
李X,男,38岁,住北京朝阳区。
病史: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愈。经友人介绍,延请刘老诊治。主诉及症状: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经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
舌脉及辨证治法:舌淡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
处方:
麻黄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
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
三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
原方再服,至十五剂,头痛,项急诸症皆除。
按语:本案为风寒客于太阳经输,津液不得濡润,经脉气血不利所致。其辨证要点是头痛伴有无汗恶寒,项背拘急与脉浮等症,故以葛根汤散寒通经。
本方用桂枝汤加麻黄以发汗散邪,又不致使汗出太过而伤津液;加葛根并且重用至16克,在于本品既能发散太阳经邪,又能疏通经络,并能启动津液以濡润经脉。
现代研究亦证明,葛根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服用本方可使寒邪散,经脉通,津液升,荣卫和则头痛、项强诸症自消。服用本方之后,常有脊背先见发热,继而全身汗出,这是药力先作用于经腧而使经气疏通,邪气外出的反映,为疾病走向康复的佳兆。
李可
偏头痛
郭某,女,52岁。
2009 年10月8日初诊:症状:项强痛,左偏头痛如电击。
舌脉:脉弦涩,口苦苔腻,边尖赤。
处方:
葛根120g,桂枝、杭白芍各45g,炙甘草30g,川芎90g,细辛(后5分下)45g,白芷(后5分下)30g,生姜45g,大枣12枚,麻黄10g,附子30g,葱白(连须)4寸,熟地黄90g,二冬各30g。
三剂。
按语:因偏头痛,以川芎、细辛、白芷、麻附细辛汤;项强痛,以葛根汤;疼痛如电击,舌边尖红为引火汤证,用熟地黄90g、二冬各30g有引火汤之意。
刘方柏
剧烈头痛伴呕吐
石某,男,12岁。
主诉:间断呕吐一年,头痛20日。
病史:近一年来常口泛清水,时呕吐。20天前突然开始头痛,自服去痛片缓解,从此每日服数片维持。半月前某日清晨5时突然头痛欲裂,呕吐,继而昏迷,急送入某医院,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入院检查:心电图:心律失常,偶发早搏,左心室高电压。脑血流图:脑动脉供血不足。胸部摄片:无阳性发现。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经中西医治疗8天无效,自动出院,来我处求治。
刻下:目前,头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剧痛。剧痛时抱头叫喊,头欲裂开,呕吐大量清水,项痛。剧痛间隙时始终伏案少语,不愿抬头答话。面孔苍白无华。
舌脉:脉细,舌苔黄厚,舌心干,微黑。
辨证:辨为肝胃虚寒,阴寒上逆之头痛呕吐证。
处方:(吴茱萸汤加味)
吴茱萸20g,人参10g, 生姜10g,大枣10g, 炙甘草10g,川芎20g,葛根30g,半夏10g。
因病情重而病程长,且住院治疗无效,故只开1剂。
孰料第二天来诊,云服药两次呕吐即止,头痛大减,1剂服尽,头不再剧痛,精神转好,对答如流。
前后共服药5剂,症状完全消失,舌苔退尽。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