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一个3味药的千古名方,可用于失眠、眩晕、头痛、关节痛等等,屡试不爽
2021-07-04 08:33:33
甘麦大枣汤是个好方子。除常用本方以治脏躁病及心脾不足的失眠证之外,对于一些病情比较特殊,不易用一般辨证理论加以解释而有心脾虚象的,往往喜用此方,或与其他方合用。
若从西医辨病的角度来看,本方对于神经官能症有一定的效果,兹举几个病案以见一斑。
病案一:脏躁
新中国成立前治一妇女,自诉见恐怖之物,心悸惊恐,整天要人陪伴。诊其面色青,舌色如常,脉弦。治以甘麦大枣汤,两剂而愈。
1968年治一女干部,心悸惊恐,一天晚上,家人外出,她坐于走廊上,竟不敢返回房间去。诊其舌嫩苔白,脉虚。用了此方,一剂而愈。具体方药如下:
▶ 处方
甘草9克 大枣5枚 面粉1汤匙(冲熟服)
关于脏躁的病理,不能如一般注释家以子宫血虚作解释。有些学者认为脏躁的发病原因,多由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以致心脾受损,脏阴不足而成,是比较合理的。
《金匮要略》于甘麦大枣汤煎法服法之后,有“亦补脾气”一句,有注释家认为是后世所加而主张删去。这种考虑似乎脱离了实践。
心主神明,悲伤欲哭,像如神明所作,是病与心有关。但心与脾有密切的关系,甘麦大枣汤所治的情志之病往往兼见脾虚之证。甘草、小麦、大枣三药确有补养心脾的作用。
病案二:失眠
患者男,42岁。因精神刺激,持续五昼夜不能入睡,遂见头晕、头痛,以后继续失眠不已(每晚服安眠药后只睡三小时左右),病已三月,经住院未效。
诊其舌质如常,苔白润,脉弦滑,血压21.5/15.5kPa。
▶ 处方
浮小麦15克 熟枣仁24克 橘红4.5克 法半夏9克
代赭石30克(先煎) 竹茹10克 云苓15克 甘草3克
服药六剂(一剂药煎两次服两天),血压降至21/10.5kPa,睡眠正常。
此证由肝郁不舒以致肝阳上亢,血压升高而头晕、头痛。但起病之由是精神受刺激,主要症状是失眠,故主用甘麦大枣汤加熟枣仁以养心脾而治失眠。
苔白润而脉弦滑是兼有痰,故次用云苓、法半夏、橘红、竹茹以除痰;赭石、石决明以平肝。高血压重用甘草不宜,故只用3克,另加熟枣仁以为辅助。
病案三:眩晕
患者,女,工人,38岁。两年前觉头晕眼花,睡眠欠佳,下肢酸软乏力,胃纳尚可,二便正常。得病后屡用补气血,养肝潜阳,祛痰息风及温补等法治疗未效。
来诊时症状加剧,眩晕持续,不敢外出,若步行六七十米至百米左右则头晕加剧,需坐下休息片刻,方能继续行走。
眩晕非旋转性,无恶心、呕吐、耳鸣,头部时有麻痹感。此外,背部汗出,汗出后背部觉凉,失眠多梦。胃纳一般,二便正常,月经准期而量少,经前后腰腹痛。
诊其面色如常,唇色如常,舌尖红,苔白稍干,脉弦稍浮。
检查:体温正常,血压正常,听力正常,血象及大小便常规无异常发现,X线胸透心肺正常。
从辨证看,头晕、失眠、多梦、脉弦,即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似属肝风内动之眩晕,但历经养肝潜阳、息风等方药均无效,可见本病虽与肝有关,但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根据其每步行稍远即晕甚,休息后又能起行来看,则与神志有密切关系,故予甘麦大枣汤稍加疏肝健脾之药。
▶ 处方
钩藤15克 素馨花6克 麦芽24克 扁豆花9克
云苓12克 大枣3枚 甘草9克
2剂。钩藤、素馨花疏肝以治胁痛,麦芽亦有疏肝作用,故用麦芽不用小麦。
再诊:证候大致同前,胸胁痛已除而见腹痛,舌质红活,苔白润,脉弦。处方改为:
▶ 处方
大枣6枚 甘草9克 麦芽12克 白芍12克 面粉1汤匙(冲熟服)
服3剂后头晕大为减轻,以后以甘麦大枣汤加龙骨、牡蛎或糯稻根、白芍、首乌之属以养肝肾,或加参、术之属以健脾,治之四月而愈,追踪四年未再复发。
病案四:头痛
患者,女,社员,36岁。妊娠已3月,症见头痛,头部血管搏动不安,头晕,心慌心悸,手足发麻,失眠,左胁时痛,恶风寒,胃纳减,便溏。
经某医院神经科检查未发现异常体征,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患者精神负担很重,不但不能工作,且不能料理家务。
诊其面色、唇色如常,舌嫩苔薄白,脉弦。
治法拟养心脾、和肝胆,用甘麦大枣汤合温胆汤。
▶ 处方
浮小麦30克 大枣3枚 甘草9克 竹茹9克
枳壳4.5克 橘红4.5克 法半夏4.5克 云苓9克
3剂后,诸症好转,心慌、心悸减少,脉弦减而寸脉稍弱。照上方去法半夏加太子参12克以益气。
服15剂后,精神转好,睡眠好,胃纳增,前额和后脑部仍有时痛,有时前额和后脑都发痒,发痒时觉舒服。头部血管搏动感觉大为减轻,心不慌,手足不麻,左胁于晚上仍有时痛。
照上方服一个月,已基本治愈。为了彻底治愈和巩固疗效,继续以养心健脾为主稍予养肝为佐。
方用甘麦大枣汤合四君子汤加枣仁、首乌,或去白术(于便秘时)加糯稻根,每日一剂或隔日一剂,再服药两个月,后顺产一婴。
病案五:关节痛
患者,女,45岁,干部。于1973年7月患左腕关节疼痛,怕风,风吹则全身疼痛,特别是肩关节为甚,进一步发展至大小关节疼痛,走路困难。
至1975年,除关节疼痛外,全身皮肤像蚂蚁爬行,又痛又麻,坐立不安,整天难受,心慌。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血沉均正常。
1975年9月来诊,症如前述,舌质黯淡,苔白薄,脉细。治以甘麦大枣汤合玉屏风散。
▶ 处方
甘草9克 大枣6枚 面粉1匙(冲熟服)
黄芪12克 白术15克 防风4.5克
因其怕风,风吹则痛甚,故除用甘麦大枣汤养心脾外,还合玉屏风散以固表,共服药60剂。
1975年12月5日再诊,蚂蚁爬行样感觉已消失,尚余游走样皮肤局部疼痛,关节时有轻度疼痛,仍怕风畏寒,舌黯淡,苔薄白,脉细稍涩。照前方加鸡血藤30克以养血息风。
共服50多剂,服药后有时自觉皮肤如有风出,病已基本治愈。继续服前药数10剂善后,追踪一年多未见复发。
病案六:自汗
患者男性,42岁,军官。症见自汗,恶风寒,稍一风吹即冷汗大出,心悸乏力,头晕,腰腿酸痛,腹胀,胃纳不佳,尿短黄,大便秘结。
病已一年,住部队医院,诊断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诊其舌质稍红,苔白,脉弦,两寸弱。治以甘麦大枣汤加味。
▶ 处方
大枣4枚 黄芪12克 甘草9克 浮小麦45克
竹茹9克 糯稻根30克 白芍15克 云苓15克 太子参15克
服上方20剂。再诊时诸症好转,恶风汗出已少,精神、体力见佳,舌红,有齿印,苔白稍厚,脉两寸弱,关尺稍弦。
照上方加白术6克,服七剂后,除迎风仍有少量汗出,睡眠欠佳之外,其他症状均已消失。再服方15剂而愈。追踪两年半未再复发。
此病以自汗为主症,汗为心液,心悸、腹胀、纳差等均属心脾两虚,故甘麦大枣汤之麦用浮小麦,取其能敛汗。
四君子汤最初不用白术而加白芍,是因其舌红、便秘。用糯稻根与黄芪,意在加强固表敛汗。
体会
本方为治脏躁的有效方,方中甘草甘缓和中,小麦养心气,大枣健脾补中,药虽三味,心脾并补。
《本草经疏》论小麦,认为除养心之外,“肝心为子母之脏,子能令母实,故主养肝气。”
因药房常缺小麦,我喜用面粉代之,分量一般为一汤匙,可先用少量冷开水调为稠糊状,再用煎好滚烫之药液冲熟和匀即可。
《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又能缓肝急,故甘麦大枣汤除补心脾之外还兼治肝。上述两例脏躁证,用甘麦大枣汤治疗,效如桴鼓。可见经验之可贵,值得继承和发扬。
其他病例,虽然主症不一,均以甘麦大枣汤为主进行治疗,或兼治肝,或兼补气固表,或兼和胃除痰,虽治疗稍费时月,但能收到效果。这是甘麦大枣汤的变法。
所谓变法亦不离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即抓住心脾之虚象,病证特殊而又与神志方面有关者,分清有关脏腑的主次与其他方药合用。
看来这一类疾病不仅是功能紊乱问题,而是脏腑本身先有所不足,外加损害,致脏腑受损不易恢复,所以治疗费时。运用甘麦大枣汤为主,能治疗多种疾病,可见本方的作用不止局限于养心安神,甘缓和中。
我认为此方有调阴阳,和营卫的作用,但在治疗中必须根据脏象学说五脏相关的理论,抓住心、脾、肝三脏以及他脏之间矛盾的主次用药,务达补益心脾以振元气、调阴阳之目的。
文末福利:
不限年龄学历,只要你热爱中医,希望用中医技术调理身体,即可加入中医群,免费学中医。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