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1996年2月~1998年8月采用四逆散为主结合临床辨证治疗阳痿5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8~60岁;病程3个月~8年。临床辨证分型:肾阳不足型24例,阴虚火旺型8例,气血瘀滞型17例,心脾两虚型5例。
治疗方法
基本方:柴胡10g,枳壳10g,芍药12g,炙甘草5g,川郁金15g。肾阳不足型加熟附片15g,肉桂5g,巴戟天15g,鹿角片12g,淫羊藿15g,阳起石15g,熟地15g,山茱萸12g。加减:阴虚火旺型加生地15g,山茱萸10g,丹皮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炒知母10g,炒黄柏10g;
气血瘀滞型加全当归12g,丹参15g,王不留行12g,路路通10g,巴戟天15g;心脾两虚型加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2g,酸枣仁15g,茯苓12g,炙远志8g,巴戟天15g;遗精早泄加金樱子20g,五倍子15g,桑螵蛸12g,覆盆子20g。1个月为1个疗程,超过2个月为无效。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阴茎能勃起且坚硬,无早泄现象。好转:阴茎勃起,但举而不坚,或时间较前短。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本组经15~60天治疗,结果痊愈35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
典型病例
张某,男,42岁,1997年6月5日初诊。诉阳事不举4个月,伴失眠、腰酸、夜尿频多,脉沉细而弦,舌质淡苔薄白。
体会
笔者临证发现阳痿患者中属肝郁气滞,宗筋弛缓,阳器失养成萎者为数不少。故以四逆散为主,结合辨证加壮阳、滋阴、活血、健脾等药治之。四逆散有和解表里、疏肝理脾的作用,善治肝脾失调,情志抑郁等证。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壳宽中理气,芍药、甘草调理肝脾,令土木得和而气机流畅,川郁金清心解郁、行气活血。全方切中病机,故临证可收满意疗效。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