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脚总是冷冰冰的、生理期痛不欲生、吃点凉的就跑厕所、满脸痘痘、肚子一凉就腹泻。可能“脾肾湿寒”了。
因感情刺激而突然精神失常,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行为被动,不愿意说话,对外界的刺激没有反应,有时单独自言自语,嘴周围有水泡,舌苔白。那是肝郁气结,心神不安,因急火而引起,应疏肝理气化痰泻火。
方剂:柴胡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郁金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瓜蒌15克、菖蒲10克、苏叶6克、栀子10克、枳实10克,熬20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如果容易受惊吓、腿和膝盖发凉、大便前段较硬、小便发涩、精神抑郁,那是中气不足导致的肝郁,需要调补中气,清心除烦。
方剂:半夏15克、甘草10克、干姜15克、制附子15克、麦冬15克、生龙骨15克、牡蛎15克,熬20付。如果痰多者,加蜀漆8克。
将制附子先入锅熬1.5小时,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如果喜怒无常、发怒摔东西,躁动不安,喜怒不受控制,那是脾肾湿寒引动肝火,需要清肝火,凉血定惊。
方剂:丹皮15克、柴胡15克、水牛角5克(打碎)、生地15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炙甘草10克。
如果受点惊吓有点响声就骂人烦躁,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心慌、失眠、吃饭差、有时咽喉有痰声,那是痰湿受寒了,应该降逆升阳。
方剂:桂枝15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4枚、半夏20克、茯苓30克、生龙骨25克、生牡蛎25克。
如果因自慰或者臆想而导致的肾精不固、脸色晦暗或者惨白、发呆、精神抑郁、喜欢独处,根源是肾精失守,需要敛精升阳。
方剂:桂枝15克、砂仁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生龙骨25克、生牡蛎20克、茯苓25克。
如果哭笑喜怒无常,言语错乱,动作离奇古怪,受幻觉支配,大便不通。根源是痰火郁结,肝气不舒,需要舒肝理气,化痰泻火。
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2克、枳实12克、半夏12克、白芍12克、苏子12克、青皮12克、黄芩12克、大黄6~15克(便秘比较重的大黄可加大到15克)。说明:大便干结下不来苏子加到30克。
一、脾肾湿寒比较常见的症状:
(1)女性白带多、妇科病多、输卵管堵塞、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男性前列腺炎、阴囊潮湿。
(2)脸部油腻、下巴和脸颊生痤疮、头发油腻、头皮屑增多、耳蜗油腻。
(3)脚气、肥胖、手脚冰凉、膝盖和腹部怕冷、后背发冷、容易感冒。
(4)痛经、子宫肌腺症、指甲软、头发早白、男女房事淡漠和功能障碍、男女不孕不育。
(5)各类肿瘤、大便粘坐便、长期大便溏稀、便秘、腹泻、受寒凉腹痛腹泻。
(6)面目或者手脚浮肿、风湿骨病、痛风、荨麻疹。
二、造成脾肾湿寒的原因:
(1)先天不足,父母体质不好。或者母亲怀孕时,过食寒凉。
(2)过食寒凉,例如啤酒配海鲜。
(3)熬夜。
(4)纵欲伤身,房事过劳,自慰过频。
(5)久居湿寒之地。
(6)穿衣少,外受寒凉。
(7)为了减肥,食用寒凉的中药。
(8)长期胆胃上逆,会造成脾肾湿寒。
说明:因每个人体质不同,脾肾湿寒的症状不同,所以调理的方法不能统一,可在基本方上辩证。
脾肾湿寒基本方: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茯苓30克、白术30克、苍术10克、干姜15克、人参12克、泽泻10克、肉桂10克、制附子10克。
建议熬制时将制附子先入锅熬五十分钟,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另加小方:产后急性乳腺炎(中医叫乳痈)。
症状:产后有乳汁不通,乳房高度红肿疼痛,高烧。烦躁喜哭,恶心欲吐,寒热往来,食欲不振。
根源:肝郁气血瘀滞。
方法:疏肝理气,清热解毒。
方剂:柴胡15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青皮12克、橘叶12克、瓜蒌60克、桔梗30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15克,服用一付见效可接着服用,再服用15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