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治痛风、风湿、类风湿三个经方很厉害
2021-07-23 07:49:28
人人都知道,痛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难治。其实,非不可治也,未得其术也,治不得法也。汉代医圣张仲景,早在两千年前就在他的《伤寒杂病论》给出了治疗方法,药简力专效宏,疗效确切。
但因年代久远,现代很多人不读经典或读不懂经典,致其埋没。其原因,
一是不知道,因为古文称为历节,或为脚气,现代西医称痛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很多人不知道,这其实是同一种病。
二是不会用经方,现代人习惯按病名寻方,不辩证。真正的中医是辩证论治,按现代病名去找方肯定找不到。
三是不敢或不愿用经方,经方只给一个基本量,实践中用量不好拿捏,用量不足可能引起反激,使患者觉得更疼更重,过量患者难以承受,于是不敢用。还有的不愿用,因为要赚钱,三五付药治好了怎么赚钱?
现将治疗痛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三个经方:
1
,治痛风方:甘草附子汤
出自《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原文: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白术二两 附子二枚(炮,去皮) 桂枝四两(去皮)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用法:
炙甘草31克,白术31克,制附子2枚(40克),桂枝62克,以上4味药,加水1200毫升,煎取600毫升,去药渣。放温后服用,每次200毫升,每天3次。刚喝的时候微微出汗最好,出汗之后还是烦(热、疼),再服100毫升。如果觉得每次服200毫升太多,那最好服120-140毫升。
说明:
风湿相搏。即风和湿是致病因素。主要症状和诊断依据: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药方和用法简单明了。所谓疼容易理解,痛风的突出特点就是疼。而所谓烦,则易致误解。这也是现代诊断易犯错误的地方。所谓烦,一指心烦,疼故心烦;二是指热。《伤寒杂病论》中多处用到烦字,如躁烦,烦痛、痛烦等,其意皆为热。
此方只有四味药,此方配伍之严禁,用药之精当,史上无出其右者。
在用量上,四味药比例为2:2:2:4,汉代一两相当于现代15.6克。在实践中,根据患者身体强弱重情轻重,一般为前三味10~30克,桂枝为10~60克。如用量得当,一剂既可治愈。可谓神效。
此方亦可用于治疗轻度风湿关节炎,如膝部疼痛略有红肿者,包括膝关节增生、积液、滑膜炎、半月板受损等。
三个名医都用甘草附子汤
这三位还真是对经方都很有应用心得的名中医,既然他们对甘草附子汤有共同的应用体会,还是来了解一下具体的经验。
门纯德
门纯德(1917~1984),河北蔚县人,是山西名中医,山西中医临床有“北门”之誉。
《金匮要略》曰:“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此方是《金匮要略》治风寒湿痹的方子,也是我治疗寒痹的主要方子之一,要比桂枝附子汤、桂芍知母汤、和白术附子汤的疗效好,应掌握寒痹的主证是:剧痛,关节不能屈伸。在我35、6岁的时候,我老家的南山有一人女患者当时30岁左右,因关节剧痛邀我到其家中诊治,到她家里后,我见患者在炕角上坐着,当她儿子从旁边爬过来时,她因害怕触动关节疼痛而惊叫,这正好符合“近之则痛剧”的条文。诊见,关节肿大发亮,局部发热,诊其脉沉,小腿以下发凉,当时疼得很严重,就开了
甘草附子汤:
炙甘草,附子,白术,桂枝各三钱(9克)。
嘱其服两剂,两付药后出现了奇效,关节肿消了,局部也不疼了。
从此病例可知,我们不能因为关节局部发热就不敢用热药。还需指出的是,用此方绝不能加减,也就是不能画蛇添足,如果变为腿疼,再加些牛膝、杜仲反而无效。
我曾给太原一患者用此方治愈寒痹证,后来这人患者对我说:“门大夫,您开的这几味药,其他医生给我开的方子里都有,但是那些方子服了都没效,服了您的这个方子后效果就很好。”可见仲景的经方药味虽少,却能治好很顽固的疾病。
倪海厦
倪海厦(1953~2012),美国中医师,生于台湾台南,在美创办中医诊所,曾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与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
桂枝量最大。用过一例,效果确实很好。
门纯德医案中对于此方的应用指征描述详尽,听黄师教诲,熟读伤寒论,用好仲景方!药专力宏,又学一招!
记得实习时中医专家门诊的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课,他说他用药的特点是:药味少、多生用、药量大。当时感觉真是给力!这位老师的门诊量在专家门诊中是首屈一指的,可惜因故跟诊时间太短。
谢谢黄老师、我也曾用此方加威灵仙治疗一例痛风关节痛、但附子没有黄老师量大。
今观此案、又增对伤寒信心。我们门诊使用的是台湾明通制药的“上中下通用痛风丸”,主药是黄柏、苍术、南星、桂枝、威灵仙、红花、羌活、防己、桃仁、川芎、龙胆草、白芷、神曲等组成。经治疗后的几例,关节红肿热痛消失 ,关节活动正常,血沉、尿酸,化验正常均好转,病例总结中,年轻时实习,见一老中医用甘草附子汤原方治一高热数日不退之小儿,药后2小时热退。时值盛夏,称奇不已。
曾用:山茱萸20g,黄芪15g,当归15g,白芍15g,甘草10g。
治疗过我爸类似痛风的症状(到现在还没确诊),亦是两剂即愈,医案已经发贴了。当时没什么使用经方的经验,现在又学到新法了!
黄惶
黄煌,江苏江阴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夏以来,痛风高发,许多人出现脚趾红肿疼痛,常常无法行走。
那天,有位警官来短信,询问痛风急性发作有无好方法。原来她的上司痛风发作,下肢关节肿胀疼痛,无法下地,十分痛苦。我见过那位上司,体型壮实,肤色黝黑,本是寒湿体质,我曾给他服用过葛根汤。这次痛风发作,想来是入夏以后,起居不当,受寒所致。痛风多有湿,无寒不会痛。用什么经方能够尽快止痛消肿?我想到《伤寒论》甘草附子汤。此方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如此传神的描述,与痛风十分相似。而且方中的附子是止痛良药,骨节疼痛必用;白术,也能用于关节痛,《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寒湿痹”。
遂发去甘草附子汤原方:
炮附子30克(先煎30分钟),白术30克,桂枝30克,生甘草10克。
水煎,一天分三次服药,嘱服三天。三天后,警官来信,说疼痛大减,关节消肿。后又嘱原方隔天服用一周,疼痛全无。经方神效如此,《伤寒论》岂可不熟读?
2
,中度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并治第五》
原文: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说明:
此段文字,讲了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原因和病机病理,既汗出入水中或酒后汗出当风是致病原因。此病并非当风即病,而是有一个较长的发展积累过程,风寒湿邪伤人,初当如伤寒(感冒),未得治或误治,则致风寒湿邪入里,伤及筋骨血脉,并在关节处聚积成病,致使关节疼痛,下肢红肿,头晕短气。脉诊,寸口沉而弱,趺阳脉浮而滑。其病因仍是风寒湿,但已伤及心肝肾。如不治,久则入脏并致器质性损伤。辨证已明,治方自出: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用法:
桂枝62克, 芍药47克,甘草31克,麻黄31克,生姜78克,白术78克,知母62克,防风62克, 附子2枚(炮制后),以上9味药,用水1400毫升煎,煮取400毫升,放温后每次服用140毫升,一天3次。
因病较前已重,此方共用九味药,是经方中的大方。
其中,桂枝、白术、炮附子、甘草即前甘草附子汤方,在此基础上加
麻黄
解表利水,开通肺气,加大发汗力度,加
芍药
平肝缓筋,疏通经脉,加
知母
除烦清热以佐制麻桂附之燥烈,加防风增强去风利水能力,加大
白术
用量以增强收水除湿能力,加
生姜
以增强辛散之力,同时和胃止呕,以解温温欲吐之证。其用药思路同上方,但加强了药力。
此方对中度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有良效,如用量得当,可做到一剂效,三剂愈。此多为医家秘而不传之方,但对手指骨节痛作用不明显。现代用量参见上方。
3
,重度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方:乌头汤
出处同上,是治重度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至关节严重变型经典方,也是医家多秘而不宣之方。
原文: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说明:
介绍重度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病机和严重程度,形成器质性损伤,其病名既为历节,又作脚气。但此脚气并非香港脚,而是说脚血脉不通寒气上逼。方剂加强了药力。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炙), 川乌五枚(口父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右五味,口父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现代用法如下:
乌头50克,用1000毫升水煮一小时取200毫升,去渣加蜂蜜200毫升,再煮,取200毫升。另用水5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加芍药、黄芪、甘草各45克,再煮取200毫升。将乌头汤与其他药汤合并,首次服一汤匙,每隔半小时再服一次,每次加量一汤匙,如出现心慌则减一汤匙,一日服尽。
一剂服尽不愈者,可隔日再服一剂。
一般一至三剂可愈,变型关节将慢慢得到修复。此方中麻黄量大力猛,有心脏病者慎用。如服后心跳加快心慌者,应减量。若对此方不受者,可将前四味药以桂枝汤代替,既桂枝汤加乌头汤。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