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由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组成,被誉为疏肝祖方。
四逆散虽药物简单,但组方精良,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白芍养血柔肝为臣,枳壳下气破结为佐,炙甘草益气健脾为使。其中,柴胡与白芍相配,为该方的核心药组,两药一疏一养,一散一敛,助肝用、养肝体,散气结、敛阴血,二者互相依赖,相互促进,互治其短而展其长,最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柴胡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可升清降浊;三者配伍,可大大提升破结、解郁、调血之效。最后,使以甘草,配合白芍可使肝木平而脾土健、胃气和。
综观全方,共奏疏气机、理肝脾之效,主治肝胆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受阻、阳热内郁等证。因此,该方在临床上运用颇为广泛。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男科疾病,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阳痿
患者蔡某,31岁,阴茎勃起困难1年余,反复外院就诊,阴茎多普勒及性激素五项等检查均正常,长期服用中西药未癒。2014年3月22日初诊,来诊时:阴茎勃起困难,或勃起片刻即萎软,晨勃较少,伴腰酸,胃纳差。查舌红,苔薄腻,脉弦有力,双尺稍弱。
辨为肝气郁滞,兼有肾虚之证,予以疏肝补肾法,方用四逆散加减,药用:
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0g,甘草6g,蜈蚣3g,白蒺藜30g,龙骨15g,牡蛎15g。7剂,1剂/d,水煎服;另服还少胶囊5粒,3次/d,补肾兴阳。
2014年4月2日复诊,患者服药后晨勃明显增多、未同房、舌脉同前,守方续服7剂,并嘱同房。2014年4月12日再诊,同房数次勃起均坚挺持久,续服7剂巩固治疗。
按:阳痿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性生活,病程在3个月以上,其为临床常见病之一。阳痿的病因错综复杂,通常是多因素所导致的结果。中医治疗阳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多认为其病因病机复杂,五脏功能失调皆可导致阳痿的发生。近年来,从肝论治男科疾病的研究得到重视,认为除传统的“从肾论治”外,“从肝论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法则。同时,不少医家倡导从肝论治阳痿,如王氏通过研究发现,情志因素所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以及湿热下注、瘀血阻亦络为阳痿的主要病机,并提出阳痿之病位在肝,临床应从肝论治。(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然而,笔者以为在临床上不应囿于某家学说,而应从实际出发,脏病则治其脏。即使从肝论治男科疾病,亦要详细辨别肝之虚实寒热,精确辨证,严格按照方剂的适应症遣方用药,有是证用是方,随证转方。该案中,患者已经长期诊治,查看既往病历,有用滋阴壮阳剂,有用疏肝活血剂,亦有四逆散合右归饮汤剂加减者,皆无明显疗效。来诊时,脉弦有力,双尺稍弱,为肝郁兼肾虚之证。然既往为何无效?盖因用方未准确对证,用药欠妥。该患者肝之病变,仅为肝气不畅,未有瘀滞及虚损,运用四逆散舒畅气机最为切合。同时,肝体阴而用阳,肝体宜濡润调达,肝气益平和通畅,疏肝忌耗气伤阴。因此,运用四逆散加蜈蚣散郁通阳,用白蒺藜、龙骨、牡蛎平肝敛神,以散为主,散敛结合,使肝气平和舒畅。患者稍有肾之阴阳两虚,故以成药还少胶囊轻补阴阳。诸药配合,恰合病机,阴茎勃起自然正常。
2、慢性前列腺炎
4、慢性前列腺炎合并阳痿、早泄案
患徐某,25岁,尿频、尿急并阳痿、早泄半年余。外院检查提示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已反复用药及物理治疗不效。2014年6月18日初诊,来诊时尿频、尿急,日间排尿10余次,勃起困难,或伴勃起不坚,或能勃起而插入即泄,患者精神抑郁,时焦躁,查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辨为肝经郁热证,兼有湿热,热重湿轻,予以疏肝清热为法,兼清湿热方选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15g,枳壳10g,生白芍10g,炙甘草6g,茯苓30g,桔梗15g,黄芩10g。7剂,一剂/d,水煎服;另服热淋清颗粒1包,3次/d,冲服,清热利湿。2014年7月2日复诊,服药后患者排尿正常,勃起好转,仍早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左弦滑,右弱。守前方加黄连10g,生白术10g,龙骨15g,牡蛎15g。7剂后勃起正常,性事能持续5min左右。
按:该患者慢性前列腺炎合并阳痿早泄,三病同见,精神抑郁,时焦躁,心理负担严重。患者肝郁,肝失疏泄引起水液代谢异常,故而尿频、尿急,又湿邪久蕴化热,遂舌苔薄黄腻,尿液色黄;同时,肝失疏泄,则精关开泄失常而早泄;肝气郁结不能畅达,故而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不久。(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因此,以四逆散加黄芩疏肝清热,加桔梗增强疏泄之力,加茯苓促进水液代谢,另服热淋清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切合病机,标本兼治,遂得良效。复诊时,排尿正常,勃起好转,仍早泄,脉左弦滑,较前力缓,右脉弱,考虑肝气渐平,但郁火未除,且现气虚;同时,肝经相火扰心,早泄难愈,遂守方加白术健脾补气,黄连清肝火,龙骨、牡蛎平肝调神,使肝气平畅,心神安和,阳痿、早泄得除。
体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