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耳鸣特别验方
耳聋耳鸣特别验方耳鸣耳聋可不是什么小毛病,如果能有这种情况可要注意好自己的身体了,这往往是身体内部出现状况的信号。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二者临床表现和伴发症状虽有不同,但在病因病机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均与肾有密切的关系。1、取石菖蒲60克,每天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左耳及双耳耳鸣者,同服浓缩六位地黄丸,每天2次,每次10粒;右耳耳鸣者同服北京同仁堂的《金匮肾气丸》,每天2次,每次25丸;药物中毒性耳鸣加生甘草20克同煎。注意石菖蒲少于30克。效果不佳。
治疗结果:治疗20例观察,一般服药3~7天即获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菖蒲性味归经:温;辛、苦;归心、胃经
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腕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禁忌:阴血亏虚,阴虚阳亢,汗多及滑精者慎服。
2、仙鹤草治疗耳聋 取鲜仙鹤草(连根)150克,加冷水适量,大火煎成浓汁频饮,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对链霉素及其他西药引起的耳鸣、耳聋疗效极佳。
3、路路通治疗耳鸣 取路路通15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水煎成药液频饮,5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4、葛根治疗特发性耳聋取葛根适量研成粉末,用空心胶囊装后吞服,每粒含药0.5克,每日2-3次,每次3-4粒。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5、通气散治疗耳鸣及耳聋 取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将其烘干,共研细末备用。主要用于链霉素类药物引起的耳聋或耳鸣,每次口服0.6-1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老人、儿童酌减。
6、地柏煎治疗耳鸣及耳聋 取熟地50克,黄柏10克,石菖蒲10克,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浓煎至250毫升温服,每日1剂,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疗效较好。7、百合散治疗耳鸣 百合90克研成粉末,每次用温水冲服9克,每日2次,对阴虚火旺的耳鸣及听力减退疗效较好。
8、二至丸治疗耳鸣及耳聋 取二至丸(内含女贞子和旱莲草各等份)适量,每次用开水吞服10克,每日2次,连用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本方对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及耳聋疗效满意。
9、灵磁石治疗耳鸣 取灵磁石10克,水煎服,1日2次,连用10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药名】:磁石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
【功效】:潜阳纳气,镇惊安神。 中国偏方网www.cnpf.net.cn 民间偏方验方大全
【主治】: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
10、芦瓦饮治疗耳鸣.取鲜芦根10克,瓦松10克,车芯草10克,水煎成汤剂当茶饮,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10 .芦瓦饮治疗耳鸣
取鲜芦根10克,瓦松10克,车芯草10克,水煎成汤剂当茶饮,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耳聋耳鸣特别验方芦瓦饮治疗耳鸣
取鲜芦根10克,瓦松10克,车芯草10克,水煎成汤剂当茶饮,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鳅鱼、鸡蛋汤治耳聋
取鳅鱼60克,鸡蛋适量,将蛋打碎和水放鳅鱼,盛于碗内,置锅蒸熟,饭后食之,1天1次。食到2—3斤鳅鱼则获特效,用本方时忌食酒及辛辣热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1.2亿听力残疾人,我国约有2700万人有听力障碍,而且每年还有五百万人因药物、炎症等原因而加入这一行列。由于耳聋无法与外界交流,沟通困难,由聋致哑、由聋导致智力下降,总之耳聋会暴躁、歇斯底里、甚至痴呆…。
耳聋分为外耳和中耳病变引起的传导性聋;以内耳和听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性聋;外中耳病变和中耳听神经共同病变引起的混合性聋。造成耳聋的原因很多,如遗传、产伤、感染、药物应用不当、免疫性疾病、生理机能退化、化学物质中毒等。耳鸣为多种原因引起,是听觉功能紊乱产生的一种症状。耳鸣常与高血压、神经衰弱或经常遭受噪音的刺激有关。耳鸣自觉耳内有各种不同的响声,有的如蝉鸣,有的像吹风机样声音,周围环境安静时加剧。
总之,导致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的原因很多,其最根本的生理原因是由于耳蜗血管严重阻塞,引起耳神经细胞损伤而导致,但细胞并没有完全死亡,“幸存的耳神经”决定着患者的康复程度。
特别提醒耳鸣耳聋患者一定到医院确诊,确诊哪种类型的耳鸣耳聋,以免误诊,耽误病情!
二、中医与耳鸣耳聋:
中医认为耳聋多为气滞血淤,耳部经络被淤血所阻塞,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发生耳鸣、耳聋等。中医将耳鸣耳聋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者,暴病耳聋,或耳中觉胀,鸣声不断,按之不减,兼见面赤囗干,烦躁易怒,脉弦,或兼见寒热头痛,脉浮等;虚证者,久病耳聋,或耳鸣时作时止,过劳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多兼有头昏、腰酸、遗精、带下、脉虚细等症状。
三、耳鸣耳聋拍打方法:
1、起势:双脚自然站立,同与肩宽,膝盖微屈,双手下垂,送胯放松,闭目养神,以下每节拍打时皆如是开始,以调息身心。
2、拍打百会穴和头部两侧;第一步,拍打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央,是人体的最高点。百脉所会之处。《针灸资生经》上说,百会穴“百病皆主”,即什么病都能治。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拍打百会穴时,用右手或左手掌拍打,或左右手轮流拍打。一般拍打1分钟;第二步,双手同时拍打头部两侧,头部穴位非常丰富,拍打头部可激发脑细胞的活力,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清脑爽神、解除疲劳。可治疗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力减退、失眠、健忘、面瘫、中风偏瘫、脑瘫、脱发、感冒等许多疾病,头部两侧一般拍打1分钟。
需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拍打头部时,建议采用摩擦或十指梳头的方法。
3、拍打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防治外感发热、咳嗽气喘、上肢麻痹、自汗、盗汗、腰腿痛、癫痫、抽搐、神志恍惚、颈椎病、背部筋膜炎、脊上韧带炎、急慢性咽喉炎、中风、腰椎间盘突出、落枕及各种躯干四肢疼痛性疾病等。拍打大椎穴时,用右手或左手掌拍打。或右手掌拍打后,再换左手掌拍打。一般拍打1分钟。
4、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背部中央督脉:第一步,扭摆拍打后背法,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
5、拍打背部两侧。用右掌背或掌心拍打背部左侧至臀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用左手拍打背部右侧至臀部,方法同上,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8遍;第三步,用掌背或掌心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脉,由背部正中(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拍打至长强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8遍。膀胱经位于背部两侧,膀胱经上有心、肺、肝、胆、脾、胃、大小肠以及肾俞穴等。
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6、扣击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各40次(附图),以及耳周围各1分钟;以深度酸胀为佳。耳门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听宫穴直上0.5寸之凹陷处,主治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
听宫穴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聤耳,聋哑,癫狂,齿痛,及神经性耳聋,中耳炎,外耳道炎。
听会穴位于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当听宫直下,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百症赋》中“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主治耳鸣,聤耳,齿痛,口
耳朵嗡嗡响白醋水泡脚能缓解
耳朵里总有“嗡嗡声”,令人烦躁失眠。怎么办?别着急,伸出你的双手,几招简单的按摩手法和沐足,就可帮你缓解耳鸣早入梦。
简易按摩
按耳膜 用手指按压耳屏,一按一放,每侧各按压15~30次,每天3次。
揉耳轮 以两手分别自上而下按摩两侧耳轮,每次做15分钟左右。
鸣天鼓 调整好呼吸,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到,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闻及洪亮清晰之声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
中药泡脚
睡前用中药牛膝﹑当归﹑磁石等煎水泡脚,也可以用热水加白醋泡脚,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为宜。将煎好的中药(1000毫升)加热至70℃,倒入盆中,把脚搁置在脚盆边熏,要注意防烫伤。待药液温度降至38℃~42℃左右时,把双脚伸进盆中,双脚来回搓洗,不断按摩双足底的涌泉穴,直至感到穴位酸胀为止,然后擦干药液。广东读者 汤智娟
中医认为,耳部气血不通、经脉阻塞是耳鸣的主要原因。耳鸣患者的自我按摩、按压刺激耳穴,具有疏通耳部经脉、运行气血的作用,同时还有防病保健的功能。中药泡脚有活血、通络、安神、改善患者睡眠、缓解耳鸣的功效。饮食上可用丹参、川芎、田七等作为药膳,如田七煲鸡或以丹参、田七磨成粉冲服等。此外,患者还要避免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以防影响血液运行,加重耳鸣病情。
耳鸣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而且耳鸣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耳聋。因此,出现耳鸣一定要及早治疗。下面,小编介绍一些按摩方法缓解耳鸣。
按摩方法有助缓解耳鸣
中医认为,耳部气血不通、经脉阻塞是耳鸣的主要原因。耳鸣患者的自我按摩、按压刺激耳穴,具有疏通耳部经脉、运行气血的作用,同时还有防病保健的功能。
1、耳轮按摩:以两手分别自上而下按摩两侧耳轮,每次做15分钟左右。
2、耳膜按摩:以手中指(或食指)置外耳道口,轻轻捺按,两侧各捺按15~30次,每天3次。或者用手指按压耳屏,一按一放,亦有相同作用。
3、鸣天鼓:调整好呼吸,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到,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闻及洪亮清晰之声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
4、中药沐足: 睡前用中药牛膝﹑当归﹑磁石等煎水沐足,也可以用热水加白醋沐足,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为宜。将煎好的中药(1000ml)加热至70℃,倒入盆中,把脚搁置在脚盆边熏,要注意防烫伤。待药液温度降至38℃~42℃左右时,把双脚伸进盆中,双脚来回搓洗,不断按摩双足底的涌泉穴,直至感到穴位酸胀为止,然后擦干药液。
中药沐足有活血、通络、安神、改善患者的睡眠、缓解耳鸣的功效。饮食上可用丹参、川芎、田七等作为药膳,如田七煲鸡或以丹参、田七磨成粉冲服等。
此外,耳鸣患者要避免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以防影响血液运行,加重耳鸣病情。
耳穴是耳郭表面与人体经络、组织器官、躯干四肢相联系特定区域,疾病的反应点,预防疾病的刺激部位。
其分布规律是:
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
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
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
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轮上、下脚;
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
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
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1、耳轮:耳郭外侧边缘的卷曲部
温馨提示:按摩耳轮可镇静消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肝炎、高血压等等。
2、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温馨提示:耳舟相当于人体的上肢,按摩耳舟可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预防肩周炎、手肘病、落枕等等。
3、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Y”字形的隆起部,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
温馨提示:对耳轮处相当于人体的脊椎、下肢部,在此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颈肩腰腿关节痛等疾病。
4、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温馨提示:三角窝相当于人体的内生殖器,在此按摩可以防治妇科病、男科病、养心宁神,消炎止痛止痒。
5、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耳甲艇与耳甲腔的共同组成部分)部。
温馨提示:耳甲艇相当于人体的腹部,在此按摩可以补肾益精、疏肝理气、养血强筋。
6、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耳甲艇与耳甲腔的共同组成部分)部。
温馨提示:耳甲腔相当于人体的心、肺,在此按摩可以预防感冒、咳嗽、气管炎,还可以养心宁神以及防治神经衰弱等。
7、耳屏:耳郭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温馨提示:耳屏相当于人体的鼻、咽喉、耳等,在此按摩可以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咽炎等疾病。
8、对耳屏: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温馨提示:对耳屏相当于人体的头部,在此按摩可防治后枕痛、偏头痛、前额痛、头晕、精神紧张、更可提神醒脑。
9、耳垂:耳郭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温馨提示:耳垂相当于人体的面部,经常按摩此部位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预防疲劳、眼袋、黑眼圈、雀斑、皱纹、扁桃体发炎等等。
10、耳背面
耳轮背面:耳轮背部的平坦部分
耳轮尾背面:耳轮尾背部的平坦部分
耳垂背面:耳垂背面的平坦部分
耳舟隆起:耳舟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三角窝隆起:三角窝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耳甲艇隆起:耳甲艇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耳甲腔隆起:耳甲腔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对耳轮上脚沟:对耳轮上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轮下脚沟:对耳轮下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轮沟:对耳轮体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耳轮脚沟:耳轮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屏沟:对耳屏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上耳根: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上处
下耳根: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下处
主穴:角窝上、耳背沟、心、神门、耳尖、皮质下、交感、风溪
配穴:内分泌、颞、额、肝、肾、高血压点、外耳、枕、三焦、耳背心、耳背肝、耳背肾
主穴:气管、咽喉、口、对屏尖、肺、肾上腺、内鼻、内分泌
配穴:神门、脾、大肠、肾、交感、脑干、皮质下、肝、耳尖、三焦
主穴:胃、肝、脾、神门、耳中、皮质下、贲门
配穴:枕、交感、食道、脑干、肾上腺、屏尖、内分泌
主穴:大肠、直肠、便秘点、皮质下、腹
配穴:三焦、肾、脾、肺、胃、艇中、肝、心、屏尖、肾上腺
主穴:新眼1、新眼2
配穴:新眼3、新眼4、肝、眼、枕、肾、明亮、后眼、额、屏间前、屏间后
主穴:心、神门、枕、皮质下、口、失眠穴、三焦、垂前、耳中
配穴:肝、脾、结节、胃、胰胆、肾、肺、小肠
主穴:颈、颈椎、肝、肾、神门、交感、皮质下
配穴:枕、肩、缘中、脾、内分泌
主穴:肩、枕、神门、肾上腺、肝
配穴:脾、内分泌、皮质下
主穴:耳尖、神门、腰骶椎、肾上腺、臀
配穴:肾、交感、肝、膀胱、屏尖、肺、脾、三焦
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肾、缘中、卵巢
配穴:心、肝、脾、耳尖、皮质下、盆腔、肾上腺、屏尖
我认为通过刺激耳部穴位来治疗全身疾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突出了经络系统联系上下,沟通内外的功能。耳穴处方的辨证组合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的特点,在治疗急性病症,疼痛性疾病,功能失调性疾病以及神志病症等方面还是具有不错的疗效。
程氏耳穴在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经验穴,并给出了一些经验处方,看官可以自行实践,见仁见智。
文源:程氏耳穴经验课程笔记和《程氏耳穴应用健康卡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