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10大高手寻找中药重剂取效的秘诀 痔出血 痔疮 带状疱疹 偏头痛 治头痛 妇科炎症 连翘治血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栀子治痛经 升麻治子宫脱垂 防风治耳鸣
2021-08-28 14:28:27
痔出血 痔疮 带状疱疹 偏头痛 治头痛 妇科炎症 连翘治血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栀子治痛经 升麻治子宫脱垂 防风治耳鸣
(1)刘强重用防风治耳鸣
天津名医刘强临床重用防风治疗耳鸣,每用多获佳效。刘氏认为耳鸣之作,多责之于肝肾,因肝经循行于耳,肾开窍于耳。故治耳病多以清肝泻火或滋阴补肾。耳鸣虽为肝肾之病,但因脾虚而浊阴上逆蒙蔽清窍而致者亦属多见。
刘氏认为其治用防风乃为理想之品,因防风味甘,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泄湿,达乙木而息风。故防风实为治疗浊阴上逆、蒙蔽耳窍所致耳病之妙品。刘氏临证多重用防风(30~40g)治耳鸣,其效甚捷。
医案
如治一刘姓男子,年30余岁。患耳鸣近3月余,无有休止。经西医检查,诊断为神经性耳鸣,服西药培他定、谷维素,并注射B族维生素及ATP等药未能缓解。后延中医诊治。初以龙胆泻肝汤不效,继用杞菊地黄汤治疗月余罔效。刘氏应邀为其诊治。
患者除诉其耳鸣隆隆不休以外,尚有头部昏沉且重如裹,时眩晕泛恶,胸胁满闷,食少,便溏,舌质胖淡苔白,脉沉弦滑。证属浊阴上逆蒙蔽清窍,刘氏初以苓桂术甘汤2剂,其眩晕、泛恶略除,但耳鸣不减。后刘氏前方基础上加防风30g,患者服药1剂耳鸣减轻,2剂后耳鸣诸证皆除。
(2)李逸民重用升麻治子宫脱垂
北京名老中医李逸民擅用升麻治疗子宫脱垂。李氏认为,升麻气味甘苦平,微寒无毒,去皮色青,形如鸡骨者良。在临床应用上始见于《伤寒论》,至金元时期,李东垣对于升麻的使用范围之广、疗效之妙,给后世医家治疗虚劳内伤、中气下陷诸证树立了典范,其代表方剂就是补中益气汤。
李氏临证治疗子宫脱垂时,就是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正如先生所言:“在初期治疗升麻只用1.5g,大部分病人疗效都不显著,后由1.5g逐渐加至15g始效。似乎有离经叛道之嫌,然余又何尝不小心从事?”
“审视《药性》,升麻被列入寒性;察看《神农本草经》,升麻气味甘苦平,微寒无毒,质轻而宣,能发越脾气而上升。如中阳不振、谷气下流之妇科带证,升麻用1~3g一般可以奏效。子宫脱垂是虚劳内伤、脾肺气虚之重证,药量过轻如杯水车薪,不济于事。参、芪、甘草是补脾肺气虚之圣药,如不借升麻升举之势,子宫下垂如何上提?”
(3)赵荣胜重用栀子治痛经
安徽省名中医赵荣胜教授治顽固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时,每于方中加栀子一味,多获良效。栀子既是清热利湿之佳品,又是解郁化止痛之良药。如《伤寒论》中用栀子豉汤治“心中结痛”,丹栀逍遥散解肝经火郁,民间治跌打挫伤肿痛常用生栀子末调鸡蛋清外敷等。赵氏发前人之意,乃移治痛经,多年应用效佳。每随栀子用量增大而效果更佳。对寒凝血瘀者,与姜、桂配伍,恒用30~50g。
医案
如治乔某,30岁。患痛经4年,进行性加剧,遇寒尤其。近年来,每次行经须卧床休息,痛甚则恶心呕吐,汗出肢冷。月经周期正常,持续4天,量偏多,色紫黑,有血块。平时畏寒,少腹坠胀,大便质稀,苔薄白,脉沉弦。
进行B超检查提示:左侧巧克力囊肿(5cm×5cm×5cm)。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婚3年未孕,其丈夫精液检查正常。赵氏予以少腹逐汤加栀子40g,令其每周服3~5剂,经期每日1剂。患者连服50余剂,痛经基本消失。后受孕,顺产一女婴。
(4)张瑞重用黄连治
张氏在临床中发现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常伴有心经热证,根据文献报道,尝试重用清心热、降心火的黄连治疗本病,并根据兼证,依辨证论治精神,灵活配伍其他药物。以黄连20~25g为主药,随兼证加减。
若症见心悸、面赤口渴、心烦易怒、舌质红、脉数等,属心火上炎者,可伍以栀子、黄芩、麦冬、玄参等;
若症见心悸不宁、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宜酌情配伍养阴安神之品,如二冬、地黄、当归、酸枣仁、柏子仁等;
若热兼有痰证,见胸闷烦躁、惊而易发、口干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可再配二陈、竹茹、远志、贝母、胆南星等祛痰之剂,疗效显著。
医案
如治赵某,女,22岁,大学生,1999年10月8日就诊。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年余,平均1个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数分钟。每遇学习紧张及情绪激动则发作趋频,严重时1个月数发,持续时间亦长,发作时心电图示180次/分。
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干喜饮,舌边尖红,苔少,脉细数。辨为心火上炎,扰乱心神。治宜清心安神。方用安神丸化裁:黄连25g,麦冬10g,栀子12g,酸枣仁15g,水煎服,1日1剂。
服药2个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1次,持续时间有所缩短,其心火上炎之证亦减。以上方药物比例,嘱其配丸药长服,每日2服,每服6~8g,温开水送下,并尽量避免烦劳及情绪激动。
(5)李文瑞重用连翘治血淋
名老中医李文瑞临床应用连翘一般用量3~15g,重用20~45g,最大用至60g。李氏认为连翘具有清血分结热、通淋之功,与抗菌、抑菌、利尿等现代药理作用相符。重剂用于血淋,多与重剂白茅根配伍,相得益彰,清热散结而不伤阴,凉血止血而不留,常加入二至丸、八正散等方中重用。临床主要用于原因不明之血尿、肾炎、肾孟肾炎、泌尿系感染等。
医案
如治一男性21岁患者。因患急性肾炎年余而休学,尿常规检査红细胞10~30个/HP,已持续月余。症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纳可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滑象。证属热结血分,迫血下行。投予连翘35g,白茅根30g。服5剂后,尿中红细胞3~8个/HP。上方再进10剂后,尿常规正常,症状缓解。继以六味地黄丸巩固疗效,之后随访未复发。
(6)王希臣重用败酱草治妇科炎症
王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败酱草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外阴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等),疗效基佳。
医案
如治王某,17岁。20天前月经后外阴磨破,近3日溃破面迅速加大,外阴肿胀,疼痛难忍,行动受阻。妇检小阴唇内侧均有2cmx2cm溃破面,右上达阴蒂,左下达阴唇系带,边界清,被覆脓苔,伴发热,心烦,夜不能寐。两脉弦数,舌质红、苔黄厚腻,为湿热型外阴溃疡。处方:败酱草60g,丹参30g,赤芍10g,川楝子15g,乳香、没药各10g,每日1剂,药渣放入盆内煮沸外洗。3天感舒适,5日后妇检已愈。
王氏在实践诊疗中每遇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都重用败酱草一药,收到较好的效果。并且败酱草的用量超过常规用量甚多,未发现不良反应。
(7)余国俊重用土茯苓治头痛
四川名医余国俊先生善于重用土茯苓治疗头痛。
医案两则
如治杨某,女,38岁。右侧头痛反复发作8年,1~2个月发作1次,发时痛如锥刺,前额、眼眶胀痛,右侧面部发红,伴呕吐稀涎。服麦角胺、卡马西平可以缓解。笔者接诊时,察其舌质暗红,边尖有点,苔薄黄,脉弦略数。考虑为气郁痰滞络阻,用清·陈士铎《辨证奇闻》所载散偏汤加减,服3剂头痛渐止。
1996年5月8日头痛复发如前,用上方加土茯苓。处方:土茯苓120g,川芎30g,白芍30g,柴胡10g,白芥子10g,炙远志6g,白芷6g,葛根30g,生甘草6g。服1剂止痛。迄今3年余,头痛发作间隔时间延长,4~6个月发作1次,症状逐渐减轻。每次发作均用土茯苓120g水煎服,均1剂止痛。
又如治张某,女,17岁,1997年4月20日出诊。头痛3年多,每因受凉、生气而发作,剧时满头胀痛伴恶心,平时则绵绵隐痛。常服扑炎通、去痛片等,止痛效果越来越差。患者12岁时曾做过心脏瓣膜手术,体质差,情怀悒郁。察其舌质偏淡、苔薄白,脉弦细。予土茯苓120g,装入保温瓶中开水泡2小时,代茶顿饮之。服药后,当晚头痛大减。遂每日泡服120g,3天后头痛消失。
按语
土茯苓首载于《本草纲目》,未言其治头痛,尔后的中医学著作亦未言其治头痛。若此解毒清热、健脾除湿之药,重用120g何以能止痛?
重温清·徐灵胎关于“药性专长”的一段妙论:“凡药性有专长,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虽圣人亦必试验而后知之。如菟丝子之主面黧黑,亦其一端也。以其辛散耶?则辛散之药甚多,以其滑泽耶?则滑泽之药亦甚多,何以他药皆不能去,而菟丝能之?”
徐氏由此而推论药性之专长曰:“但显其形质气味者,可以推测而知,而深藏于性中者,不可以常理求之······药中如此者极多,可以类推。”故临证者除了熟悉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常规用法之外,还应掌握药物的特殊专长与优势,便于出奇兵而奏厥功。
(8)李庭喜重用土茯苓经验
李氏在临床上放胆重用土茯苓,辨证配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显著效果。
治疗偏头痛医案
某女,36岁,教师。1998年3月10日来诊。自诉左侧头痛反复发作7年余,1~2个月发作1次,发则头如锥刺,前额、眼眶胀痛,左面部发红,伴有恶心、呕吐稀涎。每服麦角胺、卡马西平而缓解,深以为苦。现症又发,求中医治疗。
察其舌质暗红,边尖有点,苔薄黄,脉弦略数。脉证合参,用《辨证奇闻》之散偏汤加减川芎、白芍各30g,白芷、柴胡、白芥子各10g,葛根30g,细辛、生甘草各6g。服6剂头痛止。
5月12日,患者头痛复发,李氏忆及有资料载重用土茯苓止头痛,遂于上方加土茯苓120g。服1剂,头痛即止。又续5剂。此后头痛仍间有发作,李氏尝试独用土茯苓120g煎服,亦可1剂止痛。迄今为止,患者头痛发作间隔时间延长,4~6个月发作1次,症状明显减轻。且每发辄自取土茯苓120g煎服,均1次止痛。
按语
偏头痛是临床多发而难治之症。本例患者病史长,结合舌脉,属痰浊郁滞,血瘀络阻,重用土茯苓以除湿涤痰,通络止痛,切中病机,故可获效。必要时配川芎、白芷、葛根、细辛以活血温通,引经升阳;配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配白芥子以除顽痰。诸药合用,对多种病程较长的头痛、偏头痛有确切疗效。
(9)陈树森重用马齿苋治带状疱疹
上海名老中医陈树森先生创带状疱疹方马齿苋膏。药物以新鲜马齿苋100g。
制法和用法:
将新采的鲜马齿苋洗净、切碎,捣成糊状涂敷患处,日换1~2次。如已破溃用野菊花煎汤洗净后再敷药。适应证:带状疱疹灼热疼痛或化脓者。随证加减:如已破溃者加黄连粉10g同敷。
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对热毒疮疡内服、外敷均佳,故用以治疗本病亦有良效。
医案
如治韩某,男,37岁。1987年11月15日就诊。患者因重症肝炎用激素治疗34天,左臂及大腿外侧出现成群的斑丘疹及米粒大小之疱疹,呈带状分布,基底部发红,剧痛难忍,诊断为带状疱疹。乃停激素予本方外敷,每日1次,当日疼痛明显减轻。2日后疼痛消失,疱疹变瘪。5日斑丘疹消退,疱疹结痂而愈。
(10)李静重用鸦胆子治痔疮
当代名医李静受张锡纯先生的影响,擅用鸦胆子治疗热毒诸证。李氏自己10多年前患外痔,疼痛难忍,外科医生手术治之。后每遇酒喝多时复发。思之不能再手术了,用消炎药内服、外用或可治愈。隔年夏突发外痔,大如鸽蛋,站不可,坐亦不可,痛不可忍。
思之鸦胆子乃解毒妙品,且其曾因血脂高间断服过数月,乃自服鸦胆子胶囊,毎服30粒,日服3次,次日即感疼痛大减,续服至3日外痔全消。此为李老自知之经过。此前亦曾用过此方,唯未敢用此大量。今自服之,一日服至90粒鸦胆子,服至3日痔全消,实出意料之外。但体虚之人万不可用此大量也。
医案两则
又治一朋友朱某之婶母,医院诊为舌癌3个月,疼痛而致饭食减少来求治。视其舌边有花生米粒大溃疡如菜花状,因其体质尚可,且朋友诉其家庭困难,住院放疗、化疗治不起,询之有无偏方、单方治之。用鸦胆子胶囊,每服10粒,日6次,每三餐饭前、饭后服之。同时加服三七粉每日10g,服半月疼痛止,服1个月溃疡面愈合而愈,又服半月至今未发。
另有陈某,男,患痔出血,近月来出血量多来求治。与其服鸦胆子毎服30粒装入胶囊内,日3次,3日即大效,1周血全止。
按语
李氏认为,鸦胆子苦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灭原虫,蚀腐肉,脱赞疣。治热毒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等,因其有毒,故外用为多。前贤张锡纯曰:“鸦胆子,为凉血解毒之要药。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热及肠中热,防腐生肌,诚有捷效······治梅毒及花柳毒淋皆有效验。捣烂醋调敷疔毒,效验异常,洵良药也。”
鸦胆子乃苦参之种子,古人将鸦胆子去皮,用益元散为衣,名曰菩提丹,治二便下血入神,赞其有神灵之功也。其善清血热,而性非寒凉。善化瘀滞,而力非开破,有祛邪之能,兼有补正之功。前人有诗赞鸦胆子云:“一粒苦参一粒金,天生瑞草起疴沉,从今觅得活人药,九转神丹何用寻。”
故在临床上,凡遇有毒热之证,每思用鸦胆子治之,且与三七配伍用之。一解毒其性偏凉,一解毒则性平。临证视其毒热重则鸦胆子重用之,其热不重则三七重之。唯其有毒,则方能攻毒,毒去毒消则毒自无。但若体虚之人,始服时需从小量开始,贵在灵活运用也。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