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兴法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钱秀华
1、清肝凉血——清肝火
廖某,女,32岁。2003年9月10日初诊。患者倒经已3年,平素月经先期,量偏少,每次经前均有鼻衄、咯血,色红量多。诊见患者形瘦,面红目赤,急躁易怒,鼻衄,咯血,小便黄赤,大便质硬三日一解。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证属肝经郁火,迫血妄行。治拟清肝凉血、引血归经。龙胆泻肝汤合归经汤化裁:龙胆草6g,黄芩、黑山栀、柴胡、黄柏、制大黄、生甘草各10g,泽泻、车前子、川牛膝、生地、益母草各15g,白茅根20g,煅瓦楞30g。3剂。二诊时患者鼻衄、咯血已止,月经已转,量较以往明显增多,上方去黑山栀、泽泻、白茅根,加炒当归、炒白芍、谷芽、麦芽,又进7剂。并嘱下次经前续服中药。经调治4个月经周期,诸恙告愈。
按:本例患者属肝经郁火,肝火炽盛,迫血妄行而成倒经。如冲气挟肝火上冲于肺,则为鼻衄;如肝火横逆犯胃,热蒸于胃,则为齿衄或咯血。尿黄、便结、舌红、脉弦数均是肝火炽盛所致。故以龙胆草、山栀、黄芩清肝降火;生地、白茅根凉血止血;泽泻、车前子、制大黄使肝胆郁火从二便而出;归经汤(川牛膝、煅瓦楞、益母草、黄柏)引血归经;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药证相符,故收良效。
2、滋肾壮水——制肾水
苗某,女,26岁。2005年5月27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鲜红,夹有小血块,经行一旬方净,每次经前鼻衄。诊见患者经期将至,鼻血点滴而出,伴有腰酸不适,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咽干欲饮。舌红绛,脉细数。证属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治拟清热滋阴、凉血顺经。三黄汤合归经汤加味:黄连3g,黄芩6g,黄柏、女贞子、赤芍、白芍、旱莲草、知母各10g,川牛膝、茜根炭、生地、熟地各15g,小蓟草、益母草、煅瓦楞各30g,5剂。二诊时患者诉服药2剂后鼻衄即止,3剂经转,量较前减少,无血块,余恙皆缓,上方略作加减续服7剂,而后停药。嘱下次经前再来调治,前后诊治5次,病情逐月减轻,共治疗5个月而痊愈。
3、泻肺滋阴——降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