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日本就有热心学习《素问》、《灵枢》、《难经》、《伤寒》、《金匮》等医学经典的习惯。很多汉方医家对古典条文都能倒背如流,并从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古典研究家。例如19世纪的江户医学馆(多纪元简、多纪元坚、森立之等)的考证学派的研究成果,有些已超越了中国,也曾得到过任应秋先生、钱超尘先生的高度评价。日本的汉方界和中医界,从政府却得不到任何援助,但是他们坚信自己的事业,坚信中医和汉方医学的疗效,从热爱自己的工作出发,积极地寻找学习机会,努力钻研理论,点点滴滴地积累了临床经验,这是他们能够在日本这样一个西洋医学一统天下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因。——山本胜司 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社长
五苓散:茯苓、猪苓(去皮)、白术各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半,桂枝(去皮)半两。上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多饮暖水,汗出愈。此治太阳表病不解,邪陷入府,凡渴而小便不利者宜之,亦两解表里之法也,以其有表证。故用桂枝主表而化气,以其有里证,故用苓泽主里而利水水不下趋。势必上泛,故用白术奠安太阴,以土制水。此方不宜汤而宜散,以散能逗遛中焦,通调水道,更借多服暖水之力,使水精四布,上输下注,热解津回,则小便利而渴自止矣。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按渴欲饮水,有类白虎加人参证,何以彼宜白虎,此宜五苓。盖白虎主治阳明经热,五苓主清太阳府热,白虎证脉洪大,是表证已解,五苓证脉浮数,表证未解,以此为辨。
诸家皆以导湿滋干,释五苓之取义。但以桂枝之辛温,苓泽之渗泄,即白术亦主燥脾。与生津润燥之义,全不相涉,而渴证宜之何也。盖此证由经入府,水蓄于下,不能输津于上,故治渴必先治水,且散服而多饮暖水,自有输精散布之功。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