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哮喘 气管炎、肺炎 慢性扁桃体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咽炎 梅核气 补肾健脾汤 调气三药 胃溃疡方 开胃进食 可健脾肾,增食欲 疏肝调气 止呃(呕) 气机不畅、纳食不香 冠
2021-09-23 08:58:21
61、降压三药(经验用药)
夏枯草20~30g、黄芩6~20g、炒山楂12~15g
本方既能降收缩压,又
能降舒张压。本方来自学友申建军教授临床经验,验之疗效可靠。
临床应用:
(1)血压高,伴大便偏干者,加丹参30g、怀牛膝15g、大黄3~12g。
(2)血压高,眩晕明显加菊花30g、石决明30g、桑叶6g。
(3)高血压脸红面热者合黄连解毒汤(黄连2~3g、黄芩2~3g、黄柏2~3g、栀子9g),大便干
者,加大黄3~9g。
(4)高血压伴颈强加葛根30~60g。
62、七物降下汤(经验用药)
黄芪30g、黄柏6~9g、钩藤10~20g、当归9~15g、川芎6~9g、白芍
9~15g、熟地9~15g
本方为日本汉方医治舒张压高或虚性高血压的方药,赵老验之临床却又良效
。
63、四桑饮(经验用药)
桑叶6~30g、桑枝20g、桑葚10~15g、桑皮9g
本方源于魏长春老中医的
思路,具有调达气机、平衡血压之功。四桑调达全身气机,桑叶走头,清头目、散风气;桑枝
通达血脉走四肢;桑皮走皮毛;桑葚益肾健脑,重用有润肠通便之功。
临床应用:
(1)高血压见惊悸不安、心烦不眠者,合温胆汤治之。
(2)低血压合桂枝汤与黄芪生脉散。
(3)四桑配四藤治疗痹证或高血压肢体麻痛。
64、新降压组方(自拟方)
豨莶草15g、鬼针草10g、夏枯草10g、菊花30g、炒杜仲12g、换牛
膝20g
近几年来,笔者将其作为高血压的基本方,结合辨证屡收效验。
52、益肾八味汤(经验用药)
黄芪20~30g、枸杞10~15g、丹参12~30g、坤草10g、肉苁蓉9~12g
、木蝴蝶5~10g、白茅根15~30g、冬瓜皮10g
本方为石家庄市中医院邢须林老中医经验方。用于
肾性高血压、慢性肾炎、蛋白尿、不明原因的水肿。
临床应用:
(1)血压高用黄芪30g以上,坤草30~50g。
(2)血压低,用黄芪15~20g,用黄芪后若出现口干,则知母10g,黄芪大补肺气,知母滋肺肾
阴液。
57、健肝汤(经验用药)
柴胡6g、瓜蒌12g、白芍10~20g、栀子6g、红花6g、焦山楂10g、炙甘
草6g
源于山西中医研究院许玉山教授的思路,他根据傅青主的用药特点创本方,用于治疗肝炎
单项转氨酶升高。
临床应用:
(1)乙肝:加白花蛇舌草15~30g、半枝莲12g、垂盆草12g、虎杖10~30g。
(2)脂肪肝:加草决明10~20g、荷叶6~12g、泽泻15g、刘寄奴12g。
(3)酒精肝:加葛根15g、葛花15g、枸杞10g、虎杖20g、丹参15g。
(4)各种肝炎的后期调理,加丹参10~25g、枸杞10g、垂盆草12g。
(5)乙肝小三阳:加仙灵脾15g、枸杞10g、黄精15g、灵芝10g。
58.胁痛组方(自拟方)
郁金12g、橘叶10g、青皮6g、橘络3g、丝瓜络10g
主治:胸胁痛。有通
达络脉之殊功。
54、止经血方(经验用药)
黄芪30g、升麻6g、芥穗炭6g、地榆炭20g
本方位石家庄市中医院已
故老中医董荫庭亲授月经过多方,屡用屡验。
59.胁痛组方(自拟方)
郁金12g、橘叶10g、青皮6g、橘络3g、丝瓜络10g
主治:胸胁痛。有通
达络脉之殊功。
50、治肾六药
白花蛇舌草20~30g、白茅根15g、白蔹9g、黄芩9g、黄柏6g、漏芦9g
功效:清热
解毒,活血化瘀,排毒利尿。国医大师裘沛然老中医确定其用途主要为: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肾衰出现尿毒症初期症状。
临床应用:
(1)肾功能不全者,加大黄3~15g以排解尿毒。
(2)前列腺炎,加皂刺6~9g、桃仁6g、川牛膝15g,散下焦瘀血。
(3)妇科盆腔炎,加败酱草30g、青皮6g、乌药6g、丝瓜络6~10g。
(4)急性泌尿系感染,有发烧者加青蒿20~30g、银花15~30g、连翘15~30g,无发烧者亦可加
青蒿。
(5)尿频尿急属心火移于小肠者,合导赤散治之。
(6)口苦咽干、小腹拘急者,合小柴胡汤有佳效。
49、糖尿病方(经验用药)
(1)黄芪20~30g、山药10~20g、苍术6~9g、元参10~15g
本方为北京施今墨老中医的用药规律
。本方既能降血糖,亦能降尿糖。临床应用时,可加调肝益肾三药(枸杞9~15g、佛手9~12g、
桑葚12~30g),效果更佳。
(2)黄连12g、石榴皮10g、乌梅10g、干姜3g
此方用于降低血糖,疗效显著。本方用药为仝小
林先生经验,原方用量偏大,赵老小剂量作为治疗糖尿病降糖四药用之,效佳。药量为笔者自
定。
散风定痛汤(家传秘方)
破故纸9~12g、白蒺藜9~12g
本方为家传秘方,治牙痛神效。方中破故
纸具有助命门真火,引导虚火下行的目的,白蒺藜散风定痛。适用于各种牙痛。
临床应用;
(1
)牙龈肿痛、口臭,多属微热,合清胃散(生地10~15g、知母9g、当归6g、升麻6g、黄连6g)
治之。
(2)若牙痛,牙龈局部长疱,属热邪内蕴者,加银花藤60~90g、生甘草10~20g、连翘
30g、栀子10g、大黄6~12g。
(3)火牙,加生石膏30g、细辛5g,水煎放凉后,漱口,每天3~4
次。
(4)牙齿松动者,多为肾虚或肾虚挟胃热,本方合玉女煎(熟地30g、石膏10g、知母9g
、麦冬15g、怀牛膝15g)治之。
(5)三叉神经痛(面颊痛),加平肝熄风药。僵蚕15g、地龙
15g、蝉蜕15g、钩藤20g、石决明20g、桑叶6g、白芷6g、白蒺藜10~15g、生甘草10g,亦可加
当归20~30g、白芍20~30g、炙甘草10g。
31、头痛系列方(经验用药)
(1)石楠藤10~20g、白芷6g、川芎6~15g、天麻10~15g、蔓荆子
10g,可作为头痛基本方加减应用。
(2)土茯苓蔓荆子药组:土茯苓30~60g、蔓荆子10g,可
用于治湿浊头痛,或顽固性头痛见头蒙者。
(3)头痛组方:川芎6g、白芷6g、藁本9g,可治
头痛遇风加重,或梳头时头皮痛者。
29.平补肝肾四药(经验用药)
女贞子20g、旱莲草10g、枸杞15g、仙灵脾20g
功效:平补肝肾
。
主治:肝肾虚损见腰膝酸软,目昏不清,夜寐多梦者。
肝肾虚亦可用二至丸(女贞子20g、
旱莲草20g)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耳鸣、失眠、咽干、衄血。
27、便秘常用系列方(经验用药)
(1)当归30g、肉苁蓉30g、升麻6g、锁阳10g,可用于阳虚
便秘。
(2)生地10~30g、麦冬10~30g、元参10~30g,增液汤可用于阴虚便秘。
(3)生白术
30~60g、生地20~30g、升麻10g,老年脾虚便秘,多用于以大便头干为主症者。
(4)瓜蒌30g
、杏仁6g、升麻6g,宣肺润肠通便。
(5)枳实10g、生白术30~60g、荷叶6g,可用于腹胀便秘
。
(6)皂角2~3g或皂角粉0.5~1g,有清洁肠道的作用,便通即停,不可久服。
(7)生白芍
30g、炒白芍30g、赤芍15g,三药合用对肝郁血亏便秘有良效。
25、痞满五药(经验用药)
炙杷叶9~12g、苏子3~6g、杏仁6~9g、橘红9~12g、降香9~15g
源自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治疗冠心病、心肌炎、胃炎等,表现为胸闷或胸脘痞满者可用之。
24、升降纳化汤(自拟方)
柴胡6g、枳壳6g、白术15g、鸡内金10g
用于升清降浊、健脾化食。
可治 。
22、止呃(呕)三药(经验用药)
夜交藤50g、旋复花6~9g、柿蒂9g
本方为名医效方,来源于
民间口口相传。
夜交藤用50g有交通阴阳、镇静止呕逆的作用,临床常与刀豆子20g、连翘30g合用,可温胃止
呕逆,清热和胃除呕逆。
23、疏肝调气五药(自拟方)
炒香附12g、郁金12g、栀子6g、神曲15g、苍术6g
用于气机瘀滞
引起的脾胃不适,加味治之常见佳效。
18、健脾培元方(自拟方)
黄芪10g、党参6g、太子参6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鸡内金10g
、山药9g、炙甘草6g
功用:健脾培元。脾属土,土能生万物,肾为胃之关,用于久病脾肾虚,
无食欲,可健脾肾,增食欲。
19、开胃进食四药(经验用药)
柴胡3~6g、陈皮3~6g、炒谷麦芽各15~30g
用治胃口不开。柴胡
升清阳,推陈致新;陈皮健脾理气;谷麦芽醒脾开胃。
20、胃溃疡方(经验用药)
乌贼骨20g、白芨10g、蒲公英20g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1、调气三药(经验用药)
陈皮6g、枳壳6g、桔梗6g
用于中焦气滞证。陈皮理气;枳壳降气;
桔梗升气
补肾健脾汤《河北中医内科验方选》
菟丝子9~12g、巴戟天9~12g、补骨脂9~12g、五味子6g、
山药9~12g、芡实9~12g、莲子9g、炙甘草9~12g
本方用药思路源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平补脾肾,对脾胃虚而出现的慢性腹泻有佳效。
常用于慢性结肠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寒凉之品伤脾胃,大便稀溏者;或脾虚大便次数偏多者
。
15、加味半夏厚朴汤(经验用方)
半夏3~6g、厚朴3~6g、茯苓6~9g、苏梗3~6g、苏叶10g、炒
香附10g、陈皮6g、生姜3片
主治:梅核气。
功能: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症见咽中如有物堵,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病机为:情志不畅,肝郁气结,肺胃宣降失常,津聚为痰,与气相博结于咽而成。
临床应用:
(1)伴咽喉疼痛者,加牛蒡子10g、山豆根3g。
(2)咽中有痰难以咯出者,加花粉10g。
(3)咽痒者,加芥穗6g、乌梅6g。
(4)伴咽喉不利、声音嘶哑者,加青果6g、元参6~15g、木蝴蝶6~9g;病程长,久治不愈,痰
为胶状者,加赤芍10g、海浮石10g。
(5)用其他药均无效者,本方加浙贝10~20g、乌梅6g、升麻6g、威灵仙15g、夏枯草15~30g、
猫爪草15~30g。
14、引火汤(傅青主验方)
熟地30~60g、巴戟天6~10g、茯苓6~9g、麦冬10~20g、五味子6g
此
方为流传于河北、河南、山西民间的傅青主的验方。只要具备口干、咽干症状以夜间为重者,
即可用本方为基础方。
本方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咽炎等。
熟地大滋肾水、养阴
润燥,心肺肝肾阴虚,熟地为首选,但脾胃湿滞不宜用;巴戟天和调阴阳,与熟地相配引火归
原;茯苓可使虚热从小便排出;五味子收敛浮越之气;麦冬养阴生津。
11、平喘五药(自拟方)
麻黄根3~9g、炙麻黄3~9g、苏子3~6g、炒卜子10~20g、葶苈子6~9g
主
治:哮喘。
加减应用:哮喘见心功能弱者加玉竹;如汗多者加熟地益肾纳气平喘;咳喘日久可
加补骨脂10g、乌贼骨15g。
特点:炙麻黄与麻黄根等量用,炙麻黄宣肺,麻黄根敛肺,两者相
伍宣肺而不伤肺气,敛肺而不助邪气;葶苈子有强心作用。
12、清肺四药(自拟方)
白花蛇舌草15~30g、鱼腥草9~15g、仙鹤草15~30g、桑皮9~12g
适用于
肺经郁热。可用于气管炎、肺炎的治疗。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