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出处:《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芒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 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
出处:《伤寒论》
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主治: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证。
出处:《济生方》
2. 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温胆汤:主治呕吐、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