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脱发,主要有:
1、 斑秃(包括全秃、普秃);
2、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性秃发、男性型脱发、女性弥漫性脱发、早秃);
3、 药物、放化疗可引起脱发,产后、重病后、手术后常发生脱发;
4、营养不良、减肥可引起脱发;
5、瘢痕性秃发:毛囊被结缔组织所替代,毛发脱落不能再生。早期积极治疗,毛囊没有完全被破坏,还能长出部分头发。
6、感染引起:秃发性毛囊炎、头黄癣;
7、外伤、烧伤、放射性皮炎引起;
8、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硬皮病。
一、 斑秃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斑状脱发。中医称为油风,俗称鬼剃头。严重者头发全部脱光叫全秃。若眉毛、胡须、腋毛、阴毛、体毛都脱落叫普秃。
(一)、症状预后
1、斑秃患者多为青壮年。起病突然,多在无意中发现。
2、斑状脱发,大小不一,边界清楚,脱发区皮肤光滑而亮。边缘的头发松动,易拔出。严重者全秃、普秃。
3、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头皮轻度麻、痒感。
4、斑秃有自愈倾向,但易复发。
(二)、鉴别诊断
1、头癣
好发于儿童,脱发处有灰白色鳞屑和断发根,或伴臭味黄厚痂,真菌。
2、瘢痕性秃发
脱发处头皮有炎症发红,萎缩变薄。
(三)、病因病机
1、 神经精神因素:如紧张、意外、生气、压力过大等,都有可能诱发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头皮局部缺血,头发脱落。由于没有影响到毛囊,去除病因可以自愈。
2、 与遗传、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有些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如ANA、甲状腺抗体,可破坏毛囊,引起脱发。
(四)、中医认识
斑秃与肝肾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
1、1694年,清 · 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忽然脱落,头皮多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也。”血热生风,风盛化燥,毛发失于濡养而突然脱落。
2、情志内伤,气机逆乱,气滞血瘀,或跌仆损伤,瘀血阻络,均致血流不畅,不能上奉于脑,清窍失养,毛发失荣而脱落。
3、久病及产后气血两虚,或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发无精血滋养,毛根空虚而发落成片,甚至全身毛发脱落。
(五)、治疗原则
斑秃脱发面积小,数目少者,去除诱因,调畅情志,劳逸结合,多在3~6个月痊愈,或局部擦生姜,或口服中成药即可。
若脱发面积大,数目多或进展快,甚至全秃、普秃者,需及时进行辨证论治,并配合针灸和外用药综合治疗。
辨证论治-血热风燥证
证候:突然成片脱发,头皮发热,微痒;伴心烦易怒,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脉弦。
治法:凉血散风,养血生发。
方药:凉血四物汤加减。
生地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蔓荆子10克、桑叶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加味逍遥丸。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警告:本中成药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如果私用此药,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证
证候:脱发病程较长,常有精神因素或外伤史,伴头皮刺痛,胸胁胀满,失眠多梦,舌质暗有瘀斑,脉弦细或涩。
治法:通窍活血生发。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菖蒲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大枣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生姜6克。
失眠多梦者,加珍珠母、煅磁石。
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或口服液)。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警告:本中成药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如果私用此药,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辨证论治-气血两虚证
证候:病后或产后头发斑片状脱落,毛发枯槁,伴面色不华,心悸失眠,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补血生发。
方药:神应养真丹合二至丸加减。
熟地15克、当归10克 、白芍10克、川芎10克、天麻10克、羌活10克、黄芪15克 、菟丝子10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
中成药:养血生发胶囊、八珍颗粒、归脾丸、十全大补丸。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警告:本中成药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如果私用此药,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辨证论治-肝肾不足证
证候:病程日久,头发大片脱落,甚至全秃、普秃,伴头昏眼花,耳鸣,腰膝酸软,或小儿发育迟缓,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生发。
方药:七宝美髯丹加减。
枸杞子10克 、菟丝子10克 、 牛膝10克、补骨脂10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羌活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
中成药:七宝美髯颗粒(或丸)。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警告:本中成药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如果私用此药,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外治疗法
1、生姜(老者更佳)切片, 搽患处,擦至有灼热感为好,或挤生姜汁外涂,每日3次。
2、选用10%补骨脂酊、10%辣椒酊外擦,每日2次。
3、海艾汤:艾叶、菊花、羌活、蔓荆子、荆芥、防风、薄荷、藿香、甘松, 水煎,先热气熏,待温用布蘸洗,每日1-2次。
警告:本方法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如果私用此方法,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针灸疗法
1、 针刺
主穴:百会、头维、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连线的中点)、足三里、三阴交。
2、梅花针
局部酒精消毒,用梅花针轻轻均匀扣刺斑秃区,以皮肤发红为度,可以有少量渗血。
温馨提示:针灸疗法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若用此方法请一定要咨询当地中医师。
(六)、预防与调护
1、精神放松,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2、饮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常吃红枣、桑椹子、核桃仁、黑芝麻。
3、经常用手指按摩头皮,指梳头发,使头皮发热,可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有消除疲劳紧张,养发生发的作用。
4、发病期间不烫发,不染发,可以正常洗发。
二、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又叫早秃、雄激素性秃发、男性型脱发、女性弥漫性脱发等。中医称蛀发癣、发蛀脱发,俗称“秃顶” “谢顶”。
脂溢性脱发一定要早就医、早控制。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刚出现脱发就应该及时治疗,若秃顶了再治,控制住病情,头发也不能恢复。
(一)、症状预后
1、多有家族史,男性青壮年为主。
2、从前发际、鬓角开始,向头顶部发展,头发逐渐变细软、脱落,最终秃顶。女性症状较轻,头顶毛发稀疏。
3、常伴头皮油腻,或头屑多,可有不同程度瘙痒。
4、病程大多缓慢,毛囊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永久性秃发。
(二)、病因病机
1、脂溢性脱发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于头皮毛囊5α -还原酶与雄激素受体水平升高,使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后者可使毛囊缩小直至毛囊萎缩消失,导致生长期毛发数量减少,毳毛数量增加。
2、由于饮食不节、熬夜、紧张等影响内分泌,从而引起脱发。
(三)、中医认识
1、情志失调,五志化火,耗伤阴血,毛发失养;
2、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脾胃湿热蕴积,上蒸巅顶,侵蚀发根,毛发脱落。
3、日久肝肾阴血不足,不能荣养毛发,毛根失养,头发脱落致秃。
(四)、治疗原则
需辨明证型,初期多以血热湿热证为主,后期可出现肝肾不足,阴虚湿热证。切忌见脱发就补肾。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提出:“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的观点。对于脱发日久,或舌质暗有瘀斑者,在辨证论治的方药中适当加入活血化瘀药物,促进头部气血运行,可促进头发生长。
辨证论治-血热湿热证
证候:头发稀疏脱落,伴出油多,头屑多,头皮痒,或有白发;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凉血祛湿健发。
方药:凉血四物汤合二仙丸加减。
生地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黄芩10克、苦参10克、茯苓15克 、枳壳10克、陈皮10克、生侧柏10克。
头油多,舌苔腻者,加炒山楂,泽泻;
头屑多,瘙痒甚者,加白鲜皮;
舌质暗有瘀斑者,加丹参、红花。
中成药:当归苦参丸。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警告:本中成药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如果私用此药,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辨证论治-阴虚湿热证
证候:病程较长,头顶、前发际头发稀少或脱光,伴出油多,耳鸣眼花,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滋补肝肾,除湿健发。
方药:二至丸合当归苦参丸加减。
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牛膝10克、桑叶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 、苦参10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桑葚15克。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合当归苦参丸。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警告:本中成药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如果私用此药,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外治疗法
1、头发油腻,头屑多,可用松柏去油防脱洗发液,每周3次。
2、外涂生发酊,首乌、当归、旱莲草、侧柏叶、川椒,酒浸,外涂,每日2次。
警告:本方法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如果私用此方法,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五)、预防与调护
1、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蛋白质。
2、避免过度紧张劳累,不熬夜。
3、经常按摩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