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全方左半身肢体偏瘫 右半身肢体偏瘫
2021-10-10 16:53:51
左瘫右痪 病证名。半身不遂之证,在左侧者称左瘫,在右侧者称右痪。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属中风范畴。《素问·大奇论》论偏枯,有发于左者,有发于右者,亦即左瘫右痪。后世有以左瘫属血虚而中,治以四物汤加祛风、活血、化痰药;右痪属气虚而中,治以四君子汤加祛风、化痰之品。《寿世保元·中风》用上池饮统治左瘫右痪,辨其血虚为主或气虚为主,随证加减。
中风“左瘫右痪”治不同
脑血管疾病是侵害人类健康的大敌 ,是发病与死亡人数都较多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脑血管病、心脏病、癌症是死亡率居于前几位的病种。
民间认为中风有男左女右之分。通过几十年的观察 ,发现大多数男性患者趋向于左半身不遂 ,女性多患右半身不遂。这种现象古人解释为 :男以气为主 ,女以血为主 ,气属肺 ,肺气行于右 ,右边脑梗塞或出血 ,使左侧半身不遂 ;女以血为主 ,血由肝所属 ,肝行于左 ,因此左边脑梗塞或出血 ,使右侧半身不遂。
在治疗中风时 ,按“左瘫右痪”立论。
1.“左瘫”多采用益气活血法 ,最常用补阳还五汤 (源: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组成:黄芪生,四两[125g]; 当归尾 二钱[6g]; 赤芍 一钱半[5g]; 地龙 一钱[3g];川芎 一钱[3g]; 红花 一钱[3g]; 桃仁 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这是一般常用方 ) ,黄芪为补气药应重用 ,一般至少用 30克 ,多可用到 120克 ;
2.“右痪”是根据气化学说 ,肺气不足为痰涎所侵袭 ,因此用涤痰的方法 ,如二陈汤、导痰汤、涤痰汤、温胆汤、金水六君(当归6克 熟地9~15克 陈皮4.5克 半夏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可治疗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的一副中药汤剂。)、加味二陈汤等。
古人说“痰淤互见” ,中风后遗症的病因中不仅有淤 ,痰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 ,左侧半身不遂按淤治 ,右侧半身不遂按痰治 ,是可以说得通的。中医是实践科学 ,很多理论的形成乃是通过千百人次的临床观察归纳所得。
“诸病皆因痰作怪”、“顽疾怪病非顽痰即淤血” ,这些说法已成为中医的术语。证诸临床 ,很多神志病、脑血管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 ,都离不开活血化淤、化痰开窍的治疗方法。
总之 ,古人认为中风是一个大病 ,又通过临床观察 ,得出来“左瘫右痪”这么一个经验 ,治疗时左按淤血 ,右按顽痰 ,不是没有道理的。
脑血栓
黄芪20g 当归尾15g 生地15g 桃仁20g 红虎牙15g 枳壳10g 稀少10g柴胡8g 甘草10g 桔梗8g 川牛膝15g 地龙40g 川芎8g 蜈蚣40g 乌梢蛇40g
秘方当归12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牛膝20克,葛根20克,牡蛎20克,钩藤15克,杜仲10克,云苓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日三次。
丹参30-60、三七30-60、水蛭10-40、天麻15-30、白花蛇2-4、黄芪20-50、赤芍20-40、僵蚕15-30、地龙30-60、怀牛膝10-30
川芎15-30、麝香0.5-1、冰片3-6。
当归尾30克,金土鳖10克,丹参10克,田七50克,血蝎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首乌30克,苁蓉15克,天麻10克,黄芪30克,十二味中药组成。
张某,脑出血,住院半个多月,遗留右半身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生活不能自理,血压高,但具体数值忘了。
处方:地龙150克,三七50克,蜈蚣5条,白芷50克,打粉,每次服8克,每日3次,配合针灸治疗月余,言语好转,能够挺清楚,表达的意思。下肢恢复的可以行走,唯上肢还不理想。于是减上方口服剂量为5克,每日两次巩固治疗。
如脑出血类疾病恢复期,可加三七10克,止血又活血,无复发出血之忧虑;栓塞类加生水蛭10克,化瘀通络,加速病灶恢复;如果血压高,则重用地龙50克,收降压之效。
通玄医道医案
袁某,女,55岁。
因脑血栓住院一个月。
回家后,拄着五爪拐,可以勉强走路,左半身活动受限,口齿清楚,个子矮,比较胖。血压95毫米汞柱—160毫米汞柱。予涤栓散:地龙120克,蜈蚣3条,白芷40克,打粉,每次服5克,每日3次。米汤送服。
半月后,左半身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再予一剂,一个月后,丢掉了拐杖,可以沿街用挎篮腿走路。
《景岳全书》亦云:“凡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致抽挛僵仆者,皆是此证。”偏瘫痉挛的预防以及治疗应该贯穿在中风发生的全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