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松教授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药对浅析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不能持续获得或维持充分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交,并持续至少6个月以上。最新研究显示,中国城市男性的ED总患病率为26.1%,而40岁以上男性ED的患病率为40.2%~73.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但近年来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ED的发病率逐步升高,并且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本病属于中医“阳痿”范畴,历来多以肾阳亏虚、命门火衰立论,治疗多用补肾壮阳之品。
李海松教授认为ED以“瘀血阻络,引动内风”为基本病机,贯穿疾病始终,但多夹兼证,常以“湿热、痰浊为启动因素,肝郁为病理特点,肾虚为变化趋势”,故提出“阴茎中风”的概念,在临床上运用“活血化瘀,通络熄风”的基本思路治疗本病,常获良效。笔者有幸跟随李海松教授学习,现将李海松教授治疗ED常用药对摘列一二,以供同道参考。
肝藏血,主疏泄,在体为筋,肝经循行绕阴器而过,故肝气条达,则能将气血下注于宗筋而勃起。李海松教授常引用《辨证录》“肝气旺,则宗筋伸”,可见阴茎的正常勃起与肝的功能密不可分。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男性在各方面的压力都不断加大,从而产生较多不良情绪,若长时间不能排解,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肝血运行失畅,不能灌溉宗筋,加之局部瘀血阻滞,而出现ED。《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不能疏达,致阳疾不起。”此外,李海松教授指出“肝郁血瘀致痿”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ED患者易产生不良情绪,容易自我否定,故而“因郁致痿”和“因痿致郁”常互为因果;二是肝郁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本质上肾虚不明显,但常因偶然状态不佳或新婚过度紧张,勃起功能未达到理想程度而出现较重的抑郁、焦虑情绪,临床上以“疏肝解郁活血”之品为主治疗此类ED患者,疗效明显。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1.1 柴胡—白芍—当归
柴胡苦而微寒,入肝胆经,善疏肝解郁,条达肝气,疏散之中又兼活血化瘀,能推陈致新;白芍酸苦而甘,其性微寒,能养血柔肝,平肝止痛,行血散邪;当归辛甘而温,入心肝经,因其味辛气轻,故能行能散,善活血化瘀,疏肝通络,疗气血之瘀滞,《景岳全书·本草正》云:“当归专能补血,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血中之圣药。”
1.2 青皮—郁金
李海松教授认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ED一病虚证渐少,实证渐多,肾虚房劳已不是致病的主要病因,提出湿热常常是ED发生的始动因素。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饮食结构以肥甘厚腻为主,易伤脾土酿生湿热,加之男性应酬较多,饮酒过度,湿热难除;另一方面,劳累久坐,性生活不规律,易致下焦瘀血,日久生热,瘀热互结,疾病顽固。因湿热之邪易趋下位,中焦湿热困脾(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或肝经湿热下注,壅滞经络,使气血不行,宗筋失常,故痿废弛纵不用,或因湿浊下流,阻滞肝脉,闭遏肾阳,宗筋弛纵而致痿。正如《景岳全书·阳痿》篇所言:“凡肝经湿热,以致宗筋弛纵者,亦为阳痿。”湿热瘀血型常见于中年男子,嗜酒无度,喜食肥甘,临房痿而不举,举而不坚,并有局部湿热明显,伴有排尿不适,灼热疼痛等症,临床上以“清热利湿活血”之品为主治疗此类ED,疗效明显。
清热利湿活血代表药对为“黄柏—丹参—凌霄花”。黄柏苦寒,能入肾与膀胱二经,因其性沉降,善清下焦湿热,尤对因湿热侵淫所致经脉弛纵,软弱无力效果极佳,故下焦湿热之阳痿用之尤宜,《本草经疏》亦曰:“黄柏乃足少阴肾经之要药,专治阴虚湿热内生诸证。”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丹参味苦微寒,入心肝二经,能通行血脉,兼清血热,临床用治多种血瘀病证,尤宜于瘀热互结之证,《本草正义》谓:“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达脏腑而化瘀滞,外达关节而通脉络。”亦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故可久服而利人血脉。
随着年龄的增长,ED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老龄是ED不可避免的因素,正如《内经》所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泪俱出矣”,指出男子往往在五八之后,脏腑功能由盛转衰,首当其冲者即为肾。肾乃作强之官,主生殖,司前后二阴,肾气充则发更齿长,气血得以下聚宗筋;肾气衰则(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发槁齿枯,无力推动气血,形成肾虚血瘀之证,宗筋痿废。本型常见于中老年男子,肝肾渐虚,不能濡养宗筋,性欲下降,同房频率减少,临房痿而难举,举而不坚,常伴有乏力、尿频(或小便不利)、筋骨痿软、腰膝痹通、舌质黯淡、苔面水滑感等表现,临床上以“补肾助阳,活血化瘀”之品为主治疗此类ED患者,疗效明显。
3.1 巴戟天—淫羊藿—锁阳
3.2 牛膝—川续断
牛膝酸苦性平,专入肝肾二经,善活血通经,补益肝肾,且本品苦泄沉降,能引血下行,尤其适用于治疗肾虚血瘀之ED,使血下注宗筋,勃大坚久,常作为治疗本病的引经要药,《本草纲目》亦云:“牛膝为足厥阴、足少阴之药,得酒能补肝肾,生用能去恶血。”
患者,男,41岁,2015年12月23日就诊。主诉:勃起硬度差2年余,逐渐加重近1月不能勃起。既往史:患者2年前因工作岗位调动(交警工作),压力较大,出现勃起后硬度下降,自觉性生活力不从心,伴有性欲降低、乏力、腰酸,晨勃减少,诸症逐渐加重,渐至晨勃消失,性交时中途疲软,难以完成同房。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性激素:雄激素1.81 ng/mL(1.75~7.81 ng/mL),雌激素47 ng/mL(0~53 ng/mL),泌乳素14.31 ng/mL(2.64~13.13 ng/mL);血脂:高密度脂蛋白:1.7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82 mmol/L。西医诊断:勃起功能障碍,予复方玄驹胶囊、苁蓉益肾颗粒口服,配合临房前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药后效果欠佳,欲求中医治疗。
2016年1月6日复诊:患者诉药后1周勃起功能明显改善,性欲增强,同房3次,成功2次,另一次可正常勃起,但因注意力转移,疲软后再次唤起困难。乏力、腰酸较前减轻,小便异味不明显,仍感睡眠质量差,入睡难,时有耳鸣。舌黯红稍胖,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细。前方加石菖蒲15 g、远志10 g、九香虫10 g、红景天15 g,以宁心聪耳、益气通络,继服30剂,用法、调护同前。
2016年1月20日三诊:患者诉药后勃起硬度进一步改善,晨勃增多,同房时信心增强,性交4次均获成功,耳鸣减,睡眠可,精神体力明显好转,舌黯红,齿痕减轻,苔白,脉细有力。前方继服30剂,巩固疗效,用法、调护同前。
ED是男科的常见病,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李海松教授以“瘀血阻络”作为ED障碍的核心病机,临床治疗时擅用精简而效专的药对组合,以增强药力,直达病所,在“活血化瘀、通络熄风”的基础上兼以益肾、疏肝、清热、利湿,故常能迅速取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