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将体质分为9种类型,其中痰湿体质是最为常见,也是研究较多的一种体质。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具痰湿体质的人数在总体质学类型中占有很大比例,对痰湿体质的研究,无论是为发病机理分析,还是辨证用药都提供了重要价值和意义。本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具体如下。
痰湿体质是指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湿不能运化,水液停于机体,凝聚成痰湿,以湿性重浊黏滞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形体特征:湿性趋于下,故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②常见表现:主症为面部皮肤油脂分泌过多,体虚容易出汗,且汗黏,胸闷气短,痰多,难以咳出,口干不欲饮。次症为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怠卧懒动,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黏之品,大便正常或不实或黏滞不爽,小便不多或微混,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口黏腻或甜,脉滑;③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善良、稳重、恭谦、和达、多善于忍耐,喜欢甜蜜感。④发病原因及部位:主要与外感寒湿之邪侵犯机体,暴饮暴食损伤脾胃,父母先天禀赋不足,体虚易感,年老久病,缺乏运动等因素关系密切。发病部位:由于湿为阴邪,易凝聚成痰,痰随气动,走串全身。滞于脑络,故见中风;滞于心脉,故见胸痹心痛;所以痰湿体质常因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病症;
⑤发病倾向:易患胸痹、消渴、中风等病证,易感湿邪,对梅雨天气或潮湿环境敏感,且适应能力差;⑥治疗原则:《素问》有“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应以燥湿化痰为治疗大法,平素注意调护,改善痰湿体质,防止痰湿病证。(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由此可见,痰湿体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今,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化,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喜进食肥甘厚腻之品已经成为饮食中的主要口味。李东垣《脾胃论》也指出了饮食失节,过嗜膏粱酒醴,则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致使痰湿内停。
倒仓法治疗痰饮疾病有着独特的理论原则。清代医学家李用粹指出“痰饮变生诸症,形似种种杂病,不当为诸杂病牵掣作名,且以治痰为先,痰饮消则诸症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3.1 黄牛肉治痰湿之本:中医学认为,胃为受盛之官,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物进入胃中,将饮食物腐熟消化,水谷精微吸收于体内,非精微物质留毒不散,日久积聚,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病从口入,百病皆由胃生。另外,脾为生痰之源,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容易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水湿无力,易形成痰湿;或脾虚不能散精,精微不能上输于肺,日久也会形成痰湿。(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朱丹溪云:“夫牛,坤土也,黄上之色也;以顺为,而效法乎健以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依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栖泊之窠旧,阻碍津液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肠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岂合勺铢之丸散,所能窍犯其藩墙户牖乎?夫牛肉全重浓和顺之性,润枯泽槁,岂有损也?”其意为:牛色黄入脾经,肉入胃经,而选牛腿肉为取其走窜之性,可以搜刮积聚在肠胃中的毒物。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综上所述,朱丹溪的倒仓法能明确治疗痰湿体质的作用机理,经过现代改进后的倒仓法更具有临床实用性。可在临床中加以实践和验证。
---------------------------------
注意:
以上注意内容摘自:《丹溪倒仓法探究》作者:赵令竹 卢健 林大勇,辽宁中医药大学,《光明中医》2015年第1期第9-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