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治疗心脏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制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心脏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0002]
【背景技术】: 风邪侵体而致风邪中人,以春甲乙得之,为肝风。以夏丙丁得之,为心风。以季夏戊己 得之,为脾风。以秋庚辛得之,为肺风。以冬壬癸得之,为肾风。若中其五脏六腑之俞,则应 各随其证而治之。现有技术中,对与风邪入体,均用祛风祛邪方,导致治疗效果差。
[0003] 以心脏中风而言。风邪中于心所致的病症。亦称心中风。多为体虚之人,腠理疏 泄,风邪外伤,搏于血脉,而入于心经。症见心神颠倒,言语謇涩,舌强口干,面赤头痛,翕翕 发热,胸背拘急,手心热盛,但多偃卧,不得倾侧,忪悸汗出,恍惚不安(见《太平圣惠方?治 心脏中风诸方》)。
[0004] 论曰心中风之状:多汗恶风、焦躁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快。诊在口,其色赤。 夫心受风,风盛则生热,热盛则汗不止,心之液为汗故也,汗多则腠理疏,疏则真邪相搏,极 则唇焦内躁多怒。心之声为言,病甚则言不快,心气通于舌故也。患者胸背闷痛,惊怖小腹 微痛,寒热心烦闷,色变青黄赤白,胸背拘急,不可倾侧,面赤头痛,发热,不能安卧。
[0005] 鉴于这种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配比简单,使用方便,去风邪,补体虚,强 血脉,静心止痛去风热的一种治疗心脏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0006]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现有技术为基础,提供一种配比简单,使用方便,去风邪,补体虚, 强血脉,静心止痛去风热的一种治疗心脏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心脏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按照重 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30-5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 各20-4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10-20g,炙甘草10-20g。
[0008] 或者,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30_4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 各20-3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10-15g,炙甘草10-15g。
[0009] 或者,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40_5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 各30-4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15-20g,炙甘草15-20g。
[0010] 制备时: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 到6~8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4小时,煎煮3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 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倍量的醇浓度为 90°/『95%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C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 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为粉末,加入矫味剂(如甜味剂),矫味剂与粉末的质 量比为0. 5:100 ;搅拌均匀后经紫外线照射消毒10秒,即得本发明。
[0011] 使用方法,水冲服,药粉加温水冲服,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 :15-20。冲得水溶液, 每次饮用50-100ml,每日三次,三天为一疗程。
[0012] 本发明以温心通脉的对药附子、干姜,清心凉血的对药犀角、生地为君药;以养心 益肝的酸枣仁,祛风解表的防风,去风热的升麻,清热静心除烦的芦根,益气的太子参,温里 调气的吴茱萸,泻热行气的橘红,补血的白芍为臣药;以清热解毒的四季青,野菊花,红藤, 土牛膝,以清心安神的丹参,以祛风止痛的川芎,祛风通络的天麻、地龙为佐药,以炙甘草为 使药。
[0013] 本发明配比简单,使用方便,去风邪,补体虚,强血脉,静心止痛去风热,治疗风邪 入心效果显著。
[0014]
【具体实施方式】: 治疗心脏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30_5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 各20-4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10-20g,炙甘草10-20g。
[0015] 或者,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30_4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 各20-3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10-15g,炙甘草10-15g。
[0016] 或者,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40_5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 各30-4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15-20g,炙甘草15-20g。
[0017] 制备时: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 到6~8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4小时,煎煮3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 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倍量的醇浓度为 90°/『95%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C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 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为粉末,加入矫味剂(如甜味剂),矫味剂与粉末的质 量比为0. 5:100 ;搅拌均匀后经紫外线照射消毒10秒,即得本发明。
[0018] 使用方法,水冲服,药粉加温水冲服,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 :15_20。冲得水溶液, 每次饮用50-100ml,每日三次,三天为一疗程。
[0019] 比较试验: 选择60只小鼠,采用饥饱失常法,连续7天后,体力渐渐虚弱。接着鼠笼内模拟盛夏湿 热环境,以热风吹之,每小时吹风20分钟,再3天后,小鼠翕翕发热,胸背拘急,体温升高,多 偃卧,动辙惊悸,汗出,闻声响恍惚奔逃且不辨方向,心脏中风模型成。
[0020] 将60只小鼠分为两组,每组30只,一组喂食本发明: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 5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各4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 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20g,炙甘草20g。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混 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4小时,煎煮3 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 质量2~3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C温度以下静 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为粉末,加入矫味剂(如 甜味剂),矫味剂与粉末的质量比为0. 5:100 ;搅拌均匀后经紫外线照射消毒10秒,即得本 发明。使用,每次喂食5g药粉,一日三次。
[0021] 第二组喂食:喂食现有技术中的定神琥珀丸方:琥珀(捣研)真珠(捣研末)牛黄 (研)铁粉(研)天竺黄(捣研)龙齿(研各一两)腻粉(研)犀角(镑)甘草(炙锉)露蜂房 (微炙)龙胆升麻麦门冬(去心焙)丹砂(母(焙)天门冬(去心焙)分)干蝎?炒一两半) 麝香(研同研断星),每次喂食5g,一日三次。
[0022] 20天后比较如下:
具体例子1 王某,58岁,男,夏季受风邪侵体,言语謇涩,舌强口干,面赤头痛,翕翕发热,胸背拘急, 手心热盛,但多偃卧,不得倾侧,忪悸汗出,恍惚不安,遇事易怒,受惊小腹微痛,时常心烦 闷,舌色变青黄赤
白,胸背拘急,不可倾侧,面赤头痛,发热,不能安卧。
[0023] 使用本发明: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5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 茱萸、橘红、白芍各4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20g,炙甘 草20g。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倍量 的水中进彳丁則、煮,每次則、煮2~4小时,則、煮3次,每次則、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彳丁减 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 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C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 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为粉末,加入矫味剂(如甜味剂),矫味剂与粉末的质量比为〇. 5:100 ; 搅拌均匀后经紫外线照射消毒10秒,即得本发明。
[0024] 使用方法,水冲服,药粉加温水冲服,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 :18。冲得水溶液,每 次饮用50-100ml,每日三次,三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7个疗程,体健如常。
[0025] 具体例子2 徐某,62岁,女,夏季受风邪侵体,言语謇涩,舌强口干,面赤头痛,翕翕发热,胸背拘急, 手心热盛,但多偃卧,不得倾侧,忪悸汗出,恍惚不安,遇事易怒,受惊小腹微痛,时常心烦 闷,舌色变青黄赤白,胸背拘急,不可倾侧,面赤头痛,发热,不能安卧。
[0026] 使用本发明: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4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 茱萸、橘红、白芍各3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10g,炙甘 草10g。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倍量 的水中进彳丁則、煮,每次則、煮2~4小时,則、煮3次,每次則、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彳丁减 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 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C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 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为粉末,加入矫味剂(如甜味剂),矫味剂与粉末的质量比为〇. 5:100 ; 搅拌均匀后经紫外线照射消毒10秒,即得本发明。
[0027] 使用方法,水冲服,药粉加温水冲服,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 :15。冲得水溶液,每 次饮用50-100ml,每日三次,三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6个疗程,体健如常。
[0028] 具体例子3 陈某,64岁,男,夏季受风邪侵体,言语謇涩,舌强口干,面赤头痛,翕翕发热,胸背拘急, 手心热盛,但多偃卧,不得倾侧,忪悸汗出,恍惚不安,遇事易怒,受惊小腹微痛,时常心烦 闷,舌色变青黄赤白,胸背拘急,不可倾侧,面赤头痛,发热,不能安卧。使用本发明,附子、 干姜、犀角、生地各3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各20g,四季 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l〇g,炙甘草l〇g。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 的各原料药组分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 2~4小时,煎煮3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 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 4°C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为粉末, 加入矫味剂(如甜味剂),矫味剂与粉末的质量比为〇. 5:100 ;搅拌均匀后经紫外线照射消毒 10秒,即得本发明。
[0029] 使用方法,水冲服,药粉加温水冲服,药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 :20。冲得水溶液,每 次饮用50-100ml,每日三次,三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6个疗程,体健如常。
[0030] 急性毒性试验: 应用NIH小鼠12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随 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给药本发明具体例子1的中药组合物(浓度为6. 28g生药/ml,最 高浓度)的给药组1和给药本发明具体例子2 (浓度为6. 28g生药/ml,最高浓度)的中 药组合物的给药组2,实验前禁食12小时。给药组1和给药组2分别将本发明的具体例 子1和具体例子2制备的中药粉末溶解在水中对小鼠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 药剂量为31. 4g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 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 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摄食、饮水、体重增长均 正常。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0031] 治疗效果比较: 在4所医院筛选120例患者,试验之前1周,对该人群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症状及变化, 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人。
[0032] 第一组使用本发明例子1的药物。
[0033] 第二组使用本发明现有技术中的定神琥珀丸方。
[0034] 疗效情况判定标准:治愈:使用本品后,各项指标回复正常;有效:服用和使用本 品后,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使用本品后,不适症状无变化。结果如表1所示。
[0035] 表1 :
本发明以温心通脉的对药附子、干姜,清心凉血的对药犀角、生地为君药;以养心益肝 的酸枣仁,祛风解表的防风,去风热的升麻,清热静心除烦的芦根,益气的太子参,温里调气 的吴茱萸,泻热行气的橘红,补血的白芍为臣药;以清热解毒的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 膝,以清心安神的丹参,以祛风止痛的川芎,祛风通络的天麻、地龙为佐药,以炙甘草为使 药。本发明配比简单,使用方便,去风邪,补体虚,强血脉,静心止痛去风热,治疗风邪入心效 果显著。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心脏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30-5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 各20-4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10-20g,炙甘草10-20g。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心脏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单位配置 如下各组分: 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30-4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 各20-3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10-15g,炙甘草10-15g。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心脏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单位配置 如下各组分: 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40-5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 各30-4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15-20g,炙甘草15-20g。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心脏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附子、干姜、犀角、生地各30-50g,酸枣仁、防风、升麻、芦根、太子参、吴茱萸、橘红、白芍各20-40g,四季青、野菊花、红藤、土牛膝、丹参、川穹、天麻、地龙各10-20g,炙甘草10-20g。本发明配比简单,使用方便,去风邪,补体虚,强血脉,静心止痛去风热。
【IPC分类】A61P9/10, A61K35/32, A61K35/62, A61K36/9068
【公开号】CN105327310
【申请号】CN201510807297
【发明人】孙桂芝
【申请人】孙桂芝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3日
再多了解一些
完整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