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为特征的疾病,而正常的睡眠是人体所必需的生理需求,如果睡眠的时间、质量无法达到恢复体力和智力的目的,必然导致机体各项生理功能减退,进而影响健康,导致各种疾病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增多、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加、精神紧张等因素使失眠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轻者入寐困难,寐时易醒,重者彻夜不寐,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现代临床医学应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失眠副作用明显,长期应用疗效欠佳,故寻求安全有效而且不良作用少的治疗失眠的方法,已成为医学界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之一。中医学治疗失眠历史悠久,且有显著的优势,《难经》即有失眠记载,始称“不寐”,亦称“目不瞑”“不得卧”,历代医家对失眠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以陈金鹏主任“从心肝论治失眠理论”为基础,运用自拟百合枣仁助眠汤治疗失眠证,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观察136例失眠症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72例;年龄19~80 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10 年,平均 1 年11个月。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失眠症诊断标准。将13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男性31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9 岁,平均45 岁; 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平均1年9个月。对照组男33例,女35例。
年龄最小 21 岁,最大80岁,平均 48 岁; 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9年,平均2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症状、年龄、性别和病程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治疗3周,治疗组临床治愈50例,占73.53%;显效14例,占20.59%;有效3例,占4.41%;无效1例,占1.47%,总有效率98.53%; 对照组临床治愈14例,占20.59%;显效21例,占33.88%;有效17,占25%,无效16例,占23.53%,总有效率76.47%。经检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藏象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而藏神,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而《灵枢·本神》述“心藏脉,脉舍神”“肝藏血,血舍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医学入门·脏腑》又言:“肝藏魂,魂者,神明之辅弼,故又曰肝为宰相”,可见心主导神志,肝为心重要的辅佐,心肝为神志之本,且关系密切。(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而睡眠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形式,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神志的体现,因而正常的睡眠有赖于心神、肝魂的功能正常,正如《普济本事方补遗》所说“不寐之证有二:一是心病,一是肝病。”心神、肝魂主导神志必须依靠阴血之滋养,睡眠才能正常,心肝阴血是神志的物质基础,阴血充足则神安,神安心静则人能入寐,反之心神不安则难入眠。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说“:老人之不夜瞑者……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壮者之气血盛……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故昼不精夜不瞑” 。又如《血证论》中述:“肝血虚,则虚烦不眠。《诸病源候论》认为“夫虚劳之人,血气衰损,脏腑虚弱……使人卧不得安,喜梦”,不寐与情志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具有疏达气机、调畅情志的功能,而情志是神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受情志波动的影响,若情志不舒,肝之疏泄失常,气机郁滞,皆可影响心神,导致心神不宁而失眠,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述“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