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主要是因感受到了风寒湿热之邪,使得经络及气血津液的运行受到阻滞,而引起的以机体的关节肿胀疼痛、酸楚麻木、甚至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证候综合征。“痹症”在西医中又称“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其属于以关节炎为主症的慢性免疫系统疾病。
传统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进行辨证施治,故其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风寒、湿热、痰瘀阻滞经络使得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是痹症的基础病机,以祛邪通络为治疗原则,依据不同症型,分別采用祛风、除湿、清热、散寒、化痰、解瘀等来舒筋通络。久病不愈或正虚之人,应注重扶正,以益气养血、培补肝肾。虚实夹杂之人,故应标本兼治方可。中医将辩证辨病相结合、祛邪扶正相连接、通痹解瘀相融合来治疗此病。
痹症依其邪气的偏盛,可分为:风邪盛,疼痛游走不定的行痹;寒邪盛,痛甚且有定处,遇寒痛甚的痛痹;湿邪盛,关节酸痛、重着、漫肿者为着痹;热邪盛,关节肿胀、灼热疼痛的热痹。若此病久治不愈,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则为痰;若关节肿胀僵硬、痛处固定不移,肌肤紫暗或有瘀斑者则为瘀。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痹证的初期可见以邪实致病者较多,分为风寒湿和风湿热邪两种;久病以正虚邪实较为多见,虚中夹实之症显著。正虚表现为气血不足和肝肾亏虚;邪实主要表现在痰瘀互结,或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故应分清主次标本、轻重缓急和虚实兼夹的不同,以正确辨证施治应用于临床,才会疗效显著。(以上内容摘自《痹症的中医治疗规范》作者:舒遵华1,丁庆刚2,孙牧3,王斓婷4,旋静5,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烧锅医院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4.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5.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77期第183-184页)
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