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敲打殷门穴——治疗腰背疼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炎尿滴沥 疼痛
殷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位于大腿后侧正中间位置,专门治疗腰背疼
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针刺患者不容易接受也很不方便。本人才用敲打殷门穴的方法经过大量的实践效果显著,立竿见影。很多患者经过简单的辅导以后既可以自行操作,用小木槌等器物均可。患者站立,用小木槌轮换敲打殷门穴各300次,力度适中,很多患者当场要背疼痛明显改善,坚持敲打一个月左右,椎间盘突出症及慢性腰背疼基本治愈,症状消失。平时坚持敲打还可以积极预防腰突症的发生。同时很多患者在敲打殷门穴的同时发现前列腺炎尿路不畅尿滴沥等症状也消失了,此法简便,效果颇佳,很值得推广。
2、厉兑穴-对付噩梦的良药
厉兑穴是胃经的最后一个穴位。厉是噩梦的意思,兑是八卦中的一卦,代表沼泽,厉兑的意思就是掉进了噩梦的沼泽中。这个穴对爱做噩梦的人来说特别有意义,另外,对于有神经错乱症状的人来说,厉兑穴能够精心安神。
怎么揉厉兑穴才有好效果呢?有个简单的办法: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攥一攥第二个脚趾,这么一攥,厉兑穴就攥住了,再扭扭这个脚趾肚,最后用指甲掐掐脚趾肚。同时,索性把10个脚趾都掐一掐,这对于安眠特别有好处,这样晚上就不爱做噩梦,就该做好梦了。
3、急性腹泻的克星---梁丘穴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偏爱食用生冷或未加热的食物,急性腹泻患者也明显增多。腹泻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进食后,食物未经完全消化、吸收即被排出体外,排便次数增加,每天均在二次以上,粪便稀薄。出现腹泻要搞清原因,对症治疗,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治疗急性腹泻的方法-----艾灸或指压梁丘穴。
梁丘穴,位于膝髌上外缘上2寸处,或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即是该穴。主治症状为:胃痛、胃痉挛、恶心欲吐、腹泻等。对因食生冷,致脐周作痛,泄下稀薄,如水下注,完谷不化,形寒肢冷,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可取梁丘穴用艾条直接对准该穴施灸,皮肤感到疼痛即离开再灸如此反复,灸五分钟左右,急性腹泻一般即感腹痛减轻,当日便次减少成条状,次日可恢复正常。
梁丘穴之所以可以治疗急性腹泻,皆因该穴为足阳明胃经郗穴,胃腑经气深聚之部位,取此穴灸之可调理腑气使转输运化正常而起到止泻作用,又因郗穴有救急作用,故对急性腹泻单灸梁丘穴即有良好的止泻作用,慢性腹泻也可以该穴为主穴灸之,但止泻作用不像急性腹泻那样一次即可成功。此外、还由于该穴是胃经郗穴,有清热消积、和胃降逆之功效,实验证明可使胃蠕动减慢减弱,运用该穴治疗恶心呕吐可即时取效,屡用屡验。尤其对急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等病,可用双手拇指重压按揉该穴,局部如有发热感。沿经络上行效果更好。凡遇进食吹风着凉、恶心呕吐、胃脘不适者,急用双手拇指重力揉压梁丘1-2分钟,感觉两大腿、腹部发热,恶心即可消失,其止吐效果显著且迅速稳定。
4、丰隆穴-化痰强穴
丰隆穴的主要功能是化痰。当出现哮喘、咳嗽、痰多时,一定要多揉丰隆穴,先从里面把痰化掉。
揉完丰隆穴以后会有两种情况:一是痰散了,不知道哪里去了。二是老吐痰,而且很容易把痰吐出来。揉丰隆穴出现这两种情况,是不同体质造成的,但都对身体有好处。而且中医的这个痰,包括的范围很广,不光是指从肺里出来的痰,还包括脂肪瘤、痰核、血核(及血脂高)和扁平疣等。
5、清冷渊穴-治上火而头痛、头胀、发热、心里烦躁
清冷渊穴是怯火的穴位,当您着急上火,嗓子痛,牙也痛,眼睛也痛,眼红目赤的时候,揉清冷渊穴火气马上就会降下去。尤其是您头痛、头胀、发热、心里烦躁时,揉外关穴不管用,可以揉清冷渊穴和天井穴,效果立杆见影。
6、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适用人群:主持人、广播员、歌唱演员、教师、公司领导、肩周炎、失眠患者。
注意:在按摩这个穴位的时候,要闭口不能说话,感觉到嘴里有津液出现,一定要咽到肚子里去。一般来说,点揉3到5分钟后就会感觉到喉咙里有津液出现,疼痛也会马上随之缓解,古代修炼家都讲究炼津化精,津液升发多了,人体的肾精自然充盈,客观上也起到了滋阴固肾的作用,是真正调动了人体的大药。闭口不说话,并没有什么玄机,只是为了使升发的津液易于滋润喉咙,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吞津法。阴跷主人一身的水液,交会于照海穴,既滋肾清热,又能通调三焦,所以揉按照海穴会激发肾中精气,引水液上行,滋润喉咙,虚火得到肾水的滋润则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
按揉照海穴不仅能治疗嗓子干痛,还可以治失眠症。睡前揉几分钟照海穴,不仅可以滋阴降火,补肾益气,而且还可以让你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何乐而不为呢?
7、手三里-人体的强壮穴
大肠经上的手三里,曲肘取穴,在肘横纹头下2寸。提起足三里,向来声名显赫,但足三里却默默无闻,其实手三里也善治胃肠病,与足三里并用,效果更佳。此穴还善治腰膝痛,不论急慢性。手三里可消肿止痛,对于头面肿、牙龈肿、肩膀肿都有疗效。此外它还是治疗鼻炎的要穴。手三里可增强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所以平时可多揉以健身。
10、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另外,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
注意:太白是原穴,健脾效果更好。公孙穴对胃反酸,脾强胃弱效果更好,如果您要健脾就太白,脾胃不合就公孙。
11、腕谷穴-去身体湿热,治疗糖尿病、便秘
在我们的掌根下有一条掌横纹,侧面有一根骨头,这根骨头前边的凹陷就是腕谷穴。揉的时候,要贴着骨头揉才有感觉,功效才能出来。
腕谷穴是治疗糖尿病的要穴。因为糖尿病人的小肠功能是紊乱的,而腕谷穴是小肠经的一个原穴,所以它就可以调整小肠的功能,对糖尿病有很好的效果。
腕谷穴有时祛湿的要穴,如果您觉得体内有湿热,有风湿症,揉腕谷穴效果会很好。实际上,腕谷穴是靠通利二便来祛湿的,所以还可以治疗便秘。
12、申脉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适用人群: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
主要功效: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腰背曲强腿痛”,是明显的膀胱经感受寒邪之气后的受凉之象。因为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配上小青龙汤服用,表里互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患者体内的寒邪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又能恢复自身的阳气。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祛寒回阳的妙穴。
有的人会说,我又不会扎针,虽然知道这个穴位的妙用,也是纸上谈兵啊。其实,道家医学所讲的八脉交会穴,既能针又能灸,“针刺则治病,灸治则养命”,使用起来一点也不复杂。针刺需要很系统地学习很多专业的知识,不可能人人掌握,灸法却是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自我保健治疗方法,可以不拘时间场地地随时进行调养,及时补充我们耗损的阳气,同时祛除体内的寒邪、湿邪。
申脉穴是阳跷与太阳膀胱经交会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简单,在外踝内向下凹陷处(如下图)。人体受到寒邪之后会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以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平时我们可以用艾条熏灸或者用手指点揉刺激申脉穴,点按时会感觉到微微的酸胀。灸的时候,以感觉此部位微微发热即可,有时能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暖流自脚下缓缓升起,瞬间人就会舒展许多。秋冬交替的季节,温差变化很大,也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建议大家买一些艾条回去,灸一灸申脉穴,既可预防流感,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尤其是老人或者体质偏寒的人更应经常地灸一灸此穴。
人老腿先衰,实际上就是阳气不能通达人体末端的表现,申脉穴通畅可以有效地延缓这一过程,有回阳保命之功。做儿女的可以有很多方法来孝敬父母,这个方法既安全又简单,回家后静心给父母灸上一灸,一家其乐融融,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实惠。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看似平常的一个穴位,如果我们能够时常用心来呵护它,真积历久,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常年的临床治疗,我深深感受到,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不关爱自己的身体,而是缺少关爱自己身体的方法。如果你身边的亲人体质虚弱,畏惧寒冷,腰酸背痛……那就用你手中的艾条来帮助他们开启这温暖身体的源泉吧!
专家提示:
当身体受了风寒,点按申脉穴的时候会感觉有点酸胀,熏灸时身上有些微微出汗,是身体阳气升发祛除风寒的表现。
14、预治冠心病,点拨极泉穴
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当上臂外展时,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既是此穴。针灸该穴可迅速改善因气血不畅引起的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对咽炎、月经不调、乳房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头痛、失眠、神经衰弱以及心脑疾病等效果也很好,但是该穴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好的还是冠心病和肺心病。由于极泉穴居腋窝针灸不便,所以很少应用,在治疗中可改针灸为点拨极泉穴,即先用手点按在穴位上,稍微用力至酸胀感为度,然后向旁边拨动,一般会有麻感顺手臂向下传导至手指,长期点拨此穴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疗效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