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4年,68岁的孔子,结束了他为期14年的颠沛流离。
带着未实现的抱负,带着满腔的失意,回到故国,一头扎进了古籍中。
机缘巧合下,他遇到了《易经》。
通读研究后,孔子感慨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给我几年,五年或者十年好好钻研易经的话,我的人生就顺遂许多了。”
这让我忍不住好奇:
《易经》这本国学经典,真的有这么神奇?
孔子研究《易经》,都在研究些什么呢?
这本总是被人“神”化的书,为何会让他如此感慨呢?
这是说,人们认为《易经》,卜筮之道神准,百算百灵,可以通过预知未来避免祸殃,但这不是真正的《易经》之道。
翻开《易经》,我们总会被书里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复杂概念劝退。
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实在太遥远了!
一天12个时辰、一年四季365天、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甚至我们每天用的电脑,它的二进制也是源于《易经》。
更别提那些耳熟能详的,贯穿我们生命的成语了:自强不息、谦谦君子、物极必反、殊途同归、否极泰来……
它看似复杂,八卦衍生出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千变万化。
你现在处于哪个人生阶段,将来会遇到什么,每个选择会产生什么结果——它就像一个个“数学公式”,一一为你推演。
每个人一生的得失和选择,都藏在《易经》中!
人生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进退沉浮……都逃不过《易经》64卦,《易经》包罗万象,所以说,如果你能读懂了《易经》,也就读懂了人生!
可以说,读懂《易经》,就是读懂了中国人的根
历经千年,今天《易经》依旧能给你带来很多人生的启迪!
但是,一提到《易经》,很多人会望而生畏:
《易经》虽然只有区区5000字,但是对面晦涩难读的古文,很少有人能靠自学就能理解参透其中的深意。
想要学会周易,读懂《易经》不难,难的是找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