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同为疏肝:逍遥散、定经汤、宣郁通经汤、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2021-11-14 09:04:16
I
导读:
《傅青主女科》断断续续读过两遍,无奈才疏学浅,终不得其奥妙。一日,读《罗元恺论医集》,罗老从化裁演变、临床应用多角度全方面诠释定经汤、逍遥散、宣郁通经汤的异同,终有所得,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临床有所裨益。
论逍遥散、定经汤等的沿革及其异同
作者/罗元恺
以疏肝而调经的方子不少,其中以逍遥散与定经汤治疗月经不调为妇科所最常用。两方的组成虽有相类似之处,但却分别侧重于调肝或滋肾,临床运用时应有所区别,兹探讨如下。
(一)逍遥散的源流与发展
逍遥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妇人诸疾”中,几百年来为治疗妇科月经病的常用方,影响深远,由此而演变的方剂不少。本方除治疗妇科病外,并具有其他广泛的疗效。
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述的功效有:“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忡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减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肢体羸瘦,渐成骨蒸。”按本方载于妇人诸疾门中,原文所主诸证,当以妇科病兼见者为主。方义着重于养血疏肝,肝主藏血,性喜条达,故凡肝血不足而肝气郁结者,均可用之。
原方组成: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锉;微炒)一两,白茯苓一两,白芍药一两,白术一两,柴胡(去苗)一两。
制法和服法: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按:
本方以柴胡、白芍、薄荷疏达肝气,当归、白芍养血和肝,白术、茯苓、炙甘草、煨姜健脾和胃。全方着重养血疏肝,佐以健脾。《金匮要略》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木病可以乘脾土。本方的组成,充分体现其遵照仲景所提出的这个原则。
从其所用的分量及煎服法看,是属于“轻剂”的范畴,剂型是粗末之散剂,每服仅二钱,且不用久煎,热服不拘时候者,意即每日不止服1次。散者,散也,轻可去实,肝气郁结不舒,属于实证之病机,故用散剂、轻剂以宣散之。热服不拘时,也以助其升发之气。若用重剂久煎,反失轻清浮泄之义。方药的运用,若违反了中药的药性与药理,足以影响疗效。
汪讱庵《医方集解》之逍遥散的分量是:炙甘草五分,归、芍、苓均为一钱,保持了轻剂的原旨。今人用逍遥散的处方,各药动辄三五钱,概用三碗水煎取一碗,有失原方的意旨,以致有些患者服了感觉燥热,达不到轻清宣泄郁气的目的,影响了疗效。剂型与用量,必须遵照中医的理论和中药的药理。
逍遥散的来源,基本是根据四逆散的立法化裁而成的。
四逆散为《伤寒论》用治邪热郁结于内,致成热厥之候的主方。方中用柴胡、白芍以疏肝解郁清热,枳实行脾气之壅滞,调中焦运化之功,甘草和中。四逆散为调理肝脾的祖方。
道遥散的立法,也是以调肝理脾为主。方中柴胡,白芍疏肝平肝,少佐薄荷以增益其疏散条达之力;白芍与当归合用,养血以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培补脾土,少佐煨姜以增强运化之效。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补。肝脾和调,气血畅利,则诸证可愈。四逆散与逍遥散虽属疏肝和脾之剂,惟前者着重于气分,而后者则兼顾及血分,以此为异。
逍遥散创立以后,不断有所发展。薛己在《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于逍遥散原方加入丹皮、炒栀子各五分,柴胡也为五分,其余各药均用一钱,名加味逍遥散(即一般称为丹栀逍遥散),用治肝脾血虚有热,遍身瘙痒,或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小便涩滞。又治瘰疬流注虚热等症。
《审视瑶函》丹栀逍遥散称为八味逍遥散。丹、栀各七分,余药均用一钱,为粗末,水煎服。用治怒气伤肝,脾虚血少,致目暗不明,头目涩痛。肝郁容易化火,凡肝郁有热者,则丹栀逍遥散较为适用。
《傅青主女科》在丹栀逍遥散基础上化裁出宣郁通经汤,即原方去苓、术,加入香附、黄芩、郁金各一钱,白芥子二钱,归、芍、丹皮各五钱,炒栀子三钱,柴胡一钱。用治肝火炽盛,瘀热内郁而成血块,以致经水未来而腹先痛者。
《医略六书》则在逍遥散加入生地黄五钱,当归二钱,柴胡、甘草各五分,苓、术、芍药各一钱五分,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一块,薄荷少许,水煎服,名黑逍遥散,用治肝郁脾虚,妇女崩漏,脉弦虚数者。《傅青主女科》“经水先后无定期”中,在黑逍遥散基础上以山药易白术,以炒荆芥易煨姜、薄荷,再加入菟丝子,名曰定经汤。以上是逍遥散演变的概略。
(二)逍遥散、定经汤等方义的异同及临床上的运用
从逍遥散发展为丹栀逍遥散、宣郁通经汤、黑逍遥散、定经汤等,是有其脉络相承的。但彼此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其方义、剂型、分量及临床运用上各有所区别。由四逆散之着重调理肝脾气机,发展为逍遥散之兼顾养血柔肝,再发展为丹栀逍遥散、宣郁通经汤之兼清泻肝经郁热,再发展为黑逍遥散、定经汤之兼滋养肝肾。从药量来说,从分量轻少逐渐转为有些药物用量较重。从治疗范围来说,则从治疗多种疾病逐渐偏向专治妇女月经失调,而失调之中其证候表现又有所差异。辨证选方时应分别掌握运用。
逍遥散着重疏解肝经之郁气。肝性条达,故宜用散剂以散之,量轻以扬之。轻可去实,故全方仅用粗末二钱,水一盏煎取七分,不宜久煎,皆取其轻清上浮而易于透达之意
。
虽或改用饮片,药量也宜轻。从逍遥散系列几个方可证。近世医者不明此理,不论什么方药,每药概用10g、15g,有违中医学审方命药的准则。不知药量应轻则轻,应重则重,并非凡药量重均可增大其功力者。其实,药量轻重不同,会有不同的作用或出现相反的效果。这些例子是不少的。如桂枝汤之桂枝增加二两,则为桂枝加桂汤,不是治太阳中风,而是治奔豚气,可为例证。
定经汤是疏肝、健脾、养血、滋肾之中比较着重于滋肾养血。方中重用菟丝子、熟地以滋肾补肾,菟丝子、当归、白芍俱用至一两,熟地、淮山药五钱,药量均较重,茯苓三钱,炒荆芥二钱,柴胡五分。从各药分量的轻重,可见其着重于滋肾养血了。傅青主认为:“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宣,前后之或断或续,正肾之或通或闭耳……治法宜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也。肝肾之郁既开,而经水自有一定之期矣。
经水出诸肾的观点,是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月经来源的生理提出的。因肾气盛然后天癸至,天癸至才有月经来潮,故滋肾养血是调治月经之或通或闭的重要原则。当然,月经的定期来潮,还要赖肝、脾的共同协调,但以肾水的充沛为根本,而以血为用事。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肾、肝、脾互相支持协调,使任脉通、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否则便断续不调。故定经汤从肾、肝、脾兼顾以治月经失调,是比较全面而以肾为重点的。肾为阴中之阴,位居下焦,故滋肾药宜重。补可扶弱,重可镇怯而直达下焦,以收水到渠成之效。
关于诸逍遥散、宣郁通经汤、定经汤在临床上的运用分别如下。
①肝气郁而不舒,以致经行不畅,先后多少不定,或经前乳房,少腹胀痛,胸胁苦满,头痛目眩,舌色暗滞,苔薄白,脉弦者,宜用逍遥散。
②若肝郁化火,烦躁易怒,口苦咽干,五心烦热,小便涩赤,发热面红,舌边稍红,苔黄,脉弦略数者,宜用丹栀逍遥散。
③若肝火炽盛,煎熬津血,以致经血紫黑成块,经前腹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宜用宣郁通经汤以降肝火、利肝气、解肝郁而兼养肝血。
④若肾水不足,水不涵木,木盛乘土,以致月经后期量少,面色晦暗,脉弦细者,宜用黑逍遥散。
⑤倘肾水亏损,肝失所养,肝血不足,以致气郁不舒,因而月经延后,稀发,甚或闭止不行,眼眶暗黑,面额部有暗黑斑,舌暗不荣,脉弦细尺弱者,宜用定经汤。
正如傅青主所说:“此方舒肝肾之气,非通经之药也;补肝肾之精,非利水之品也。肝肾之气舒而通,肝肾之精旺而水利,不治之治,正妙于治也。”他所说的“水”,是指经水,非小水之谓。从其谓“非通经之药”一言,可知定经汤所治,着重于后期、稀发、闭经之不调,方药并非攻伐去瘀通经之剂,但通过滋肾养血以达到通经的目的,故曰“不治之治,正妙于治也”。
从临证实践来说,很多月经稀发、闭经的患者,以肾水亏损者居多,故须用补而通之,或先补后攻之法,因势利导,使水到渠成,便可奏效。定经汤重用菟丝子、熟地以滋水补肾,增益月经生化之源,并重用当归、白芍以养血柔肝,山药、茯苓以健脾,少佐柴胡、荆芥以疏发肝气。水足血旺,肝气得舒,经水自可来潮。
从上列各方的加减化裁,可见方药是不能执泥不变的,应该按不尽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分别选方命药,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
另附《傅青主女科》定经汤、宣郁通经汤原文如下。
经水先后无定期
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宣,前后之或断或续,正肾之或通或闭耳;或曰肝气郁而肾气不应,未必至于如此。殊不知子母关切,子病而母必有顾复之情,肝郁而肾不无缱绻之谊,肝气之或开或闭,即肾气之或去或留,相因而致,又何疑焉。治法宜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也,肝肾之致,又何疑焉。而经水自有一定之期矣。方用定经汤。
菟丝子一两,酒炒,白芍一两(酒炒),当归一两(酒洗),大熟地五钱(九蒸),山药五钱(炒),白茯苓三钱,芥穗二钱(炒),柴胡五分
水煎服。二剂而经水净,四剂而经期定矣。此方舒肝肾之气,非通经之药也;补肝肾之精,非利水之品也,肝肾之气舒而精通,肝肾之精旺而水利,不治之治,正妙于治也。
经水未来腹先疼痛
妇人有经前腹疼数日,而后经水行者,其经来多是紫黑块,人以为寒极而然也,谁知是热极而火不化乎!夫肝属木,其中有火,舒则通畅,郁则不扬,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拂其气而疼生。然经满则不能内藏,而肝中之郁火焚烧,内逼经出,则其火亦因之而怒泄。其紫黑者,水火两战之象也;其成块者,火煎成形之状也。经失其为经者,正郁火内夺其权耳。治法似宜大泄肝中之火,然泄肝之火,而不解肝之郁。则热之标可去,而热之本未除也,其何能益!方用宣郁通经汤。
白芍五钱(酒炒),丹皮五钱,白芥子二钱(炒研),香附一钱(酒炒),黄芩一钱(酒炒),当归五钱(酒洗),山栀子三钱(炒),柴胡一钱,川郁金一钱(醋炒),生甘草一钱
水煎。连服四剂,下月断不先腹疼而后行经矣。此方补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气,而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