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隐藏在民间的神奇秘方偏方 皂荚疗癣最奇 治痛经 血痹、治痛经 紫草主五疸,治乙肝 治惊风、泻痢
2021-11-15 07:49:45
很多药物的特殊功效,因无系统记载,深埋潜藏,则长期不为人所知也,岂不惜哉!本文介绍了几味常用药的特殊功效。也望各位书友不吝赐教您的用药经验!
介绍几味具有特殊功效的药物
医之诊疾,视药者,如帅点兵也。此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之法宝,所以医者,熟悉常用药物的功效和主治,是临证灵活运用的关键。
但很多药物的特殊功效,因无系统记载,深埋潜藏,则长期不为人所知也,岂不惜哉!为此,欣然令笔,将几味中药的用药心得整理成文,陈述如下。
1.乌药
乌药,性味辛温,为行气、散寒、止痛之要药。常用于胸腹胀满,气逆喘急,经行腹痛,疝气,膀胱虚寒,小便频数等症,此乃用之常也。
师云:用药如用兵,善者出奇制胜,乌药之奇,可治惊风、血泻血痢。
慢惊风,小儿常见之疾也。多由脾虚肝乘所致,常见于久病脾虚消化不良者,或一些严重慢性病的后期,临床表现为神情倦怠,懒言少语,大便色青或下痢,抽搐无力,时抽时止,面色萎黄者。此病本虚标实,自然培土而兼抑木。乌药宽中顺气,入脾爽滞,开郁疏经,寓泻于补,故能用之。
近年来,吾等用乌药100g(烧存性),合朱砂10g为末,分装成10袋以备用。用治小儿高热、惊厥、惊风、发搐住院及门诊患儿60多例次,皆收立竿见影之效。世人见之,无不交口赞曰:“真神药也。”
乌药何以治血泻血痢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之胜……少腹痛,注下赤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脾脉……涩甚为肠?,微涩为内?,多下脓血。”
可见血泻、血痢有肝盛乘脾者,其本在肝;有脾虚肝乘者,本质于脾也。治疗重在调和肝脾。乌药开郁散结,疏畅经气,自能调肝;宽中顺气,入脾爽滞,故为调理肝脾之佳品也。经云:“气为血之帅……”。本品理气而活血,气顺血自归经,故于血泻、血痢而宜。
我等用乌药250g(烧存性),生大黄50g,延胡索50g,甘草25g共为末,每15g一袋备用,服时盐汤下。疗腹痛、泻痢近100人次,每人仅用3~6袋,腹痛即止,泻痢自停,屡用屡效,无不交口言欢。
2.紫草主五疸,治乙肝
紫草,味甘咸,气寒,质滑,入血分,凉血解毒,且有滑肠通便之功。多用于血热毒壅,大便秘结,紫癜等证,此依常法也。
吾承庭师训:“云本品“主……五疸”;吾悟紫草治乙肝,乃古人未发之意,故宣,以发其用。
五疸,《金匮要略》分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若以五脏分肝疸、脾疸、心疸、肺疸、肾疸。此皆发黄,必以其见证有别而分,如肺疸,除发黄外,必兼有鼻塞不通,咽干等肺经见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五疸,湿热在血。”《本草经疏》云:“五疸者,湿热在脾胃所成。”紫草色紫、气寒、质滑、味甘咸。紫则入血,寒则清理血分之热,滑则通利,使湿热从小便出,则黄疸自除,乙肝可治。
吾用紫草,疗效颇切。临床用验举隅:
自拟“柴紫茵陈汤”,柴胡15g,紫草、茵陈、虎杖、猪苓、赤芍各20g,治疗黄疸性肝炎(五疸热黄)37例,服药仅10~15剂,身黃,目黄,尿黄皆退,肝功能复常,均愈。
自拟“紫芍乙肝汤”,紫草、赤芍、猪苓、何首乌、穿心莲各20g,蚤休、麦芽、藕节、柴胡各15g,大黄、五味子各10g等,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70余例,均收显效。
典型病例:黄某,男,44岁。4年前发现肝功能异常,诊“乙肝”,未加重视,后因鼻衄,齿衄,胃纳差,小溲时黄,右季肋痛。查:脉弦细,舌质红,苔黄腻:肝功示谷丙转氨酶>200μ,黄疸指数12μ,HBSAg(+),抗-HBE(+),抗-HBC(+)。诊为甲肝合并乙肝。服药近15剂,鼻衄,齿衄均止,胃纳转佳,尿色变清。诊得脉弦细,苔薄黄,证情虽有好转,湿热依然留恋,上方去藕节,增山豆根15g,贯众、板蓝根各20g,服药70余剂,各种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
此病自在五疸,乙肝之列,证属湿瘀交阻,肝失疏达。治以化湿解毒,疏肝和络,颇切病机,用药确当,其效显然。用紫草者,解毒,清理血分之热,使湿热从小便出,紫之入血,主乙肝之要药,功莫大焉。
3.吴茱萸除血痹、治痛经
吴茱萸,味辛苦,性大热。功能疏肝下气,温中散寒,燥湿助阳。临床一般用于以下四个方面:治厥阴头痛一也;治脾胃虚寒,胸腹胀满、冷痛、呕吐、吞酸二也;疗寒疝、脚气三也;止阳虚泄泻四也。
师训:“《本经》言本品除血痹”;吾悟本品治痛经,当重视,不可忽也,当知吴茱萸有此要用也。
除血痹:
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泣而为痹。吴茱萸大热而散血中之寒,故能除血痹也。肝乃藏血之脏,主疏泄,肝寒或肝气不足,可致疏泄不利,瘀而为血痹。吴茱萸长于温肝,暖肝,其疏泄之职复常,血自流畅,血痹可除矣。本品性热而味辛,行散疏发力强,能逐风寒湿邪从腠理而出,邪既去,络自通,血当行,故断不可以为吴茱萸纯系气药,血痹而不用也。
治痛经:
刘某,女,27岁。1991年10月7日初诊。平素体弱多病,头昏头痛,心悸怔忡,四肢不温,小腹寒痛,结婚3年,迄今不孕。15岁月经初潮,一向错后,色淡,量少,质稀,经行中及经后少腹、小腹绵绵而痛,得按得温则舒,经将行下肢轻度浮肿,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大便溏薄。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无力,正值经行之中。证系脾肾阳虚,胞宫失于温煦的病变,治以温肾暖宫调经。
取吴茱萸5g,当归10g,川芎、续断、艾叶、香附、白芍、炙甘草各6g,熟地15g,黄芪50g,每天清水煎1剂,连服5剂。
10月13日二诊:本次经行5天净,经后少腹、小腹不痛,但小腹仍有发冷感,精神不振,四肢困倦。脉虚缓,舌质淡,苔薄白。拟温经助阳,补血暖宫以善后,仿《金匮》温经汤加味,吴茱萸用3g,连服6剂,病瘥。于1992年9月18日顺产女婴1个。
按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本例患者禀赋不足,阳气虚弱,冲任胞宫失于温煦,濡养导致“不充而痛”、“失养而痛”的病变。治当温养、助阳益气之法,气血充盈,阳气振兴,冲任通盛,胞宫得养,自无经后疼痛绵绵之患。此处吴茱萸之温煦作用显示得淋漓尽致。
4.皂荚疗癣最奇
皂荚味咸,辛,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临床多用其祛痰导滞,通关开窍。
当知皂荚疗癣有奇效,诸中药学讲义多不言此,今遇斯症者,多不用此,憾事也,余故阐此奇用。
《本草纲目》记载皂荚治“风疠疥癣”。癣之一病,其因无数。有因风邪入络伤血,血浊而致者,皂荚味咸入血,辛窜搜风,去风通关而拨毒,则癣可愈。有因湿生虫,虫蚀而致者,皂荚辛散,其性燥烈,消肿止痒,除湿杀虫,配与米醋同煎,除癣最奇。亦有因肠胃素有垢腻,秽恶发于外而致者,皂荚其子辛温润滑,能涤垢除腻,洁净脏腑,治癣神速。
临床用药举隅:郑某,男,46岁。苦于颈部顽癣十余年,多方诊治,效果不佳。吾用皂荚300g合白鲜皮100g,用老陈醋1000ml,共浸泡2至3日,煮沸,煮透,醋干留药,阴干后研为细末,用麻油调匀,涂患处,早晚各一次。后取其而用,痼疾除。吾先后用治风疮瘙痒,各种顽癣,疥癣恶疮,风癣疥癞及风痹顽皮等症30余例,皆收良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