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患者,宋某,女,64岁,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2019年08月27日初诊。
主诉:间断胸闷、心悸2年。什么是心悸呢?悸从汉语的角度上来讲,它就是悸动,心里就觉得抽一下这种感觉,这是比较狭义的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心悸,伴全身乏力,遂于当地医院行冠脉CTA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心脏增大。颈部血管彩超提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形成,右侧颈动脉近端轻度狭窄。长期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曲美他嗪片、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平素纳欠佳,偶有头晕,胃胀、胃痛,眠一般,大便稍干,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细。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多年(具体不详),口服施慧达控制血压;糜烂性胃炎7月余,口服奥美拉唑治疗。过敏史:胃复安、地塞米松、碘普罗胺。辅助检查:BP:120/80mmHg。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
证型:痰热内扰证
治法:清热燥湿,化痰活血,通阳宣痹。
初诊方药:
2019年10月15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胸闷、头晕、胃胀、胃痛较前减轻,仍觉心悸,视物不清,背部畏寒,平素纳可,眠欠佳,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弦细。处理:2019年08月27日去党参、麦冬,竹茹改为30g,五爪龙改为45g,加葛根30g,枳壳12g,桔梗24g,陈皮24g,桂枝12g,通血香15g,茯神24g。15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按语:患者以“间断胸闷、心悸2年”为主诉来诊,以胸闷、心悸、头晕、乏力为主要症状,冠脉CTA提示冠脉多支病变,颈部彩超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故属祖国医学的“胸痹心痛”病范畴。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其病理变化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虚、血虚、阴虚及阳虚,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痰湿体质,加之年老阳气虚衰,运血无力,则血瘀脉道;津液气化失常,输布失调,聚而为痰,郁久化热,壅塞心胸,痰瘀互结,痹阻心脉,最终发为本病。结合患者病史,四诊合参,辨证当属痰热内扰证,治疗以清热燥湿,化痰活血,通阳宣痹为主,方选黄连温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应用。方中黄连、半夏清热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除烦;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丹参、红花、桃仁、红景天、五爪龙、三七花等理气活血,化瘀通络;砂仁、木香、隔山消、炒谷芽理气和胃,消食健脾;党参、麦冬益气养阴;干姜温肺化饮;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息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伍,共奏清热燥湿、化痰活血、通阳宣痹之功。患者二诊时胸闷、头晕、胃胀、胃痛较前减轻,仍有心悸,视物不清,背部畏寒,眠欠佳,考虑阳虚痰湿较重,故于原方中加入化痰活血、健脾理气、通阳宣痹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