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关于痔的成因,临床上有较多的学说,如静脉曲张学说、细菌感染学说、血管增生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等。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是因肛管或末端直肠丰富的静脉丛存在一处或多处扩张或曲张所致,痔的本质就是突出的静脉团块。细菌感染学说是在静脉曲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在肛管或末端直肠发生静脉曲张、血液瘀滞及血栓形成等情况后,可显著增加局部组织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而细菌的侵袭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水肿、充血的症状及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细菌感染学说认为,发生细菌感染是导致痔核形成的主因。然而,为痔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后并不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因此,细菌感染学说一直未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此后的研究证实,直肠粘膜溃疡才是导致痔的决定性因素。
研究发现,炎性外痔的发病与局部压力异常、生活习惯因素、饮食习惯因素、职业因素、发生局部炎症反应、遗传因素等多种可导致直肠粘膜溃疡的因素有关。炎性外痔患者的发病较急,大多有外痔病史,其炎性外痔常在原有外痔的基础上发生,在发病后可出现肛门糜烂、内痔等合并症。炎性外痔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目前,治疗炎性外痔的方法主要为熏洗疗法、内服药物法、物理疗法、手术疗法和中医疗法等。对此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迅速缓解其痛苦,但易使其在术后发生肛门水肿,而且治疗的费用较高。老年炎性外痔患者的体质较弱,对手术治疗的耐受度较低,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身体的恢复较慢。因此,在对老年炎性外痔患者进行治疗时一般不会首选手术疗法。(以上内容摘自:《用地奥司明片对老年炎性外痔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作者:石维毅,广西北海市中医医院,《当代医药论丛》2017年第10期第57-59页)
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黄连解毒汤,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属热毒为患者。
黄连9克 黄柏 黄芩各6克 栀子14枚
上四味,用水6升,煎取2升,分二次服。
火热毒盛,充斥三焦,波及内外。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苦寒直折亢盛之火;三焦兼顾,上下俱清。
泄火解毒
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渴,口燥咽千,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五味消毒饮,出自清·《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三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各15克)。
【用法】水煎,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渣如法再煎服。被盖出汗为度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煎后加酒1~2匙和服。药渣可捣烂敷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主治火毒结聚的痈疮疖肿,初起红肿热痛或发热恶寒,各种疔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舌红,苔黄,脉数。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痤疮、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前列腺炎、银屑病、慢性盆腔炎、胃溃疡等感染性等病症。
1.痤疮:以本方加减内服联合外敷治疗35例,与甲硝唑片联合睡前外用维A酸乳膏治疗25例对照。疗程为4周。以治疗前后的皮损改善程度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3例(8.6%),对照组14例(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年第8期)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本方加减治疗46例,与秋水仙碱治疗40例对照,疗程为10日,以关节疼痛指数及血清尿酸值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7.5%,且治疗组血清尿酸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北京中医药》2008年第5期)
3、前列腺炎:以本方加减灌肠治疗30例,与口服左旋氧氟沙星治疗28例对照,疗程为30日,以美国围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60.71%:(《四川中医》2006年第6期)
4.银屑病:以本方加减治疗100例,疗程为10日。根据皮损的痊愈情况判断疗效。结果:100例中,治愈52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河南中医》2011年第7期)
5.慢性盆腔炎:以本方加减治疗58例,与甲硝唑治疗54例对照。疗程为1个月,以治疗前后症状移{分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疗效明显优于甲硝唑组。(《安徽医学》2007年第11期)
6.胃溃疡: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五味消毒饮联合奥硝唑、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以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陕西中医》2014年第7期)
【方解】本方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排脓定痛,凉血消肿散结;方中少加酒,且煎后热服,乃通血脉,行药势,利于消散痈肿疔疮。本方临证使用见热毒者可加连翘、黄连、半枝莲;血热毒甚者加牡丹皮、生地黄、赤芍凉血散瘀;肿甚加防风、蝉蜕透邪外出;脓成不溃根深或溃而脓不易出者加皂角刺以透脓。
【现代研究】本方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带状疱疹、湿疹、急性葡萄膜炎、急慢性附睾炎、扁桃体炎、阑尾炎、尿路感染、肛窦炎、癌性发热、下肢网状淋巴管炎等病症:
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可直接抑制金葡菌等。从抗菌范围及相应强度结果分析,野菊花作用最佳,紫花地丁作用最次.其余三味各有侧重。本方还可明显提高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提高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方歌】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