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藏医藏药对糖尿病的认识与治疗
2021-12-06 19:30:26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引起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常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新陈代谢障碍综合征,作为心血管疾病之后的又一顽疾,其发病率日趋增加。目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尚不令人满意,而我国传统藏医学在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传统藏医的特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多有本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各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藏医学是富含藏传佛教文化特色的医疗体系,独一无二的高原地理,孕化了神奇而多样的藏药资源;对宗教的普遍信仰,赋予了藏医对生命独特的认知;而地处华夏、印度、阿拉伯三大文明区域包围中,集中医、印度医学、波斯医学以及周边国家医学之长,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岁月积淀,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藏医学独特的“三因五源”哲学体系认为,世间的二切物质是由土(地)、水、火、风、空等“五源”(即五大因素)组成的;人体由隆、赤巴、培根等“三因”维持生理功能。健康状况下,构成人体物质基础的三因素、七精华(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骼、髓、精液)以及人体各脏器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之间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一旦这些平衡因为某种原因而遭遇破坏,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传统藏医藏药治疗糖尿病
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应属于传统藏医的“京尼萨库”病范畴。“京尼”藏语中有“尿频”之意,是由于脂肪和培根过盛,未能升华为血、骨、髓、肌肉等精华,而是直接流入膀胱,从而导致尿量减少、尿液浑浊、淋漓不断为特征的一种尿液疾病;“萨库”在藏语中有“消耗浑浊物”之意。很多藏医古籍对“京尼萨库”病的病因、症状、分类及治疗等方面均有较多论述。
2.1病因
对于糖尿病,藏医将其归纳为两方面的原因:
2.1.1 内因:藏医认为人类因“无明”产生“三毒”(贪欲、嗔怒、愚昧),“三毒”又各自产生“隆”、“赤巴”、“培根”三因。正常生理状态下,“三因”是有益于人体的三种能量物质,它们在人体中有各自依存的位置,并保持一定的常量,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活动。当它们一旦发生增、损、紊乱等变化时则成为损害身体生命的有害物质,成为疾病发生的内因。
2.1.2外缘:外缘为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引发疾病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季节、气候、饮食、起居、行为等变化因素。《四部医典》记载:“过量进食咸味、甜味、酸味及性重、寒的食物,长期居住于潮湿之地,致使培根和脂肪偏盛,不能升华为精华被吸收而流入膀胱,遂发本病。”《蓝琉璃》:“长期居住于潮湿之地等原因而使肾脏功能减弱,不能分化水液中的糟粕与精华,直接落入膀胱。”可见,“京尼萨库”病的外缘主要是饮食、起居不当等因素使“三因”失衡引起。
2.2症状:《八支精要释论》中记载:“总症状为尿量多而排出缓慢……尿液浑浊而甜如蜜。”对“京尼萨库”的不同症状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3种。一般“隆”型症状基本有心悸、失眠、呼吸不畅、颤抖、刺、贪食、多痰等。“赤巴”型症状有口干、身体发热、腹泻,犹如瘟疫病,男性生殖器及膀胱皆疼痛等。“培根”型会出现不消化、食欲不振、嗜睡、呕吐等症状。据《四部医典》中记载,各症状根据临床具体尿症表现又细分为:“隆”型4种、“赤巴”型6种、“培根”型10种,共计20种。《八支精要释论》中记载:“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眼疾、皮疹、关节炎等10种疾病。”强调此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
2.3治疗:藏医对糖尿病已经具有非常深刻、独到的认识。藏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按照藏医传统疗法分为饮食疗法、起居疗法、药物疗法和外治疗法4种。
2.3.1饮食疗法:饮食以陈旧粮食及生活在干燥地带的动物肉类为宜,比如食用干燥、无污染环境中种植的青稞面以及性质轻、熟、燥的新鲜牛羊肉、黄牛奶、纯天然蜂蜜等;忌食味甘、咸、性凉的食物。
2.3.2起居疗法:宜于温暖处适当活动;居于温热干燥住所;禁受凉、骑马、居住潮湿处等行为。
2.3.3药物疗法:“京尼萨库”属于寒性疾病,服用药物是藏医治疗“京尼萨库”病的主要方法。藏医对糖尿病的药方有20余种。根据不同病症服用不同药剂,“培根”型可用小米辣、小檗、三果、止泻木子、山矾叶、绿绒蒿、刺参、酸藤果、天南星煎汤或制成散剂以蜂蜜调服;“赤巴”型可用石斛、山矾叶、檀香、诃子、宽筋藤、余甘子、小檗、藏马兜玲煎汤或制成散剂用蜂蜜调服;“隆”型可用三果、油松子、小檗根共研磨,用酥油或肉汤送服。
2.3.4外治疗法
2.3.4.1配合“五味甘露”药浴治疗,使体内的“培根”及脂肪代谢达到正常状态,对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有很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2.3.4.2石子、青稞渣对病因处烤火疗法和按照藏医的理论及临床要素第十二胸椎、十八、十九腰椎穴位进行三叉火灸疗法,提高“胃火”功能,疗效显著。
3现代藏医藏药治疗糖尿病
传统藏医药是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藏医学逐渐走出寺院,走向社会,走进民间。现代藏医学把藏医的“天人合一”与中医的“身法自然”完美融合,并结合西方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既保留传承藏医学的神奇功效,同时弥补了传统藏医学中知识理论分散、难以被国际医学认可等诸多不足之处。
3.1藏药现代复方治疗糖尿病:高原植物绿萝花、黑果枸杞、黄芪、诃子、余甘子、匙叶冀首草、五味子、花锚、芜菁、沙棘、红景天属植物、獐芽草属植物等均为藏族民间传统降糖植物。近年来,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其中的具降糖作用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多糖、鞣质等。
传统藏药治疗糖尿病多直接采用汤剂。但对于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疾病来说,服用和携带较不方便。现代藏药治疗糖尿病主要以口服丸和散剂复方为主,现代藏药复方均为多味天然药组合而成。比如“石榴日轮丸”提高“胃火”,降低“培根”;“十八味诃子利尿丸”以诃子为主药,具有很强的收涩作用,配伍红花行气、活血化瘀,豆蔻辛散行气,主入脾胃,作用重在行气和中。临床上用于肾病、尿频、小便混浊、糖尿病等病症,疗效确切;“石榴健胃散”“三味甘露散”“姜黄散”调整“培根”使“三果”达到平衡,疗效确切;“晶珠糖尿康胶囊”是由藏茜草、小檗皮、诃子等中藏药组成,具有降血糖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尿频、小便混浊等病症。“降糖舒胶囊”来自著名藏医措如活佛治疗糖尿病的经典验方,主要由寒水石、诃子、红景天、冀首草、藏木香等33味藏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分清泌浊的功效。
3.2对藏药复方的思考:传统的藏药炮制规范内容陈旧,且藏区各地炮制的方法不统一,导致藏药质量难以控制。现代藏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藏药的炮制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从化学分子水平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加以认知,提高药物的药理作用、降低药物毒性;并采用现代色谱与波谱技术对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代表性的天然藏药进行分析研究,弄清天然藏药中的化学成分,并在其中发现具有生理和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
藏医认为药物只有进入血液的效应组分才有可能成为有效成分,因此藏药复方研究中重视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的体内动态过程。并且当前藏医多以整体动物、组织器官为疾病模型,而藏药复方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因此,需加强现代新技术在藏药复方药理方面的研究。同时借鉴目前天然药物加工炮制、生产工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传统藏药制剂工艺进行创新,既要体现藏药剂型的特色,又要充分利用现代药剂学的科研成果,剔除无科学理论支持,又不利发挥制剂生物利用度的落后工艺,大胆进行实践创新。
4总结
目前临床上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主要为口服西药,此类药物具有疗效迅速、剂型先进等优势,但也有诸多不良反应的报道,且具有耐药性,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适于长期服用。早在300多年前,藏医药学的前辈们就开始认识糖尿病,并从饮食起居到药物治疗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完整的预防与治疗,并沿用至今。可见,藏医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具有西药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民众当前对藏医学的认知程度不高,藏区以外对藏医药的了解和认同程度有限。2006年有报道指出,北京民众对民族医与中医的区别非常模糊,95%以上的民众听说过藏医,但服用藏药的不超过40%;甚至部分民众认为,民族药相对于中医、西医而言较落后。其次,部分学者对中藏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存在质疑,他们认为中藏西医结合,除了借鉴外来经验和技术,更要注重使用自己的研究方法,否则:“任意置换研究方法,不但不能引导藏医药学的进步,甚至会导致自己学术体系的消亡”。因此,对藏医药古文献进行系统研究,从中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并借鉴现代医药的先进研究方法,以藏为主,助藏发展,进一步研究糖尿病,拓宽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医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相信随着西藏藏医药事业的发展,现代治疗糖尿病的现代藏药的开发和应用会呈现不断繁荣之势,并走向世界。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