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岐黄名家传承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桑叶15克,杏仁10克,沙参20克,浙贝母10克,栀子皮10克,淡豆豉10克,梨皮20克。 【功效】清宣凉润。 【主治】外感燥热,头痛身热,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脉数等证。水煎服每日一剂
人参、白术、陈皮、当归、白芍、远志、肉桂各10克,熟地、茯苓、黄芪各15克、川芎、五味子、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3枚。方法:水煎,饭前服,1日2至3次。功效:丰乳,悦颜黑发。
枇杷叶9-12g,桑白皮9-15g,银花6-9g,黄芩6-9g,生甘草3-4.5g,连翘6-9g,夏枯草9-12g,海浮石30g。主治 寻常痤疮。用法日1剂水煎服,24剂为1疗程。临床应用 共治寻常痤疮150例,结果:痊愈50例,占33.3%;显著好转75例,占50%;好转25例,占16.7%;总有效率100%。
鲤鱼一条(约500g),白术15g,生姜、白芍、当归各9g,茯苓12g【制法】鲤鱼洗净备用,后五味切碎,加水煮汁,去滓,以药汁煮鱼,熟后加 入调味料即可。吃鱼喝汤,日3~5服【功效】健脾养血,利水减肥,适宜妇人肥胖,小便不利,头晕,四肢浮肿者
生黄芪30克,人参15克, 知母10克, 柴胡5克,桔梗5克 ,升麻6克 功用;益气升陷。 用法;水煎服。 主治 [1]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仲,或神昏健忘,
荆芥10克、防风10克、牛蒡子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桑白皮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0克、玄参10克、浙贝母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表现为咽干微痛、灼热、吞咽不利,咽部粘膜充血但未化脓者,治疗咽炎
枯草30g,贝母20g,蒲公英30g,地丁20g,穿山甲1Og,花粉15g,白芷12g,橘核20g,王不留行20g,漏芦20g,甘草12g,全瓜蒌20g,皂角刺20g。主治 乳癖。【乳腺增生】 用法 日1剂水煎服
山药10g,扁豆10g,莲子肉8g,太子参8g,白芍6g,葛根3g,苡仁6g,鸡内金8g,麦芽8g,山楂8g,大枣1-2枚。加减 盗汗加牡蛎,大便干结加麻仁;贫血加当归。主治 小儿脾阴虚厌食症。用法 日1剂水煎分3-4次服,2岁以下小儿可只服头煎
当归15g,赤芍15g,生地15g,苍耳子15g,川芎12g,红花12g,桃仁12g,黄芪10g,白术10g,防风10g,辛夷10g。日1剂水煎服。治疗过敏性鼻炎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6-68岁;病程4个月至21年。疗效标准:痊愈:症状、经6-20日治疗,痊愈3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
女贞子15g、钩藤20g、何首乌15g、沙参9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20g、枸杞子20g、川楝子10g,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疗程,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潞党参15g,潮六曲12g,火麻仁(打)12g,炙黄芪15g,全瓜蒌(打)15g,升麻6g,炒陈皮6g,制大黄(后下)6g,柴胡5g,炙甘草5g。功效 补气,润肠,消滞。主治 便秘 用法用量 日1剂水煎服,连服5-10日。
麦冬 10克,天冬 10克,知母 10克,川贝母 10克,甘草5克, 橘红10克 黄芩 10克,桑皮 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清肺化痰,润肺止咳,肺经燥热咳嗽。
人参30克;生黄耆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5克;桔梗5克;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 【用法】水煎服。二剂乳如泉涌。 【功用】补气血,通乳汁。 【主治】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
百合12g,生地15g,熟地15g,当归9g,白芍9g,生甘草3g,桔梗6g,玄参9g,川贝母9g,麦冬9g。加减 痰多而色黄加胆南星9g,黄芩9g,瓜蒌9g;咳喘甚者加杏仁9g,五味子12g,款冬花6g;咳血重者,原方去桔梗,加白芨9g,白茅根12g,仙鹤草12g。功效 滋阴清热凉血,润肺止咳养血。主治 咳嗽
山药15克(炒) 阿胶10克,当归9克(酒洗) 白芍9克(酒炒) 山萸肉9克(蒸熟) 巴戟3克(盐水浸) 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益肾水,平调肝气。 【主治】妇人肾水不足,肝气不舒。行经后少腹疼痛
乌鸡1只,茯苓9克,红枣10枚。 用法:将鸡洗干净,把茯苓、红枣放人鸡腹内,用线缝合,放沙锅内煮熟烂,去药渣,食鸡肉饮汤。每日1剂,分2次服完,月经前服,连服3剂。 功效:补气益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属气虚型,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稀,小腹隐痛,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
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功效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主治 燥伤肺胃,津液亏损等。用于治疗燥咳,小儿支气管炎,气阴两虚型,小儿口疮,小儿迁延性肺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咽炎,小儿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