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干祖望:外科医生眼中的“黄连”
2021-12-29 16:07:31
导读:
干祖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喉科学家,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之一。今日推文,让我们一起聆听干先生为我们介绍“外科医生眼中的黄连”吧!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37回:“这口酽茶,咂在嘴里,比黄连汁还苦”;清·松江才子郭友松(1741~1794年)《夜舶掘石港》诗:“尘间寒冷胜黄连。”
黄连的味苦性寒,早已被一般人所详悉,也正因为它的特性而在中医药领域里独占风骚。
一
凭借其声析江河、势崩雷电的杀气及苦透寒极的禀性,它在中医用药,尤其是外科化脓性疾病用药方面,位居榜首,甚至谈到黄连就联系到外科病,谈到外科病必然牵涉到黄连。
凡化脓性疾病,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白细胞总数居高难下时,只要使用得当,黄连有时比抗生素还灵验。
我们必须知道,中医这门学问,绝非“一把草、一根针”那样幼稚、低级。
笔者处理外科病,经常取用
阳和汤
(鹿角胶、炮姜、肉桂、熟地、麻黄、白芥子、大贝母、甘草)治疗寒性脓肿的“疽”,很有把握地能把高到两万或两万以上的白细胞降到正常,而且能在1~2剂汤药(即1~2天内)获得显效。
假如用一般呆板静止的概念来说,白细胞总数居高难下者,属热毒,只有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或黄连解毒汤可以将其制服;
现在却取用鹿角胶、炮姜、肉桂大热大温药来“抱薪救火”,除了中医本身能明白,以外的人怕是谁也弄不懂、想不通了。
二
黄连是中医外科的重要常用药,但因外科中的派别不同,其用量也各异。
外科三派(正宗派、全生派与心得派)中的
正宗派创始人陈实功,以消、托、补三法为治法大纲,他使用消法时,黄连是首选之药。
因为《外科正宗》的肿疡,以阳痈为多。
全生派则也“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作为治法总纲,但他所治的肿疡,则以阴疽或半阴半阳的为主,所以不一定非用黄连不可。
这一首阳和汤,就突出了正宗派与全生派的水火不相融。
至于《疡科心得集》的心得派,是运用传统内科治法来处理外科病,所以对黄连的依赖程度也就不及正宗派了。
现在年轻中医外科医生,往往把黄连作为抗生素来使用,这已丢失了中医传统理论而滑到西医化的邪路上去,奏响了中医传统理论的哀乐。
三
黄连还有不少伴侣药物,黄连若和它们同用,则可发挥出远胜于单味黄连的作用,这在药物学中称为“药对”。
这种药对,可以在“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中进一步获得“相得益彰”的效益,在临床上使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以黄连作轴心的药对,有两种形式。
其一,仅仅两味,一主一副。
如《丹溪心法》的左金丸,内容为黄连与吴茱萸,作用为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又如《兵部集验方》的香连丸,内容为黄连与木香,也是一主一副,作用为燥湿清热,行气化滞。
其二,用药较多,黄连仍居君位,即使不属君位,但决不会降到佐使。
其中有相须配对者,即把药性功能相类似的药物配对,以求可以明显地增强原有疗效,这两种药的性味、归经大体相同。
如黄连与黄芩,两者都苦寒之品,故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传统理论认为,黄连偏泻心胃之火,黄芩偏清肺胃之热,因此本药以泻上、中两焦邪热见长。
如《伤寒论》的葛根黄芩黄连汤、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之类。
有相使配对者,
如清热泻火的黄连,与攻下泻热的大黄作药对。
大黄能提高黄连的清热泻火的作用,黄连能加强大黄推墙倒壁的药力。如《伤寒论》的大黄黄连泻心汤之类。
有清补配对者,如人参与黄连。
凡正虚邪实的病,非人参峻补阳气、急扶中土则不足以扶正;无黄连清热燥湿、速除疫毒不足以祛邪。
且黄连苦降止呕,又可引人参入中。两者一清一补,相济相佑,朱丹溪谓之“下痢胃热噤口者,用黄连人参煎汤,终日呷之”,方有升阳益胃汤。
有相反配对者。
黄连与肉桂组成交泰丸;还有一苦一酸,一泄一敛的黄连与乌梅;还有一寒一热的黄连与苏叶。
还有润燥配对者
,是一种辛香苦燥药与一种阴柔滋润药配合成对,如黄连与知母。
黄连性燥,虽可除湿,但易伤阴。
知母性润而粘,但易留邪,且有一定的滋阴润燥作用。
两药相合、相使为用,就能更好地发挥其滋阴润燥作用,使清热降火作用增强,润燥兼施,扬长避短,由各走极端而位居泰和中庸。
四
一个中医能在运用“药对”技巧夹缝中获得效益,其水平就已不是一般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老中医使用黄连、龙胆草、木通等大苦大寒之药时,首先想到它的副作用。
一般,内科先想到“斫伐伤脾”,外科先想到“毒邪内陷”。
所以清人凌奂在他的《本草害利》中谓:“黄连之害为虚寒病大忌,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犯之使人危殆!”
有人称黄连是消炎药,当然可以,但总不及称“清解热毒”药为妥。
“炎”是病,“热”与“毒”是证,中医治“证”不治“病”。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