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久病入络,国医大师的通络固定方
2022-01-04 10:27:28
导读:
今天学习一下郭子光先生对“久病入络”的看法及其独到的处方用药。
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倡“久病入络”之说及其通络治法,是对前人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法的发展。
叶氏认为“经主气,络主血”,“初则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络脉阻闭,瘀更深一层,是许多疾病久治不愈之由。
络病因“邪非在表”,故“散之不解”;“邪非着里”,故“攻之不驱”;且“补正却邪,正邪并树无益”,于是提出通络治法,却也别开门径。
叶氏通络治法,包括
辛温、辛润、辛咸
等具体治法,其中尤以辛咸通络法最具特色,亦称虫类通络法,
常用全蝎、地龙、穿山甲、䗪虫、蜣螂等药搜剔络脉,松动病根。
01
郭教授根据叶氏所述及自己的临证观察,“久病入络”的证候,至少具有下述三条特点:
① 病久顽固不愈。
② 有固定疼痛部位或包块,或较为固定的发作性症状。
③ 一般活血化瘀或缓解症状的药物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其中①条必具,加上②、③条中任何一条,即当考虑络病的。
可能他以“久病入络”学说为指导,师古而不泥古,常以
全蝎
8~10g
(水洗、同煎)、地龙
15~20g
、僵蚕
15g
为通络固定方,
再据寒热加味;
或取其通络之义,在常规用方中加入甲珠、桃仁、桂枝等行散逐瘀之品,可治疗多种经久不愈的神经痛,往往应手取效。
如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臂丛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其他神经痛。
02
他认为,
这类久痛入络的病症,往往既有络脉瘀滞的邪实,又有气血亏损的正虚。
在其疼痛发作期,万不可补,愈补愈滞塞,愈痛气愈虚,故古有“痛无补法”的垂训。
一般都当从实论治,骥其通则不痛,以通为补。
事实上往往因为疼痛停止,精神爽快,饮食、睡眠也随之改善,于是气血渐趋复原。
他以“通络方”加甲珠或蜈蚣,配入常规用方中,治疗顽固性腰腿痛、肩周炎等,多能迅速缓解疼痛;将“通络方”加入常规用方中,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也能显著提高镇痛效果;以“通络方”加蜈蚣,配合常规用方,治疗风痰入络所致之面神经痉挛,能迅速控制症状。
郭教授观察到,疼痛愈甚,其止痛效果愈显著,而对绵绵作痛、症状轻微者,其止痛效果反而较差,后者多系虚证突出,属于“不荣亦痛之类”。
03
郭教授指出,
所谓“久病入络”,其“入络”之邪包括风、寒、湿、痰种种,不仅指瘀血滞络。
他观察到,久治不愈的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等,其中难以控制的喘咳,多是宿痰入络所致。
宿痰入于肺络之证,病根较深,故一般的宣肺、祛痰、平喘、降气之品,往往难以奏效
,而用虫类通络法松解肺络,促其宿痰排出,常能收到顿挫喘咳之效。
他以“通络方”配入小青龙汤中,治疗顽固性寒痰性喘咳;与二陈汤加竺黄等合用,治疗顽固性风痰性痉咳等,常收桴鼓之效。
这是他对“久病入络”学说的发挥,兹举脉案数则以示范。
04
一. 神经痛案
马某,女,62岁,退休干部。1993年2月23日初诊。
病史:患者5年前起病,右侧面部上下颌连及鼻翼、眼、耳呈发作性剧痛,某医学院附院诊为“三叉神经痛”。
近年来发作渐趋频繁,3日前因呵欠引起复发,部位如前,呈烧灼样、针刺样剧痛,阵阵发作。深夜睡中痛醒,亦常因言语、吃饭等引起发作。以往服止痛片有效,此次效果不明显。要求中医治疗。
现症:患右侧面部上下颌连及鼻翼、眼、耳呈发作性剧痛,始终以手扶按患侧,面色潮红,形瘦体弱,患侧眼目红赤,舌瘦红干,苔薄黄,脉细数。
辨治:辨为络脉瘀滞、郁久化热之证,用通络固定方加味:
全蝎10g(水洗、同煎),地龙15g,僵蚕15g,丹皮15g,延胡索15g,白芍30g,石膏30g,忍冬藤30g,甘草10g。
浓煎,每日1剂,忌辛辣食品。
上方服用1剂,疼痛锐减;服药5剂,发作中止,此后每2日1剂,续进3剂,触按鼻唇等处未引起发作。
后以制首乌、白芍、生地、鸡血藤、枸杞子之类养血柔肝,间断服用8剂,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
郭教授诊治各种神经痛,常据其局部及全身症状、疼痛性质,辨其寒热属性及其兼挟之不同。再据不同病种及病性,分别予以通络固定方为主加味治疗。
其中,血管神经性头痛,属寒证者酌加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荜茇之类;属热证者酌加石膏、菊花、黄芩;属寒热挟杂证者在寒证加味的基础上再加石膏、黄芩。
郭教授还认为,本病必用全蝎搜剔络中之痰瘀才能获取捷效。
舌咽神经痛及三叉神经痛,属寒证者酌加细辛、当归、蜈蚣、延胡索;属热证者酌加忍冬藤、丹皮、赤芍;属寒热挟杂者在热证基础上再加蜈蚣、细辛。
坐骨神经痛,重加白芍40~50g,甘草10g,牛膝15g;痛剧者加罂粟壳15g,延胡索15g。其寒证酌加细辛、桂枝;热证酌加丹皮、黄柏、忍冬藤;寒热挟杂者则寒热证加味同时投入。
臂丛神经痛,因热证少见,故一般酌加蜈蚣、甲珠、鹿角霜、姜黄、麻黄少许宣通阳气。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寒证酌加细辛、桂枝、鹿角霜;热证酌加细辛、白芍、丹皮、黄柏。
带状疱疹急性其神经痛难忍者,则加罂粟壳15g,延胡索15g,再加板蓝根、银花、连翘、蒲公英之类。
各类神经痛痛止后,善后一般以养血柔筋为法,以制首乌、当归、生地、鸡血藤、白芍、木瓜、枸杞之类巩固疗效。
二. 顿挫喘咳案
李某,男,68岁,退休干部。1995年7月9日初诊。
病史:自诉10余年来每于咳嗽气逆之际遂即昏倒不省人事,1个月发作数次或数月发作1次。近月来,每日发作数次之多,呈痉挛性连续频咳,以致颜面通红,气逆不转,随之昏迷,历时数分到10余分钟不等,气息平缓方才慢慢苏醒,吐少量稠痰,服中西药无效。
现症:频繁咳嗽,痰少质稠,形体丰盛,唇甲微紫,苔白滑,脉弦滑。
辨治:此乃风痰阻络,引起一时性气机升降失调所致。乃拟通络、祛风、解痉、降气豁痰之法治之。用通络固定方加味:
全蝎8g(水洗,同煎),地龙15g,僵蚕15g,法半夏15g,茯苓15g,厚朴15g,杏仁15g,天竺黄10g(冲),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
4日后复诊,服上方后症状大减,服第1剂后即咳嗽短暂,仅昏倒1次。效不更方,续进3剂。
4日后三诊,一直未见发作。乃以柴芍六君子汤调理善后收功,服4剂。随访至今未见复发。除因感冒引起一般咳嗽外,未发生痉挛性喘咳昏倒现象。
按:
郭教授细查该患者原服中药处方,皆为祛痰止咳、降气之品,在此加入全蝎、地龙、僵蚕之后却立效,经长期验证,始有通络、祛风、解痉有利于降气祛痰之治验。
其中,风痰痉咳如本案,常以二陈汤加三虫药;寒痰喘咳,轻症、重症分别以三拗汤、小青龙汤加三虫药;热痰喘咳,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三虫药。
此皆取通络、祛风、解痉,降气祛痰之义,曾治无数病例,均有良好顿挫喘咳之用。
郭教授还观察到此三虫药似有协同之功,因有些病例只用僵蚕、地龙加大剂量,或只用全蝎虽也有效,但不速捷。
故其治喘咳重者,强调三虫合用,而一般喘咳则不必使用三虫。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