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癥瘕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吕仁和教授,他在治疗慢肾病时根据肾的病理变化,结合络病学相关知识,提出肾络微癥瘕的理论和治疗原则,开创了中医对微观病机探索之先河,同时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
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和条件的限制,祖国医学最重视对病机的是整体研究和宏观研究,而对疾病病机的微观认识和研究则存在颇多的不足,正像俞嘉言《医门法律》所说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未及,亦缺典也!《临证指南医案》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由此可见中医对微观病机研究是相对不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进步,现代的仪器和诊疗设备的应用,以及西医病理学发展对于中医来讲,从微观角度来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已经成为可能,因为中医在任何时代都是使用和借鉴当代最先进的科学,为我所用,正像伊尹所言“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这样一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疾病本源,明确病因病机,这样才能发展中医,使之与时俱进,更好的为人们造福。
癥积,最早见于《内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别立癥瘕之名,《难经》癥者阴气也,瘕者阳气也,以上说的是宏观的包块,我们今天论述的是处于脉道、络脉以及身体当中的微小癥瘕,颗粒其成因亦各有不同,或生于风而结于骨,或生于痰而结于脉,或生于瘀血而结于络,或生于脂而结于五脏,其小可散而不见,其聚可阻碍气机,立成疾病,参天大树,起于毫微,难治之病,积于点滴,血栓、糖尿病、冠心病、肝硬化、肾衰等非一日之功,一日而成,其最早起于微癥瘕。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为了方便应用把微癥瘕分为微血瘕、微风瘕、微痰瘕、微脂瘕四种,以下将其分别阐述。
1微血瘕
其囊括了西医的微小血栓、栓子,以及血管中存在的集聚在一起的红细胞,肾微小血管的血栓,脑部的腔隙型栓塞,认识到微血瘕的存在,对于血栓、冠心病、脑梗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慢性肾病、肠型瘀血、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举例:我在治疗前列腺炎时,应用微血瘕理论创制活血蠲淋汤:地龙10g,水蛭6g,三棱10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20g,泽兰15g,红花12g,丹参20g,车前子20g。疗效显著。
病案举例:吴先生,男,40岁。司机,有15年车龄。于2011年6月28日来我院就诊,自述不能勃起十余年。现病史:患者发现不能勃起十余年,勃起困难,小腹胀痛,尿无力,尿不尽,尿滴沥,阴囊潮湿。曾在外院诊断为“前列腺炎”,治疗效果不佳,今到我院要求诊治。有频繁的手淫史。发病以来精神差,睡眠差。大小便正常。舌质暗,脉细涩。处方:地龙10g,水蛭6g,三棱10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20g,泽兰15g,红花12g,丹参20g,车前子20g,柴胡10,赤芍15g,乌药12g。给予患者14付口服,疗效明显,又服10剂痊愈。
2微风瘕
4微脂瘕
5讨论
微癥瘕理论,尤其是风瘕和微脂瘕最为重要,对当代的慢性病,代谢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通过以上分类发现,微癥瘕体系虽然与络病有着密切联系,但其自身完全自成体系,笔者创造性的创立活血散瘕法,祛风散瘕法,化痰散瘕法,清脂散瘕法,在药物使用上笔者把三棱、莪术、夏枯草、鳖甲、山慈菇、贝母等散瘕药物,应用的更为广泛,对于治疗各个系统的疑难杂病,有着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