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杨作楳:习惯性便秘?芍药“易动”来试试
2022-01-10 09:18:30
导读:
本文选摘自甘肃名医杨作楳先生的《临证录》,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杨先生从自身经历和临床经验,细致入微地阐述了芍药甘草汤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理论背景、用法用量、临床疗效。杨先生精于临床,思维缜密,治学严谨,言辞间又透露着无比谦虚的态度。不愧是一代明医,值得敬仰!
习惯性便秘,多属于祖国医学大便燥结证。凡阴虚血耗,火盛水亏的患者,多会导致津液不生,传道失职,渐成本证。
治疗方面,固宜热者凉之,寒者温之,虚者补之,燥者润之,而养血滋阴实为治疗本证的根本原则。不可为了速效,妄用通利,重伤元气,耗散真阴,以致燥结更甚。
但遇久病或重症患者,如用养血滋阴,则多缓不济急,若迳用通利,而后果又属不良。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芍药甘草汤不仅通便效果良好,且无便后燥结更甚之虞。兹谨简介如下。
1
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经过
临床上往往遇到不予灌肠(或用指掏挖),就不能排出粪块的病人;或在服用大量竣下药后,可暂通便1~2次,后又更显秘结;或屡服泻药而仍不便者。
听来似乎属于“小病”,但患者却痛苦不堪!
因思如何能在不伤阴、不败胃的基础上,达到较快的无不良反应的使病人大便畅通,且无便后复结的办法?
一
经过再三思考,想到《伤寒论·太阴篇》中“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这一条,第一把大黄芍药并举,都列入“减”例;第二还说明了“宜减之”的原因。
我想:
大黄芍药作用虽不相同,但其“易动”却是一致的。
从而进一步设想,如何才能把芍药用于胃气不弱的习惯性便秘病人,使其能“动”呢?
二
于是,翻阅了一些关于中药的书籍。
《本经》说:“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从其主治中,看不出有明显的通便作用,那就更谈不上用它治疗便秘,何况文中还明白的指出它有利小便的效能呢!
再查《别录》,它说:芍药主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这段文字里,也只提到“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仍然得不到用芍药治疗便秘的较为满意的答案。
三
反复思考,张仲景既然提出芍药“易动”,那在他的著述中,总还可以找出一些线索。
于是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用芍药的64个处方筛选一下,比较起来,脾约麻仁丸方中之用芍药,似较突出。
但该方不以芍药为主,同时又配合了其他几种泻下药物。所以,这也很难说明只以芍药为主,便可治疗便秘的这个问题。
继之又读《本经疏证》:“脾约麻仁丸,则似用芍药为下药者,盖因阴结而地道不行,得此即可通降故也”。
虽然说“得此即可通降”,而因配有大黄、麻仁等药物,所以仍难使人理解到“通降”之功首在芍药。
再读《本草经读》:“芍药,气平下降,味苦下泄而走血,为攻下之品,非补养之物也。……气滞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泄其气也;血滞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行其血也”(关于芍药的“味”,另文讨论)。
复读《本经疏证》之“芍药能入脾开结”及“芍药合甘草以破肠胃之结”。
在芍药为“攻下之品”和芍药合甘草能“破肠胃之结”的启发下(
所谓结者,是指气滞、血滞;所谓攻下者,是行滞之意;滞去则气血畅而新者可生
),虽然个人阅读有限,未曾见过以芍药为主治疗习惯性便秘一证的先例,但根据上述中医理论的基础以及芍药的功能,分析比较,似可试治便秘。
我在临床实践时,重点放在小便正常的病人。服药后,观察其通便方面,能够起到什么效果;小便方面,发生些什么反应。
2
处方、适应证及服法
一
处方:生白芍24克至45克,甘草12克至15克
适应证:燥热、气滞及血虚型便秘(粪干成块,堆集肛口,虽经持久努挣,终仍不能自行排出者)。
二
处方:生白芍24克至45克
适应证:同上证,兼血压偏高者。
三
处方:生白芍24克至45克,阿胶(烊化)18克至30克
适应证:同上证,兼阴虚者。
以上三方,均系成人量,水煎服,一日一剂或一周一剂,以便畅为度。
本疗法对于某些疾病所引起的“症状性便秘”,如肠癌、乙状结肠狭窄、肺结核等病人之便秘症状,服后也能起到通便而不伤阴,且无便后更加明显燥结的副作用。
但从远效来说,则仍应以治疗主病为主。
3
病例简介和疑点
我是一个典型的习惯性大便燥结患者。
几十年来,常本证所困迫,后来引起痔疮、便血。虽然习以为常,思想不太重视,但常因此导致食少及发生其他症状。
每用生白芍45克、阿胶30克,煎服一次,6小时左右,即可畅便,次日或隔日续服余药,又必大便。
药后便前均无不良反应,小便如常。一周一剂,可达到间日一便。
后因阿胶有时短缺,改用白芍一味煎服,亦获同样效果。
1962年间,有一男孩,产于XX医院,生后数日尚不大便,于第五、六日灌肠后,方开始第一次大便;直至半岁,每三日必灌肠一次,否则努挣哭号,粪便仍不能排出。
后来就诊,处以生白芍9克,甘草6克,服至三剂,即可自便。续服七、八剂后,日便一次,且无努挣表现。至于小便,服药前后,并无什么改变。
多年来,根据辨证选用三方,治疗本证多例(除气虚及阴寒凝结型外),均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这些病例中,偶有兼肿胀者,因药后大便得畅而肿消者有之,但未发现一例于服药之后,大便仍然不通而尿量、尿次独现明显增多者。
因此,我对《本经》只提及芍药“利小便”,却未明显谈到能通大便一点,不无疑义。
当然,这与个人水平低,经验少,病例不多,观察不详,再加之个人未专用芍药以利尿为目的而去治疗水肿病人,不无关系。仅就管见提出,以供研究。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