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欧阳勋:中医上下两千年
2022-01-12 20:01:25
导读:
本文节选自欧阳勋先生所著的《医林漫笔》,1987年7月出版。欧阳前辈将中医学发展的这两千余年历史分为四期,并对每个分期的医学特点进行了解释。此中言论,对中医初学者有指导作用,并能启发中医学界人士的反思。特此推送,以飨读者。
吾国医学之发展,可分四期言之。
1
伤寒论金匮,集古医学之大成,神农本草肘后方附焉,此时期以仲景为代表人物,以上四书,为代表著作。
其最显之特点,
为尚条教而不尚理论,尚治验而不尚说明,尚辨症用药而不尚病理生理,不仅五行运气之说弃而不论,即药理方论,亦置之不谈。
此种临床实验医学,固甚朴素,然尊重事实之结果,每与真理相近,
故此时代之医学,每可以现代科学,明畅解释而无所滞。
后世医师之秉承仲景之义者,其书每每可读,如三因方、本事方、活人书,明理论,以及元明清三朝之伤寒家,日本之东洞派,丹波派,皆重证求是,不尚玄论,富有科学精神者也,此为临床医学创造时代,为第一期。
2
汉武帝后,随国力之扩张,国际交通日闢,远东则日本,西则西域大秦,南则天竺南洋,殊方异物,辐辏而至,胡僧远贾,络绎而来,
各种医疗应用之药物与方法,并时而输入焉。
降及隋唐,国力愈强,交通愈繁,异国方技,输入愈多。隋书经籍志所列输入医书,达数十种之多,唐本草及罗异方药品,几与神农本草,同其数量。
由是而起而集中外医学之大成者,孙思邈之千金方也,王焘之外台秘要,亦属此时期,以孙思邈为代表人物,以千金方、外台秘要为代表著作。
其最显之特点,为广采异国方技,以补固有医界之不足,其治病条教,诊疗方术,实不本之仲景。
其不尚玄论,轻视运气,更无—不秉承仲景主义者,此时代医学,有吸收而无消化,有混合而无化合,有袭取而无创造。
此为外药外医输入时期,为第二期。
3
隋唐以后,中国文化,顿起新的变化,佛教大量输入之后,而创造新的禅宗——纯为中国色彩之宗教,僧家长期浸润佛教之后,而产生新的道学——兼有佛教色彩之儒家。
其余如美术、音乐、诗歌、文学,均起新的变化,而发扬广大之,医学由是亦生新的变化,
第一期之仲景医学,至此乃大改面目。
盖自外来医学大量输入以来,临床医家已发现,固有方技之不足全持。
於是,而倡“古方不宜今病”之说,复当新文化披靡之际,对古代只尚治验,不尚理论之医学,不感满足,思有以说明之。
宋林亿等,校刊素灵,而素灵内容,往往与当时倡行之阴阳五行理气等说相通,士大夫因是而研究素灵者,与日俱多,故素灵注疏至宋方盛,而其时新儒家,往往好读医学也。
且金元胡骑蹂躏,中国北方士大夫,沦陷于坑骑铁蹄之下,耻於屈节,往往好习医以自免。
故宋以前之医人世业,多於士大夫;宋元之后之医人,几为士大夫之专职世业,只求治效,则进而求为理论上之努力焉。
积取诸因,医家顿变面目,故此时期之医学,其最显之特点有此:
曰医学理论之建立;曰医学技术之分科。
一
前乎此者,有方书而无方论、有医术而无医理、有药效而无药理,
宋元以后,始以内经为宗旨,以五行理气为理论之根本。
故前此言药,只述药物作用及治效而已,至此而气性色味,纷纷而加入之。张元素之珍珠囊,李东垣之用药法象,寇宗奭之本草术义,其代表也。
前世言方,只对症发药而已,至此乃有方论,李东垣之脾胃论,王好古之医垒,元代刘元素之宣明论,皆方论之代表作,大抵配合五行五脏五味诸说而言之。
其中,吴昆医方考医宗金鉴之名医方论,则翔实可信,无上举诸书之虚幻。
前世言医只尚分六经,别症候而已,至此而司天在泉之说,五行生克之说,五脏苦欲之说,纷然而起。如刘完素之火,李东垣之中气,朱丹溪之痰湿,以及命火肾水……
玄妙而不可徵之说,满目皆是。此其一也。
二
又第一第二时期之医学,大抵合各科而治之,
至唐乃分科,宋分十三科。
盖外来医学输入既多,可以分科独立也,其分科独立之著作,唐宋以后,几如雨后春笋,不胜殚述,此其二也。
此为有实验医学,转入玄虚医学时期,为医学黑暗时代,为仲景医学之中绝,为医学之第三期。
4
金元诸子以后,医学界沉溺於阴阳五行之中,不能自拔者,几三四百年。
一
及吴有性之温疫论出,而阴霾为之一开,吴氏本临床实验之精神,倡为攻击疗法;继者有叶天士、吴鞠通,废吴氏之膜原说,而主三焦说。
治急性热病之法大
备矣!
然仲景伤寒论,亦主治急性热病者也,叶吴弃而不顾,谬谓温病伤寒,病异法殊。
殊不知急性热病,或从寒化,或从热化,原无一定,非古代无温病,而今时无伤寒也,急性热病之喉口分泌缺乏者,自宜银翘桑菊之属,仲景麻桂自不宜用,试仲景生于今日,亦当首肯。
此为后胜于前、为医术进步之证。
其急性病之体温亡失,全身衰弱者,自宜理中四逆之属,岂有既名温病,即不使用参附之理;且叶吴之养阴生津诸剂,皆仲景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之所而出,非特创也。
温病三焦,伤寒六经,至吴坤安之《伤寒指掌》、王孟英之《温热经纬》出,合温病伤寒而一之。
仲景医学,得此叶吴之说而补充之,内容为之充实,壁垒为之崭新,此为仲景医学之复兴一也。
二
清代诸书,研究伤寒金匮,均极努力。
或考据版本,校正遗误;或分类纂辑,别创新义;或依据古训,疏注本义,如大椿、尤怡、魏荔彤诸师;及日本人吉益为则,丹波父子,皆于伤寒金匮之真义,多所发明,此仲景医学复兴二也。
三
以伤寒方治杂病,为清代之一特色。
如泻心汤之治胃病、桂枝汤之治盗汗、小柴胡之调经、麻黄汤之治喘肿、乌梅丸之治肝病……固不胜举。
即以仲景方加减而成者,如吴鞠通之三甲复脉汤,即炙甘草汤之加减,清营生津诸剂,即竹叶石膏汤之加减;至如日人东洞,使用仲景方治前病,其巧合,尤出意表。
此为仲景医学复兴三也。
四
仲景使方一药一证,唐宋诸师一病一方,清代则尚作用相同之品而协同用之
:
仲景之方,简而有效,唐宋之方,多而寡效,清代之方,合而有力。
以药物学言之,仲景方有瞑眩作用,唐宋方有拮抗作用,清代方次之,唐宋方为下(吾所谓清代方即叶吴方)。
故仲景百十三方,可治百病,清代温热家使用,不过四五十方;若唐之千金外台,宋之圣济总录,明之普济方,诚无乱不可寓目矣。
此亦仲景医学精神之复兴之四也。
五
清代诸师,尚作用相同之药而合力用之,因而对各个药物之专性,不甚分析,此不及仲景者也。
於引经报使之说则弃之,於五脏苦欲之说则信之,於司天在泉之说则弃之,於六经三焦之说则信之,其未能卓然自立,以挥皇仲景医学者,此科学未明时代限之也。
盖欲跨越仲景实验医学而上之,非科学不足为进一步之阶梯,此惟现代之生理病理药理诸学,能负光大之责任,而非所语於清代诸师也。
必须现代医学昌明之后,仲景医学之真价,方能大白
,而中医者将混入世界医学中,而无独立之必要矣。
故清代为仲景医学之复兴期,为中医存在於世之末期也。
按:
本文重点论述了仲景学说的发展和研究及临床价值分期而论文,的有见地。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