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敷脐是传统医学独特的外治疗法。它辨证选药配方敷脐,使药物通过脐部吸收,运送全身,以调气血、和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肚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最薄,敷药最易吸收;而且药力直接由静脉网和动脉分支输送,药物有效成分破坏较少。这是口服药所不及的。具体做法是:将鲜植物药捣泥或干药研粉,加酒或醋、蜜、水等调糊敷于肚脐即可。此法简易、安全、疗效好,尤其适用于儿童和妇女。下列验方供选用。
1.小儿夜啼:①细茶叶适量嚼烂敷脐。适用于脾虚夜啼。②理中丸(药店有售)适量,以温开水调糊敷脐,夜敷早揭。适用于脾寒夜啼。
2.小儿盗汗:五倍子、煅龙骨粉等量,冷开水调糊、敷脐,每日1次。
3.小儿积滞:玄明粉3克,胡椒粉0.5克,调糊敷脐,每晚1次,连用3—5天。
4.小儿惊风:芙蓉花嫩叶6片,切碎捣泥,鸡蛋1个,和匀,取适量敷脐,可缓解症状。
5.小儿癫痫:吴茱萸适量研粉置于脐窝内,胶布固定,7~10日换药,用于发作期。
6.小儿麻疹:阿魏0.2~0.4克,置于脐窝,上贴黑膏药,连用5日。
7.驱蛔虫:①白杨树皮、石蒜各30克,共捣泥敷脐,每日1次,每次2小时。②花椒15克,贯众、苦楝根白皮各30克,水煎成糊状,敷脐,每日换药1次。
8.痛经:①乳香、没药各15克,共研粉,以黄酒调匀敷脐。②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20克,共研粉,以白酒适量炒热敷脐,每月行经前敷3日。治寒凝气滞之痛经。
9.白带:芡实、桑螵蛸各30克,白芷20克,共研粉,以米醋调糊敷脐,每日换药1次,连用1周。
10.月经量多:生地、地骨皮各12克,丹皮、黄柏、青蒿各10克,共研末,以醋调糊敷脐,每日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