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赵绍琴:“升降散”的双向调节作用
2022-01-18 09:21:05
导读:
一起看看赵老灵活运用升降散的双向调节作用:升压与降压、止泻与通便、醒神与安眠、兴阳与抑阳。
升降散方出自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一书,由蝉衣、僵蚕、片姜黄、大黄组成。
其方苦辛并用,升降同施,功可调畅气机,升清降浊,宣散郁火,活血通络。
赵绍琴教授善用此方,通过多年临床验证,本方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
1
升压与降压
高血压与低血压是西医两种相反的病理状态,但赵老诊治时,不为其病名束缚,而是辨证求因,凡因肝经郁热、气机阻滞所致之血压偏高或偏低,皆可用升降散加减治疗。
案一
李某,男,36岁,1992年5月7日初诊。
自述血压偏低已近2年,现头目眩晕,神疲乏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心慌气短,饮食无味,大便偏干,舌红苔厚且干,脉沉细滑数,BP:75/52mmHg(10/7kPa)。
证属湿热郁滞,气机不畅。治以芳香宣化,疏调气机。
方药:蝉衣、片姜黄、川楝子各6克,僵蚕、藿香、佩兰、大腹皮、槟榔、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克,大黄1克
嘱其停服一切营养补品,饮食清淡,每天散步2小时,服药7剂后,诸症减而大便偏稀,BP:97/67mmHg( 13/9kPa),原方加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灶心土(先煎)30克。
以此方加减服用20余剂后,精神爽,纳食香,血压维持在97~120/67~75mmHg(13~16/9~10)kPa,而告病愈。
案二
韩某,男,39岁,1992年8月14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已半年,一直服用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等,血压仍180~195/112~127mmHg(24~26/15~17kPa)。证见头痛目眩,心烦急躁,失眠梦多,大便干结,舌红苔白,脉弦滑且数。
证属肝经郁热,气机阻滞。治以清泻肝经郁热,调畅气机。
方药:蝉衣、片姜黄、白芷、防风各6克,僵蚕、苦丁茶、晚蚕砂、炒槐花各10克,大黄2克
服药7剂后,BP:135/97mmHg(18/13kPa),余症减轻,停用西药,原方加川楝子6克,服药7剂,血压正常。
又以前方加减每周3剂,连服3周以巩固疗效。于1993年2月12日复诊,血压稳定在120/82mmHg(16/11kPa),未再升高。
2
止泻与通便
泻泄与便秘为相反的两种临床表现。
赵老认为,其表现相反,然其脾胃升降失司则一,临证皆可用升降散加减治之。
泻泄者去大黄加灶心土、陈皮、白芍等,便秘者加瓜蒌、枳壳、大腹皮、莱菔子等。
案三
牛某,女,50岁,1992年6月26日初诊。
患者晨起即泻已年余,曾用四神丸、黄连素、参苓白术散等药治疗均无效。并伴有中脘堵闷,两胁胀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舌红苔白厚膩,脉弦滑且数。
证属肝经郁热,木郁克土。治以疏调木土,以泻肝热。
方药:蝉衣、片姜黄、防风、白蔻仁各6克,僵蚕、荆芥炭、陈皮、白芍、猪苓各10克,冬瓜皮、灶心土(先煎)各30克
服药7剂后晨泻止,大便成形,中脘堵闷见舒,仍心烦梦多,再以上方去冬瓜皮、猪苓加川楝子6克,调服1周,以巩固疗效。
案四
陆某,女,26岁,1992年6月30日初诊。
患者自1992年元月初产后,大便一直3~7日一行,经常服用麻仁丸、润肠丸等。
就诊时,体形肥胖,头目眩晕,心烦急躁,脘腹胀满,纳食不佳,下肢轻度浮肿,大便近2周未行,舌红苔白腻,脉濡滑且数。
证属湿热积滞于胃肠,升降失常。治以疏调气机升降,除湿清热通便。
方药:蝉衣、片姜黄、枳壳、防风各6克,僵蚕、大腹皮、槟榔、焦三仙各10克,瓜蒌30克,大黄2克
嘱其忌食肥甘厚腻。服药7剂后,大便日行2次偏稀,余症皆减。原方改大黄1克,去瓜蒌加莱菔子10克,隔日1剂,连服3周,诸症皆愈,体重减轻。
3
醒神与安眠
赵老通过多年临床探索,认为嗜睡与失眠虽症状截然相反,且病因亦各异,但究其病机,多与气机不畅有关,因而临证以调畅气机之升降散加减治之,常可获桴鼓之效。
若嗜睡者加藿香、佩兰、苏叶等芳香宣郁化湿之品,不寐者加竹茹、柴胡、川楝子泻肝清热安眠之属。
案五
吕某,男,45岁,1992年7月13日初诊。
自述春节期间酒后嗜睡,现每日昏昏欲睡,时有低热,反应迟钝,面色暗浊,大便不畅,舌红苔白,脉濡数。
证属湿阻热郁,气机不畅。治以芳香宣化,宣展气机。
方药:蝉衣、片姜黄、炒山栀、前胡、苏叶各6克,僵蚕、淡豆豉、藿香、佩兰、大腹皮、槟榔各10克,大黄1克
服药7剂后,嗜睡减轻,发热未作,再以上方去藿香、前胡加防风6克、白蔻仁4克,服药20余剂,嗜睡愈,精神爽,饮食二便如常。
案六
佟某,男,46岁,1992年7月6日初诊。
患失眠症20余年,每晚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现面色发青,头晕目眩,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纳食不香,舌红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
证属肝胆郁热,气机阻滞,热扰心神。治以泄肝热,调气机以求寐安。
方药:蝉衣、片姜黄、柴胡、黄芩、川楝子、枳壳、竹茹各6克,僵蚕、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克,大黄1克
服药3剂失眠好转,服10剂后,不服安眠药亦能入睡。又以原方加减调治30余剂,睡眠基本正常。
4
兴阳与抑阳
一般认为阳痿为肾阳虚衰,阳强为阴虚阳亢。
而赵老则认为因肝经郁热而致阳强者并不少见,因湿热郁滞而致阳痿者更为多见。
二者均以郁为主,因此均可以升降散加减治之。
阳痿偏湿郁较重者可加荆芥、防风等,偏热郁重者可加柴胡、黄芩、生地榆等清热之品;阳强属肝经郁热者可加炒山栀、龙胆草、川楝子等泻肝清热之属。
案七
李某,男,42岁,1992年4月2日初诊。
患前列腺炎已10余年,近半年来阳事不举,尿中白浊。现体质肥胖,大便不畅,心烦失眠,夜寐梦多,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数。
证属湿热蕴郁,气机阻滞,升降失常。治以清化湿热,疏调气机,升清降浊。
方药:蝉衣、片姜黄、柴胡、黄芩、川楝子、荆芥、防风各6克,僵蚕、大腹皮、槟榔各10克,大黄1克
嘱其忌烟酒辛辣,肥甘厚腻,加强体育锻炼。服药7剂后,阳痿好转,仍心烦梦多。原方去荆芥加钩藤、川萆薢各10克,枳壳、竹茹各6克,服药2周,阳事复常,余症皆除。
案八
赵某,男,39岁,1992年元月9日初诊。
患者于4个月前因阳痿服用阳起石、巴戟天、附子等补肾强阳方药后,致阳强不倒,已服中药近百剂均无效。
现面红目赤,心烦急躁,整夜不能入眠,头晕乏力,会阴及睾丸作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起刺,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皆为肝经郁热之象。
治以清泻肝经郁热。
方药:蝉衣、片姜黄、柴胡、黄芩、川楝子、炒山栀各6克,僵蚕、茅根、芦根、青皮、陈皮、炒槐花各10克,龙胆草2克,大黄1克
服药3剂,阳强好转,能入睡,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以上列举了4组互为对立的病证,均以升降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究其机理,其症状表现虽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但析其病机则一,即以肝经郁滞、气机失调为主,故治以疏调气机法,以升降散加减而获效甚佳。
这充分体现了中医临床异病同治的特色,也说明了升降散具有多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
注:本文选摘自《赵绍琴论温病》,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