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类血液系统肿瘤,在成人罹患的白血病中AML约占80%。目前,现代医学治疗AML主要采用以蒽环/蒽醌类抗生素联合阿糖胞苷为基础的标准诱导缓解化疗方案,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但是围化疗期出现的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及依从性。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是多数化疗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出现周围血细胞数量减少,以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主要特征,重则引起血红蛋白(Hb)含量降低,进而诱发感染、贫血、出血、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健康观念的更新,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及改善逐渐成为临床治疗首先考虑的问题。有报道证实,中医药能通过调节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功能的平衡而显著改善骨髓抑制程度,从而提高肿瘤患者化疗效果。中医学认为,骨髓抑制属“虚劳”范畴,与脾肾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当以“补”为关键。本研究结合骨髓抑制的病机特点及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探讨以自拟扶正抗癌饮经验方防治成人AML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治、原发成人AML化疗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8.21±4.64)岁;染色体核型:低危核型20例,中危核型30例,高危核型8例;亚型分布:M0型7例,M1型11例,M2型24例,M4型6例,M5型1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31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7.84±5.02)岁;染色体核型:低危核型22例,中危核型29例,高危核型7例;亚型分布:M0型6例,M1型13例,M2型21例,M4型7例,M5型1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确诊;参照世界卫生组织(2008)诊断标准进行分型。
1.3 纳入标准:1)年龄18~65岁;2)均为初治、原发患者;3)M3亚型除外;4)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均行外周血常规、免疫分型、骨髓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等检查,结果证实为AML;5)预计生存期>3个月;6)其他脏器未出现严重器质性病变;7)自愿参与本研究,认真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18KL-075)。
1.4 排除标准:1)存在化疗禁忌证、依从性差、严重精神疾患、失于随访者;2)心肝肾功能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3)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病变者;4)化疗前患者外周血常规WBC低于正常值者;5)评估生存期<3个月;6)妊娠和哺乳期女性;7)生命质量评分不足60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未按规定用药、失访、无法判断疗效者;2)诊治过程中存在其他并发症需要停止治疗或采用其他方案治疗者;3)病情加重致死亡者。
1.7 观察指标:1)骨髓抑制的发生时间、恢复时间;2)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参照亚急性毒性、WHO急性反应标准评价WBC骨髓毒性、HGB骨髓毒性、PLT骨髓毒性的发生程度,由轻至重分为0、I、II、III、IV度;3)化疗后外周血象WBC、HGB、PLT含量变化;4)用Karnofsky(卡氏,KPS,百分法)功能状态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5)化疗后的不良反应。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组间对比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2.1 2组骨髓抑制时间比较: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而骨髓抑制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骨髓抑制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级比较 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化疗后WBC、Hb、PLT含量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化疗后的WBC、PLT、H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表3 2组化疗后WBC、Hb、PLT含量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化疗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化疗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2组化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15.5%,对照组为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加用扶正抗癌饮经验方治疗的成人AML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时间明显延长,而骨髓抑制恢复时间则明显缩短,且骨髓抑制发生率更低;发生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经化疗后患者WBC、PLT、Hb含量显著升高,生命质量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减少。以上结果提示,加用扶正抗癌饮经验方能有效防治成人AML化疗后骨髓抑制,且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其主要机制可能为组方中药物利于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炒白术、当归等补气养血之品能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其中黄芪能通过促进骨髓粒细胞释放来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且能促进人骨髓细胞中红细胞系和粒细胞系祖细胞的生成,对WBC、PLT等下降有明显回升作用;且黄芪与当归配伍合为当归补血汤,利于小鼠骨髓抑制模型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增殖,可能通过改善基质细胞的状态、增强骨髓细胞之间的黏附来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从而有效减轻化疗所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人参多糖具有促进人粒单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人参皂苷可减缓小鼠骨髓细胞数及其细胞活力的下降;生地黄、山萸肉、女贞子、墨旱莲等补肾填精中药可保护造血功能,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升高WBC水平,减轻RBC和Hb下降趋势,拮抗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红景天苷可能通过升高骨髓细胞中SP细胞及其受体NK-1R表达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地榆对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等水平有关。近年来,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在化疗后骨髓抑制防治中的作用尤其为临床所关注,有研究认为,川芎嗪能促进骨髓单核细胞迁移,加速化疗后骨髓的造血重建;还有利于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修复化疗后小鼠的骨髓功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提高血液中WBC数量,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增生,减轻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程度。
综上所述,加用扶正抗癌饮经验方治疗成人AML化疗后骨髓抑制效果满意,有减毒增效的优势,其起效机制可能主要在于组方中的药物利于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但是具体药物的调控机制尚需后期大样本实验研究证实。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