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
天仙藤50克,钩藤、首乌藤、鸡血藤、天门冬各20克。
用法:
每剂用100℃开水浸泡,取药液兑温开水洗澡,每次可洗浴20分钟,每剂药可洗3次。7剂为一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方解:
藤类主通,能循脉络,无微不至。阴阳所以不和皆不通之故也,不通则气血不和,常致气滞血瘀。藤类药缠绕蔓延,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可通行十二经脉,行气活血。其中天仙藤性苦温,归肝、脾、肾经,用之可祛风活血利水,使气无不行,血无不活,周身上下得以条达;钩藤性甘,微寒,归肝、心包经,轻能透发,清能泄热,故可清热平肝,下气宽中。此两味药主阳,调气,皆可祛风。首乌藤性甘、平,归心、肝经,有养血益肝安神之功;鸡血藤苦,微甘、温,归肝经,有养血活血调经之功。此两味药主阴,皆有养血之功。故四药合用,使气行血活,以达调和阴阳之功。天门冬肥厚多脂,气薄味厚,纯以柔润养液为功,滋润益阴,则风阳自息,此即治风先治血之义。诸药配合,通、润相滋,增液荣肤而止痒,试用临床,多获佳效。
用料:
龙眼壳适量。
用法:
将龙眼壳适量,煎水外洗。
主治:
可治荨麻疹、瘙痒症、夏季皮炎等。
功效:
散风疏表、祛湿清热。
方解:
龙眼壳能够清热。其散风之能,皆因其色黄而为肤之正色,故善渗于肌表,以皮治皮,以辛味而散风也。其于夏季暑湿而龙眼果实成熟时作保护龙眼肉之用,故又可推知其必善祛湿。锡山乡间盛传以本品煎水以外洗皮肤能治多种皮肤疾病,如荨麻疹、瘙痒证、夏季皮炎等。其既善散风解表又强于祛湿清热,故善消疹止痒之理不喻自明矣。
花椒120g、艾叶100g、防风100g、大葱(整颗,带叶带根)10棵、徐长卿50g
随症在上方基础上加味医治可取得更佳疗效。
上面药材配好后加水适量煎煮成药汤;
放凉后装瓶密封低温贮存。
用时倒出些药水,加热至稍温,涂抹擦洗患处。
每天2次。
袪风止痒。
各种湿疹、皮肤病、皮癣、老年瘙痒症、过敏等原因引起的瘙痒症
据传河南睢县某个小村庄里有个祖传名医,方圆百里身上痒了、起了疙瘩、皮肤病、疹、癣,都找他治疗,效果出奇的好。治法很简单。就是用一瓶祖传的中药水洗洗,痒马上就能止住。红肿、疹子,用1-2次就能消除。用的正是此方。
风湿郁于皮肤,常发痒肿、风疹之疾。方中花椒、艾叶除风冷逐湿痹,防风治36种风,除经络中湿。徐长卿有脱敏止痒之效!大葱宣通上下之阳气,发散表邪。故毛窍闭塞、风湿郁结者,得此宣散之汤洗之,腠里宣通,表邪自解,风湿痒肿则愈。
《山西民间验方集锦》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肝肾阴亏,不能滋润肌肤,而致阴血亏虚生风,风性善行而数变,出现瘙痒。
方药:
冰片2克,苦参30克,百部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蛇床子30克,花椒20克,芒硝50克,樟脑10克,苦楝皮20克,黄柏20克。
用法:
煎水外洗。
不可内服,皮肤破损不宜使用。
主治:
老年人皮肤瘙痒症。
方解:
方中樟脑、冰片透皮,有利于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起止痒作用;芒硝软化皮肤;花椒、百部、蛇床子杀虫,可以杀死多种皮肤寄生虫;地肤子、白鲜皮祛湿止痒;苦参清热燥湿、止痒。
医案:
患者,女,60岁,近一周双侧下肢瘙痒难忍,夜不能寐,甚是痛苦。给予上方煎水外洗,患者当晚症状明显减轻,连用7天,痊愈。
出处:宝丰县商酒务镇赵一村标准化卫生室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