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李士懋治咳嗽经验
2022-02-03 09:32:11
李士懋治咳嗽经验
国医大师李士懋行医50余年来,坚持以脉诊为中心、四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尤其擅长内科疑难杂症、慢性病、顽固病证的治疗。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咽喉炎、胃食管反流病、肺炎、支气管炎、肺癌、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多种疾病。咳嗽的病因较多,病情复杂,自古就有“诸病易治,咳嗽难医”之说。李士懋辨治咳嗽总体思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脉诊为中心,严格而又灵活地辨证,法无定法,方无定方,现将其对于咳嗽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辨证经验
首辨虚实李士懋辨治咳嗽善首辨虚实。他认为实咳者,多因邪壅于肺、肺气上逆所致。如气候突变或起居不慎,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气被束;或饮食不当,嗜食肥甘厚味或嗜烟好酒,损伤脾胃,湿热、痰浊内生,上干于肺;或情志刺激,肝失调达,气郁化火,或肝阳化风,气火、风阳上扰于肺,均可致肺失宣肃而作咳嗽实证。虚咳者多因病久体虚、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正气虚衰,无力宣肃而作咳,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正如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指明了肺、脾、肾三脏在虚咳中的重要作用。肺气阴亏虚或肾虚及肺,金水不能相生或脾土亏虚,土不生金,可致肺虚不能正常宣降而作咳。临证过程中,若见干咳、下肢沉、尺脉细数而肺脉旺者,则属肾水亏于下、虚阳浮于上所致;若屡咳伴纳差、面色不华、脉沉缓者,属脾气虚、土不生金所致。虚实夹杂者多因疾病日久,邪实与正虚并见,多数咳嗽尤其是久咳,往往虚实寒热证机错杂,辨证时须注意辨标本虚实。
注重辨邪气性质导致外感咳嗽的致病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尤以风寒、风热、风燥最常见。而对于内伤咳嗽,常见的致病邪气有痰、火、寒、热,除此之外,李士懋认为还有湿邪、水饮、瘀血、内风等,其中湿邪、水饮、瘀血可阻滞肺之气机,致气机宣降失常而为咳。如咳嗽伴见痰多、咽塞、胸闷、脘痞、神倦、脉弦细濡数者,属湿阻于肺;咳嗽动辄喘,胁肋胀痛,舌暗红,脉弦硬滑数,或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发现胸腔积液者,属痰饮上凌胸肺。咳嗽从瘀血论者较少,李士懋认为肺主气,亦主治节,助心行血、肺病气机不畅,血亦瘀涩,因此肺血瘀咳嗽实则并不少见。老年患者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口唇暗紫、脉涩滞,或伴脑梗塞、心肌缺血等基础疾病者,则属瘀血为患。此外,肝阴亏虚、风阳上扰肺金亦可致咳,临床可伴见少痰、头晕耳鸣、舌嫩红、脉弦盛而洪等。临证过程中证机多复杂,可见两种或多种邪气相兼为病,这就要求医者在辨证时要认真、仔细和耐心。
注重脏腑辨证,强调脏腑相互传变李士懋认为五脏六腑之病传变于肺,皆可致肺气失于宣降,上逆作咳。临床中,如有肝气郁结、肝火肝经湿热、肝风或肝阴不足、肾之气阳亏虚或肾阴不足、胃气上逆、脾土不足,或脾虚痰湿内蕴、心气不足、心血瘀阻或心火亢盛、邪壅肠道或膀胱等脏腑病变,无论虚实者均可传于肺而为咳,故而在治疗时注重四诊合参,明辨脏腑。
以脉诊为中心,灵活辨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指出了脉诊在病证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李士懋深谙经典,对中医的脉诊和辨证论治研究颇有心得,深知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观念,而脉又是证的核心,辨脉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辨证的结果,继而影响着治疗效果,故反复强调脉诊的重要作用。李士懋在诊断疾病时,脉诊所占权重为50%~80%,是其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如支气管扩张患者咳嗽,咯大量黄稠痰,舌红,但脉沉弦者,辨证时,当从症从舌辨为热证?抑或从脉诊为寒证?李士懋认为不应以痰黄、舌红而辨为热,当从脉诊,弦脉乃阳运不畅、血涩不行所致,故而亦可见舌红、痰黄。对于剧咳痉挛一证,症见咽痒即咳、突发突止、每次咳嗽持续5分钟左右呈痉挛性,有学者认为上述症状与“风盛挛急”“风盛则痒”等风邪的致病特点极其相似,提出了“风咳”之说,然部分医者一概而论,据此每遇痉咳咽痒,均辨为风咳证,并以荆芥、蝉衣、僵蚕、薄荷、牛蒡子等祛风利咽之品投之,结果难奏其效。李士懋诊脉后发现,若痉咳频作、少痰、咽痒、脉滑数偏盛者,为火逆上气所致;若脉细按之不足者,系肺气阴两虚、肃降之令不行、肺气上逆所致;若脉弦而细数、两关弦而旺者,乃肝阴不足、木火刑金而致咳。若外感后表证已除、咽痒剧咳、咯痰不爽、脉沉弦紧者,又当为寒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若脉沉弦紧数者则辨为寒束热郁。可见,李士懋诊治疾病时坚持以脉诊为中心,以脉定证而非以症定证、以舌定证,结果常获奇效。
治疗经验
注重调畅肺之气机李士懋常强调不涉肺则不咳,咳必涉于肺,治疗时亦强调恢复肺气宣降功能的重要性,肺之宣降恢复,气机畅达,邪气自除。且李士懋善用麻黄宣发肺气而止咳,并认为麻黄剂量稍大些,止咳效果更好,常用量为10g左右。在应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喘病证时,李士懋认为应严格遵守《伤寒论》中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比例,即麻黄、石膏为1∶2,若麻黄比例偏小会致寒凉之石膏遏伏气机,郁热不能透达,咳嗽更剧。
用药精确,崇尚经方李士懋具备深厚的中医基本理论功底,厚积薄发,在治疗过程中用药十分精确。
动态治疗恒动观念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特征。李士懋医治患者具有动态的治疗思想,能较好地把握病证发展规律,根据病证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制定动态的治疗策略。如木火刑金之咳嗽,症见干咳少痰、咽痒胁痛、性情急躁、脉弦细数者,李士懋多先以龙胆草、川楝子、牡丹皮等清泄肝火,咳止之后再以乌梅、五味子、白芍等酸敛之品补肝体而泻肝用,以资巩固。
典型医案
医案一:患者男,36岁,2008年5月3日初诊。诉咳嗽3月余,症见剧咳,痰少难咯,咽痒咽痛,食可,寐可,二便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两关明显。
诊断:(木火刑金型)咳嗽。
治则:清肝降逆养阴。
方药:旋覆代赭汤合一贯煎加减。
组成:麦冬35g,旋覆花12g,代赭石15g,海蛤壳15g,生地12g,丹皮10g,龙胆草8g,大青叶8g,川楝子8g,川贝母6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饭后分服,共服14剂。
5月18日复诊:咳已止但舌仍偏红,少苔,脉细,关脉弦旺。虽已不咳,但肝脉未平,给予三甲复脉汤加减以酸敛补肝巩固:生牡蛎18g,鳖甲18g,龟板18g,麦冬18g,白芍12g,生地12g,丹皮8g,五味子6g,乌梅6g,用法如上,共服6剂,关脉平。
按脉弦细数,两关明显,为肝阴不足、木火刑金之脉象。壮年男子,工作烦劳,生活琐事,易生肝火而上刑肺金致剧咳。给予一贯煎合旋覆代赭汤以清肝、降逆、养阴,治疗14天后咳嗽症状消除,但肝脉仍旺,故改投三甲复脉汤加减以酸敛滋阴潜降,以资巩固。
医案二:患者,女,30岁,2002年2月12日初诊。诉咳嗽20余日。患者20余日前感冒,后鼻塞、流涕缓解,遗留咳嗽,先后口服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等未见好转,刻下症见咳嗽呈阵发性,咯痰不爽,咽痒,纳寐可,小便可,大便干,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诊断:(寒饮伏肺型)咳嗽。
治则:宣肺散寒。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桂枝10g,麻黄8g,杏仁10g,半夏8g,细辛3g,干姜8g,五味子6g,白芍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饭后分服,共进5剂。
2月18日复诊:咽痒缓解,咳嗽减轻,痰多易咯出,胸脘满闷,脉弦滑按之减,辨证属痰郁胸脘、气机不利。
方药:栝楼薤白桂枝汤加减。
组成:栝楼20g,薤白10g,桂枝8g,茯苓10g,半夏8g,枳实6g,厚朴6g,6剂,水煎服,上述诸症消失。
按感冒后遗留咳嗽,应用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者,为表证已解、邪伏于肺,致肺失宣降所致,治当宣肺散邪。本案中病人脉弦紧,为寒主收引凝涩之脉,临证过程中若见此脉,无论咳嗽、喘促或胸痹,皆可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