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为治疗痹证的常用方剂。主用于肝肾两虚、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脉,而致腰膝疼痛,酸软无力, 屈伸不便,喜暖畏冷等症。
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
独活 9 克、桑寄生 15~20 克、秦艽 10 克、防风 10 克、细辛 3~6 克、当归 6~9 克、白芍 9 克、川芎 6~ 9 克、生地 12~15 克、杜仲 9~12 克、牛膝 9 克、人参 5~6 克、茯苓 10 克、甘草 5 克、桂心 3~5 克,
古代医家用此方也有的把独活用三两,其余药皆为二两。共为粗末,每次用 12~18 克,煎水服,每日 2 次。近代医家则多用此方随证加减,作为汤剂使用,上述用量即为汤剂常用量。
方中以独活、细辛专入足少阴肾经,搜风寒、通血脉;配以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化湿;桑寄生补肝肾、益气血、祛风冷;又配合杜仲、牛膝壮肾健骨,强筋固下;更用归、芍、芎、地活血补阴;以参、 桂、苓、草益气补阳。
全方主旨是用辛温以散之,甘温以补之,使肝肾强,气血足,风湿除,筋骨壮而腰膝痹痛自愈。
我在临床上治疗痹证时,经常使用本方随证加减,屡起沉疴,可以说差不多天天能有机会运用此方。本方照顾全面,力在治本,往往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常须久服方效。为了能见效迅速,所以我经常是以本方随证加减,尤其是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加用针对性强的祛邪之品,标本兼顾。取效则较快。兹把个人点滴经验和常用经验方以及主治病症、加减法等介绍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01
治疗腰腿痛痹,喜暖怕冷,见寒加重,膝腿屈伸不利,包括西医学中的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病、骨刺、 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处方:桑寄生 20~30 克,独活 9~12 克,细辛 3~5 克,川断 12~15 克,威灵仙 12~15 克,防风 10 克,杜仲 12 克,生熟地各 12 克,牛膝 12~15 克,红花 10 克,制附片 10~12 克,草乌 5~9 克,炙山 甲 9 克,桂枝 12~15 克,伸筋草 30 克,水煎服。加减法:关节肿比较明显者,去生、熟地,加生薏米 30 克、汉防己 10 克、茯苓 15~30 克;脊柱疼明显者,加金狗脊 20~30 克、地鳖虫 6~9 克、羌活 6~10 克;主诉大腿外后侧连及小腿外后侧疼痛者,可加重牛膝 15~30 克,加地龙 10 克,青风藤 20 克,槟榔 12~15 克;拍 X 光片腰膝关节骨刺明显者,可去伸筋草、杜仲,加骨碎补 12~18 克、补骨脂 10 克、乳没各 5 克、生龙骨 15~20 克(先煎)。
02
治疗妇女素有腰腿疼痛,但又妊娠数月,腰腿疼痛有加重者。
处方:桑寄生 30 克,独活 10 克,当归 10 克,白芍 12 克,生地 12~15 克,防风 10 克,炒白朮 12 克, 杜仲 12~15 克,制附片 10 克,炒黄芩 6 克,苏梗 10 克,炒黄柏 10 克,川断 20~25 克,络石藤 20 克,千年健 15 克。
03
治疗膝踝关节疼痛,喜暖怕凉,有时足跟亦痛,血沉快,抗链「O」滴度高者。
处方:桑寄生 30 克,独活 12 克,杜仲 12~15 克,牛膝 18 克,细辛 3~5 克,防风 10 克,茯苓 15 克, 熟地 12 克,肉桂 5 克,泽兰 18 克,制附片 12 克,槟榔 10 克,地龙 10 克,威灵仙 15 克,补骨脂 12 克,松节 18 克。
《医学心悟》有蠲痹汤(羌活、独活、秦艽、桂心、炙甘草、当归、桑技、川芎、乳香、木香、海风藤), 也是治疗痹证常用的方剂。但蠲痹汤偏用治疗人体上半部痹证无肝肾不足者,本方则偏用于治疗人体下半 部痹证,病情较深重,肝肾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