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
方法有多种,
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
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六经辨证等。
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八纲辨证的
表格及记忆口诀,
快快背起来吧。
鉴别 |
表证 |
里证 |
热型 |
发热恶寒并见 |
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 |
常见 症状 |
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内脏症状不明显 |
以内脏证候为主,如咳喘、心悸、腹痛、呕吐。鼻塞、头身疼痛少见 |
舌象 |
舌苔变化不明显 |
多有变化 |
脉象 |
多见浮脉 |
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
病在表时须记得,发热恶寒鼻子塞。
头痛身痛脉来浮,舌苔薄白咽痒咳。
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里寒虚证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症状 |
寒证 |
热证 |
寒热 |
恶寒、畏寒喜暖 |
发热、恶热喜凉 |
口渴 |
不渴 |
口渴喜冷饮 |
面色 |
面白 |
面赤 |
四肢 |
冷凉 |
温热 |
二便 |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
舌象 |
舌淡苔白而润 |
舌红苔黄 |
脉象 |
迟或紧 |
数或洪 |
寒时唇面白茫茫,恶寒喜热不思汤。
肢冷踡卧痰涕薄,小便清长大便溏。
热证面赤且通红,唇燥舌干便不通。
口渴喜凉脉象数,心胸烦闷热烘烘。
虚证 |
实证 |
|
面色 |
面色苍白,萎黄或娇红 |
多面色深红或暗滞 |
寒热 |
形寒肢冷为阳虚;五心烦热为阴虚 |
恶寒重为实寒,壮热、潮热为实热 |
汗出 |
自汗、盗汗 |
无汗、大汗 |
疼痛 |
多绵绵而痛、痛有休止、痛处喜按 |
疼痛剧烈、痛无休止、痛处拒按 |
口渴饮水 |
口渴饮少且喜热饮为阳虚,口干饮少且喜冷饮为阴虚 |
大渴饮引、喜饮冷水 |
神志 |
声低气怯、精神萎靡 |
声高气粗、烦躁、发狂、谵语 |
二便 |
便清溲、二便失禁 |
腹胀便秘、小便不利 |
舌象 |
舌体胖嫩或瘦薄,舌上少苔、无苔 |
舌质坚敛苍老,舌苔厚 |
脉象 |
脉虚无力 |
脉实有力 |
邪盛形强多实证,气粗息涌痰涎盛。
胀痛拒按身如焚,二便不通神不静。
痰瘀食积水邪停,脓肿食滞也相应。
虚证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阴证 |
阳证 |
|
望诊 |
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萎靡不振,舌淡胖嫩,苔润滑者 |
面色发红,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心烦,舌质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者 |
闻诊 |
语音低怯,呼吸气弱者 |
语音重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者 |
问诊 |
口淡不渴,纳差,大便稀清,小便清长者 |
口干渴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者 |
切诊 |
肌肤凉,疼痛喜按,脉沉迟弱细涩 |
肌肤灼热,疼痛拒按,脉洪大数滑实 |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
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
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面色苍黄阳气虚,精神萎顿汗多时。
懒言气短唇舌淡,肢厥形寒脉细迟。
眩晕形瘦五心烦,盗汗颧红口燥干。
肢麻挛急舌苔少,阴血亏虚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