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喉炎
一位患友赠我医书一本,谓其家世代治喉疾,到他方远离此行。医书名《秘传喉证三十六方》(手抄本),扉页题:“千金难比,教子一技;焚香传汝,塞牖攻之。”书中每方皆详其证治,并附歌诀,首方三根喉癀汤,其歌诀为:“马鞭草同葛蒲根,一两鲜用取其根;再加五钱山豆根,喉癀热痛首三根。”5年来,笔者证诸临床,仅此一方便广收良效,今略举案例,介绍如下。1.急性咽喉炎:本病为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声带的急性炎症。病因可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燥灼热,疼痛,空咽时疼痛加剧,发热,声嘶,咽喉部黏膜充血肿胀,甚则水肿。由于病因多样,表现不一,历代医家冠以“喉风”“喉痹”“喉癀”等名称,传统治疗用散剂、丸剂或汤剂。案例:患者,男,25岁,农民,2001年3月6口就诊。患者2d前突感咽侯疼痛不适,吞咽困难,进食则疼痛加重,继而出现发热,声音沙哑。曾自购“先锋IV”服用,无缓解。查体:T38.7℃,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悬维垂及软腭轻微水肿,咽后壁可见粘液性分泌物。间接喉镜示:喉上部黏膜充血明显,声带充血。舌红,脉浮数。证属风热喉痹。用三根喉癀汤治之。处方:鲜葛蒲根30g,鲜马鞭草根30g,山豆根15g。水煎,含服,慢咽,每日1剂。2剂后,热退,咽喉疼痛减轻。4剂后,咽喉充血水肿消退,发音正常吞咽自如。按:本病临床诊断不难,但应注意是否为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的前期症状,尤其是儿童应特别注意鉴别。应用三根喉癀汤治疗尚可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如
高烧者加葛根、石膏;黏膜有出血点者加茜草;疼痛剧烈者加白芷、桔梗、乌梅等。
2.急性扁桃体炎:本病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发热、咽痛、腭扁桃体肿大、吞咽则咽痛加重、重则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本病属中医学“乳娥”、"喉娥”范畴。案例:患者,男,20岁,农民,2002年4月21门就诊。发热,咽痛,伴颌下淋巴肿大2d。查体 T39.3℃,咽部黏膜充血,双侧扁桃体鲜红肿大,扁桃体表面可见散在星点状白色分泌物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脉浮数。用三根喉癀汤治之。处方:鲜葛蒲根30g,鲜马鞭草根30g,山豆根15g。水煎,含服,慢咽,每日1剂。2剂后,热退,吞咽疼痛缓解。续服用5剂,扁桃体红肿消退,咽痛消失,淋巴结已无肿大压痛。按:急性扁桃体炎应注意与咽白喉、猩红热、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鉴别。病程超过1周者,应注意并发症的产生。临床可随证加减,如热甚者加射干、生栀子;疼痛剧者加白芷、蚤休;伴便秘者加瓜萎仁等。
3.小结:三根喉癀汤乃民间偏方,用药独特,对咽喉急性炎症疗效显著。笔者手头多种喉科古今专著,未见有应用葛蒲根治疗咽喉疾病的记载。葛蒲根为龙舌兰科植物剑麻的根茎,东南沿海地区分布广泛,易取。功用清凉散毒、排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多种甾体皂苷。其苷元为海柯皂苷元(hecogenin)、洛柯皂苷元(rocogenin)及绿莲皂苷元(chlorogenin),海柯皂苷元可以用作合成考的松的原料,以生产简体激索药品。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根茎,性味苦、凉。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水苏糖等。山豆根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性味苦、寒。功用清火解毒、消肿止痛。诸药配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力强。服用时应含服、慢咽。另外,葛蒲根、马鞭草根以鲜用为佳,如用干品应减量,但疗效次之。
〔组成)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泽泻30g、黄柏15g、赤芍15g、夏枯草20g、透骨草18g、刘寄奴12g、王不留行籽12g、全蝎9g(研末冲服)
(功能)清热解毒,祛瘀逐水。
(应用要点)适用于膝关节退变合并滑膜炎。
(制用方法)水煎500m1,每日1剂,分2-3次服。连服6剂,停1天,共服30剂。加减:阴雨寒冷天气关节肿痛加重者加独活15g;经药物治疗肿渐消而疼痛不减者加川牛膝、红花各20g。
本病为各种原因引起眼络阻塞所致,眼底改变以出血瘀血为主,故治疗时,无论何种证型,除针对病机治疗外,均应适当佐以止血活血,化瘀通络之法。对眼内有新生血管、机化物形成的,又当佐以软坚散结之法。对眼内反复出血继发绿风内障者,则按绿风内障治疗。辨证选方如下:
1.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菊花钩藤饮加减。珍珠母15g,钩藤12g,菊花12g,川芎6g,生牡蛎15g,黄芩10g,白蒺藜10g,白芍9g,夜交藤9g,丹参15g,地龙12g,当归尾12g,茯苓12g,泽泻12g,蒲黄12g。
2.肝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加减。龙胆草12g,柴胡9g,泽泻12g,车前子12g,木通12g,生地9g,当归尾15g,丹参15g,栀子12g,黄芩12g,甘草6g,赤芍9g,川芎6g,丹皮9g。
3·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当归尾15g,生地9g,桃仁12g,红花12g,枳壳12g,赤芍9g,柴胡9g,甘草3g,桔梗9g,川芎12g,牛膝9g,陈皮12g,丹参20g,路路通12g,侧柏叶9g。
4.痰热阻络
治法:清热祛痰。
方药:温胆汤(《千金方》加减。半夏12g,陈皮15g,茯苓12g,甘草3g,枳实12g,竹茹9g,厚朴12g,薏仁12g,通草9g,石菖蒲15g,丹参20g,黄连9g,黄芩9g,黄柏9g,茅根12g,蒲黄12g。
5.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知母15g,莆柏12g,生地12g,山萸肉12g,山药12g,茯苓15g,泽泻12g,丹皮12g,当归尾12g,丹参15g,毛冬青15g,琥珀9g,郁金9g,川芎6g,白茅根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