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王大爷有10年的高血压病史,自从查出高血压,一直在服用降压药,可是三个月前他却总是感觉到腹胀恶心,尿量也有所减少,整个人都没有精神,刚开始王大爷以为自己患上了低血糖,但是去门诊检测血糖水平处于正常值。
不过王大爷测量了一下自己的血压,可把王大爷吓坏了,高压居然高达180毫米汞柱,低压也达到了130毫米汞柱,一直在服用降压药,为什么血压却突然升得这么高?
当时门诊大夫立马要求王大爷进行全面检查,而且还特意强调要进行尿常规检查,发现王大爷的尿常规尿蛋白2+,最终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发现王大爷患上了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
其实王大爷也知道自己长期服用降压药肯定不利于肾脏的健康,但是没想到对肾脏的损伤这么严重,难道长期服用降压药真的会导致肾衰竭吗?
肾脏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连体婴儿,一方受难,另一方绝对也逃离不了,两者是相互影响的。
血压如果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会导致肾动脉硬化狭窄,肾脏萎缩,随后肾脏又会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使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控制好血压,其发生终末期肾病的风险也会大大提升,如果患上了重度高血压,发病的几率要比健康人高11倍以上,即便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内,发病的几率也比一般人高1.9倍。
因此血压偏高,肾脏就会受损。而且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如果高压一直高于180,肾小球滤过率会以平均每年10ml/min的速度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低于正常值就会演变成尿毒症。
不过导致肾衰竭的真正主凶并不是降压药,而是高血压本身,如果长期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相对是比较安全的,如果不规律吃药可能会增高血压引发高血压肾病。
不按要求服用药物
王大爷的血压相对是比较高的,在平时王大爷一般是坚持服用药物的,但是王大爷觉得长期服用药物不利于肾脏的健康,所以当自己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就会停止服用降压药,如果再次出现头晕的情况就开始服用。
也正是因为王大爷间歇式用药引起了血压波动,对于心脏,大脑和肾脏器官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没有定期监测血压
王大爷以为自己只要按时服用降压药就可以了,并没有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可能自己以前服用的药物早已经对自己现在的情况不管用,也无法及时对服用的药物进行调整,可能血压早已经出现了升高的现象,所以大家在服用药物期间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水平,根据自己的血压情况调整药物或更换药物。
不改变自己的饮食方式
其实很多高血压患者跟自己的饮食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一些人觉得坚持吃降压药,就万事大吉了,依旧喜欢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但是长期吃这些重口味的食物,依旧不利于血压的控制,控制血压需要多方面调整,服用药物的同时也要辅以食疗,这样才更有利于血压的稳定。
1、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有一些老年人查出高血压之后,希望通过服用降压药将血压立马降下来,但是血压并不是降得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如果血压下降速度过快,下降幅度过大就会引起供血不足,尤其是血管狭窄的老年人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脑缺血,肾脏缺血等不良反应,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脑梗心梗,肾脏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
2、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未来就不会发生心血管事件
如果血压持续居高不下,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如果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发生心血管疾病了,当然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发生。
其次,高血压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主要与危险分层有关,如果已经出现了高血压并发症或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已经出现了并发症,即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超过30%,这一类人群一定要格外注意。
温馨提示:控压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大家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力,谨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当然也要多喝水,适当运动,辅以食疗,才能更有利于血压的稳定,也能减少其他并发症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