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是在传统九分散里加上辣椒,效果非常好。生马钱子,乳香,没药,麻黄各等量,这些是九分散的配方,我们在里面加上干红辣椒等量,粉成细末,用酒调和,外敷患处,用保鲜膜包住,每次1小时即可,也可做成膏药,或者配合蜡疗,泥疗等使用。对症状明显的,一次基本上就见效。这是我们岳家草堂用了多少年的,效果确切,不要觉得配方简单就忽视它。
【九分散】【中成药】【处方】 马钱子粉(调制)250g 麻黄 250g 乳香(制)250g没药(制) 250g【制法】 以上四味,除马钱子粉外,其余麻黄等三味粉碎成细粉,与马钱子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至深黄褐色的粉末,遇热或重压易粘结;气微香,味微苦.
针灸治愈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
有人不能理解针灸为什么能够治愈椎间盘突出,只承认暂时可以缓解疼痛症状,不可能把突出的椎间盘“推回去”。其实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我已经无法知道我们(一家人)针灸治好了多少个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没有复发的了。经络不通才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就是因为局部因为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到其周围的韧带(椎间盘正常位置的主要护卫者)而使其功能受损,椎间盘才会“不受约束”地膨出(突出或脱出)。针灸等等中医外治法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充分供应其周围的韧带(椎间盘正常位置的主要护卫者)而使其功能修复,椎间盘就会被修复好了的“周围韧带”的“约束能力”恢复其“约束功能”而挤推进去。因为恢复了功能,而且经络畅通不再丧失其“约束功能”了,也就不会复发了。这就是中医外治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原理:
18年珍藏之~~快速治愈腰椎间盘突出法
腰椎间盘突出它是由于外伤或其它多种原因造成椎盘纤维破裂,使髓核突出于椎间盘,从而压迫神经根引起的腰腿痛。这种病在以前我是不懂治的,但几年前我帮朋友拆迁小学房子,因要爬上房子,不够高,找来张桌子却不平,朋友不知从那找了一本书来垫。我对书天生有种说不出的喜爱,看到书被垫在桌下就有了种心痛的感觉,拿出来一看欣喜若狂,竟然无意中得到一本80年代的“武林伤科秘本”。内中有武术家王子平、已故全国武术协会主席郑怀贤、武林泰斗万簌声、与及沧州武林前辈王振朋等各种伤科秘方。其中上海曙光医院推拿科医师范兴发的“沉腰斜板”组合手法,更使我感到治腰椎间盘出症并不难,间直如同儿戏!经范医师对几千次临床观察,轻的几次,严重的三十多次就就能使症状消失。如今有的人虽也掌握此法,但为了利益却密而不宣 ,很多屡治不愈的骨质增生,其实也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作怪,经用此法配合内服或加外敷很快就好了 去年我仅以此法配合内服,半月就治好了老妈3年屡治不好的腰椎间盘突出。老妈得此症3年了,到处求医,钱花不少却不见好。因我不是医生,早年却曾以一杯药酒(紫金酒冲入三蛇酒),就治愈困惑她几年屡治不好的“风湿性肩周炎”,令她无法梳头的手一夜之间就好了,第2天便恢复如常。但因服药后反应很大,令她头昏呕吐了,弄得满脸的口水鼻涕不停的流,所以就说以后不管怎样都不敢吃我的药了。可当时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已无法弯腰与蹲下,到处求医却不见好转。没法,在我再三保证这次不会出现上次的反应了,只好再信我一次了,结果用了沉腰法加服了几剂中药半月就好了。本也想怀技自秘,日后以此绝技谋生,但想想算了,我并不需要靠行医为生。下面就公开这间单而功效强大的秘法 考虑到老妈此症已有三年,故经过研究后就选用了出自1980年第一期《新中医》中的“白芍木瓜汤”。此方专治各种骨质增生,药方为:白芍30克、木瓜、甘草各12克、鸡血滕、威灵仙各15克。加减;颈椎加葛根12克;胸椎加狗脊12克;腰椎加杜仲、牛七各12克(亦可用于膝关节以下骨关节病)此方重用白芍,若效果不显可逐渐增至60克。若有腹泻,可加炒白术15克、茯苓12克。而我在应用给老妈治“腰椎间盘突出”时以;白芍50克、木瓜、甘草各12克、鸡血滕、威灵仙各15克、杜仲、牛七各12克、苏木12克、葛根12克。每天一剂,煎水,早晚饭前服,候温度适宜趁热服。然后练俯卧沉腰法15分钟,接练仰卧沉腰法15分钟,共两种沉腰法,其它不练!经服用一剂后竟然意外的治好了老妈吃喝很多清热解毒凉茶,都治不好的,早上起来感到“口苦、口臭”的毛病。这也给了她对此药此法能治好她“腰椎间盘突出”的信心!经过半月后就全好了,至今已有近一年未见复发,连早上起来感到“口苦、口臭”的毛病也一直未犯。注;我考虑到老妈此症已有三年故重用白芍50克,但并没有出现腹泻现象,所以也没加炒白术。加入苏木、葛根,是因为当年我在柳州有一师傅就以“苏木、葛根”为主擅治各种腰痛而闻名乡里。所以各位朋友在应用时可按原方加减使用,不必照搬我法。如严重需外敷者,可用鲜骨碎补150克搞烂或(干35克研粉)、川芎30克研粉混合加入适量山西老陈醋放瓦沙锅里炒热,敷患处,外敷一张塑料纸,然后再用纱布包好,四周以宽的胶布封好。自从治好老妈后,很多人找上门来求治,当时因书老妈带回柳州,无奈只好叫小弟拍成相片传送过来,没想到这次要公开出来,却也省了我很多功夫,直接贴上就行。主要就两种沉腰法。微未之技,斗胆献出,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道指教浅析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作为一名中医,我从中医的角度来谈谈此病。
疼痛病机在祖国医学里面有一个高度浓缩的概括,那就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前者谈实证,后者论虚证。一实一虚将所有疼痛方面的疾病都概括进去了。
对于此病而言,实者可见腰部邪气实,局部经脉郁塞,气血运行阻滞,形成不通则痛的病机。邪气实常见有:寒凝、血瘀、气滞、湿阻。这些病邪不容忽视,临床上很多患者的症状与CT结果不成正比,不一定椎间盘突出严重,病情就严重,相反很多患者椎间盘轻度突出,临床症状反而很重,这就是邪气实所致,辨证下药,常常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虚者则以肾虚为主,腰为肾之府,肾虚之后,就会出现腰酸腿软,这就是正气不足,是此病产生的前提条件。在前面章节中,我们讨论过颈椎病,其实这两个病从中医角度来认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发病都存在正气不足的原因。
另外工作习惯对此病影响也很大,长期开车的司机,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形成腰部劳损,发病率较高;长期站立工作(比如:教师),发病率也很高,借用《内经》之旨:“久立伤骨”,“肾主骨”,“腰为肾之府”……
影像学虽然有利于本病的诊断,但很多时候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不大,年长的人做腰部CT,正常的人少之又少,机体的衰老客观存在,用药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回避机体衰退,而是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如果将突出的椎间盘缩回去是治疗的目的,针对年轻患者,可能适合,针对50岁以上的患者,可能就不适合了。
在建立新的平衡过程中,我们一定别忘了中医的辨证,不要只是关注“神经根水肿”、“压迫”、“松解”等词汇,更应该关注患者发病的诱因,舌苔,脉象等,这些资料的收集,远胜于思考如何消除突出的椎间盘!
既然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的平衡,那么治疗的目标就不是锁定在“突出的椎间盘”上了,这也是这个病治疗效果不一致的原因,试看那些手术之后的患者,将突出的椎间盘切了,并没有期望中的神奇效果,有很多患者还是再次复发。
对此病,我思考更多的则是为什么椎间盘会突出?而不是如何消除突出?
是肾虚?是邪实?还是长期不当的站姿、坐姿?
虽然所有患者的表现都差不多,腰痛、腿麻,但细细追求病因,收集四诊资料,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当想通了这些,再来治疗,就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曾用肾着汤三剂治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也曾用三妙散加减治疗疼痛半年的患者;也曾用一排艾条熏烤,三次治愈寒湿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
对于甘露醇、地米的运用,我个人认为这只是治标而已,脱水可以暂时消除水肿,但人体“脾肾阳虚”能用“地米”补起来吗?脾肾阳虚不解决,腰部水湿、寒湿依然存在,扬汤岂能止沸?
邪气形成的病因没有得到治疗,再碰上劳累、坐姿不当,很容易就复发了。
扶正祛邪,也就是补肾驱邪,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关键,这也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最后说一句:别将目光锁定在突出的椎间盘上,而应该看到突出的椎间盘在昭示着什么?
举一个很早的案例
患者刘某,女,53岁
右侧腰痛伴右腿麻木一周。
患者一周前因天气炎热,夜卧吹空调,晨起时出现右侧腰部疼痛,僵硬,伴右腿麻木,屈伸不利,行动困难。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腰部CT检查,报告为:腰4—5椎间盘突出。采取腰部牵引治疗一周,病情未能缓解,遂寻求中医治疗。
就诊时患者被双人搀扶入诊室,表情痛苦,腰部发凉,右下肢活动受限,舌根白厚而滑,右尺沉紧。
诊断:痹症
处方:制川乌20克(先煎1.5小时) 制草乌(先煎1.5小时)炒白术30克 茯苓20克 干姜15克 杜仲30克 威灵仙15克 大伸筋草15克 大蜈蚣2条 生甘草10克
三剂,水煎,分三次内服,日一剂。
复诊:患者服用三剂后,疼痛缓解,腰腿舒展,不再发凉,但双腿无力,腰部酸软。舌根白,双尺沉细无力。寒湿已除,肾精亏虚,当补养肾精,壮腰健骨。
杜仲30克 寄生15克 川断15克枸杞子15克 补骨脂15克 淫羊藿30克 菟丝子15克 沙苑子15克 炒白术15克 苍术10克 巴戟天15克 鸡血藤15克 狗脊10克 生甘草8克
上方加减服用十余天,病情彻底缓解,腰不酸,腿不痛,走路时自觉比发病前更有力,嘱:饮食忌生冷,腰部忌受寒,劳动忌过累,负重忌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