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所说的三关九窍
道家所说的 三关:尾闾、夹脊、玉枕 九窍:明堂、洞房、泥丸、气府、鹊桥、重楼、鸠尾、绛宫、黄庭
1.明堂 ?望诊部位。指鼻。《灵枢?五色》:“明堂者,鼻也。”
?针灸模型或图书表明腧穴的标志点,人体经脉孔穴图,旧称明堂图或明堂孔穴图。《医说》:“今医家记针灸之穴,为偶人点志其处,名明堂。”
?上星穴。《太平圣惠方》:“明堂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是穴。”
2.洞房:穴位名
道教养生之道中所指的人体的一个穴位。《黄庭内景经?灵台部》:“洞房紫极灵门户。”梁丘子 注引《大洞经》:“两眉直上„„却入二寸为洞房。”
3.泥丸,气功术语。指脑或脑神。《黄庭内景经?至道章》:“脑神精根字泥丸。”务成子注:“泥丸,脑之象也。”一说为上丹田异名。一说百会为泥丸。
4.气府
气府,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腰痛、胁痛、腹胀、泄泻。
5.鹊桥
气功内丹术术语。多意词。指舌,又有上鹊桥和下鹊桥之说。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一虚一实;下鹊桥在尾闾、谷道处,亦一虚一实。或谓上鹊桥指舌,下鹊桥指阴蹻穴。河车转运时,要防止鹊桥走漏,引精炁顺利循行。
6.重楼就是气管那一处的部位,相对于炁而言的,道家认为喉骨有12节,故称为十二重楼
喉咙处是重堂穴,又名重楼穴--有十二级,俗称十二重楼台,为八卦之神,称八威. 7.鸠尾
定义:
任脉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
寸。任脉的络穴,膏的原穴。
应用学科:
〔别名〕尾翳、神府。 〔释名〕鸠尾,斑鸠的尾,形容胸骨剑突,穴当其下。《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鸠尾心前穴名也,正当心蔽骨之端,言其骨垂下如鸠尾形。” 〔出处〕《灵枢?九针十二原》。 〔位置〕上腹正中线脐上七寸,当胸骨剑突下凹陷处。剑突因包埋于腹直肌鞘内,不易触及,则可从胸骨下端(歧骨)下一寸处定穴。 《针灸甲乙经》:“在臆(胸)前蔽骨下五分”;《针灸资生经》:“人无蔽骨者,从歧骨际下行一寸。” 〔局部解剖〕 肌肉:腹直肌起始部。 神经: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支。 血管:腹壁上动、静脉分支。 〔类别〕络穴,膏之原。 〔功效〕清神,宁心,利膈。 〔主治〕 古代记述:心痛,惊痫,心腹胀满,胸中满痛,腹皮痛,咳逆数噫,喘息,喉痹咽壅,水浆不下,癫,狂,痫,瘙痒。 近人报道:胃炎。 〔方例〕 食痫:鸠尾、中脘、少商。 五痫:鸠尾、神门、后溪。 〔刺灸法〕向下斜刺0.3,0.5寸,不可过深。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5,20分钟。
8.绛宫
【绛宫】道教内炼名词。 ,.指中丹田。《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三宫章第十七》:“中元绛宫者,乃神之舍
宇。绛宫不动则精不驰,而神不疲”。《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心为中丹田,号为绛宫,镇心之中央”。 2.即心府。百关之神常诣此宫,以听命令。盖心为万神之主,万神朝其所。 3.指两目。《云笈七签》卷十九《老子中经》:“上亦有三宫,两目为绛宫”。
9.黄庭,亦名规中、庐间,一指下丹田。 因其黄色为土,正为结丹之土地。而且黄色又处人身之正中,犹如“田”字之中心。 陈樱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中解释说:“‘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居。‘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示中空之意。 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 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笔者注:即丹田所在之地)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 神仙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 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 一指中丹田,即心下肾上之所,亦为人身之中。 (注:各穴位关窍,在各丹经典籍中所指穴位未必一致,有的一个名称,却所指之穴未必为一,这都是在传承过程中与师承门派不同所致,所以,还是以自己师傅所传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