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居里运用五子衍宗方加减治疗男科疾病
马居里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对各种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临证,现就导师运用五子衍宗方加减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期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男科疾病在中医学属于肾系疾病中的“阳痿”“遗精”“早泄”,《黄帝内经》即有对该类病症的记载,其病因多为禀赋不足,劳伤久病,七情失调,饮食不节,恣情纵欲等,病位在肾,与心、肝、脾三脏密切相关,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1方药简介:
五子衍宗方最早记载于道教的《悬解录》一书,书中有张果献给唐玄宗的五子守仙方,即是五子衍宗方的原貌。本方为治疗阳痿、早泄、遗精、不育等病症的代表方剂之一,王肯堂云:“嘉靖丁亥得于广信郑中函宅,药止五味,为繁衍宗嗣种子第一方也,故名。”在《丹溪心法》《证治准绳》《医学入门》《摄生重妙方》等书中对本方也均有记载,认为此方有填精补肾、疏利肾气、种嗣衍宗之功,至今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其组成为: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本方皆为植物种仁,味厚质润,既能滋补阴血,又蕴含生生之气,性平偏温,擅于益气温阳。其中菟丝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之功;枸杞子以填精补血见长;五味子酸味最浓,五味皆备,补中寓涩,敛肺补肾;覆盆子固。肾涩精止遗;妙在车前子一味,调和全方,补中有泻,泻有形之邪浊,使补而不滞。并且在先期动物实验中发现五子衍宗方主要作用于睾丸的生精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促进曲细精管生精能力的作用。
2辨证论治:
①肾阳亏虚证多因房事过度,或频繁手淫所致命门火衰,精气虚寒。症见:面色胱白,头晕目眩,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遗精,阳痿,不育,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治宜温肾祛寒,益精填髓。方选五子衍宗方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②肝肾阴虚证多为久病大病之后,阴精暗耗。症见:早泄,腰膝酸软,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方选五子衍宗方合知柏地黄丸加减。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③痰湿困阻证多由脾肾亏虚,湿邪困阻脾胃,运化失调,后天之本不足。症见:阳痿,早泄,大便溏泄,腹胀少食,神疲肢寒,肢软无力,腰膝酸软,重者完谷不化,滑脱不禁,舌淡苔白,脉沉缓。治宜健脾化湿。方选五子衍宗方合四君子汤加减。
3病案举例:
例1:精子活力低下症。程某,男,26岁,职员,于2012年2月29日初诊。精液常规检查异常1周,精子活力低下,自述有手淫史。症见:纵筋弛纵,偶有房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畏寒,遗精,1个月两次,下阴潮湿,二便调,纳可,喜热食,夜眠差,舌淡苔白略腻,脉细。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活力:56.3%(77%正常),精子密度:88.245(≥2千万/mL),精子活力a+b>43.2%(a+b>50%)。诊断:中医诊为阳痿(命门火衰);西医诊为精子活力低下症。治法:温补肾阳,填精益髓。选方:三妙散合金锁固精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化裁。方药:苍术10g,黄柏10g,生薏苡仁15g,芡实15g,莲子10g,煅龙骨、煅牡蛎(先煎)各30g,沙苑子12g,五味子10g,覆盆子15g,车前子(包煎)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2g,生黄芪30g,当归10g,蜈蚣2条,阳起石12g。服14剂后,下阴潮湿较前改善,可以正常行房,遗精未再出现,舌淡红,苔白,脉细弦。故原方去掉黄柏,加熟地黄12g,淫羊藿15g,山茱萸12g,服1个月。至2012年4月17日复诊:无明显不适,舌淡,苔薄白,脉弦。复查精液常规:精子活力:81.22%,精子密度:100.718,精子活力a+b>59.7%。上方续用1个月后,三诊:诉其妻子已怀孕。
4讨论:
马居里教授擅于运用五子衍宗方治疗男科疾病,尤其对于男性的少精症,无精症,精子畸形,活动力差等病证效果为佳。导师通过翻阅大量文献以及临床用药经验总结认为:五子衍宗方取药皆为植物草药的种子,其寓意在于繁衍子嗣,且五种药物相配伍,补中有泻,使补而不易壅滞,温补肾气以填精益髓,滋阴潜阳以固精缩尿。导师在灵活运用本方的同时,随症加减,尤以善用蜈蚣。据《神农本草经》关于蜈蚣的记载:“味辛,温。主鬼注、蛊毒,啖诸蛇、早、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张锡纯对蜈蚣的描述:“蜈蚣之为物,节节有脑,乃物类之至异者,是以性能人脑,善理脑髓神经,使不失所司……”。亦有文献记载蜈蚣具有辛温走窜、通经逐邪之功效,为熄风镇痉、攻毒散结之要药。导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指出蜈蚣具有搜剔虚邪贼风,走窜畅经通络之功,对于弱精、死精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用于治疗阳痿、早泄及不育。故每方必加蜈蚣,由1条加至3条,视病情轻重而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