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汗证归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历代医书对其描述颇多:《素问•阴阳别论》提到:"阳加于阴谓之汗”;《温病条辨》曰:“汗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中医认为汗多为阴阳失调所致,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阴汗和阳汗,阴汗指冷汗,汗出而属阴证者,与阳汗相对应,《景岳全书•杂症谟》云:“阴汗者,冷汗也。”而男子阴汗证主要根据出汗的部位不同来划分,具有特定的分布部位及表现。男子阴汗证常为阳痿、早泄、癃闭、遗精等疾病的伴随症状,其作为一个单独病症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因此,提高医患双方对阴汗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张太君主任医师多年来运用柴妙饮加减治疗男子阴汗证在临床上有确切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慢性前列腺炎、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等常见男科疾病的发生率,提髙男性生活质量。
1阴汗的出处及医家论述
阴汗之名出自金元时期李东垣的《兰室秘藏•阴萎阴汗门》,并提出治疗阴汗的专方固真汤:“治两丸冷,前阴痿弱,阴汗如水,小便后有余滴,尻臀并前阴冷,恶寒而喜热,膝下亦冷。升麻、羌活、柴胡各一钱,炙甘草、草龙胆、泽泻各一钱五分,黄柏、知母各二钱”。根据固真汤的方药组成,可以推测出当阴汗较重时,寒亦化热,则出现下焦湿热,故用苦寒之药黄柏、知母燥湿清热泻火;龙胆、柴胡专入肝经,以清肝经湿热;泽泻淡渗利湿使热邪从小便而出;羌活、升麻、柴胡合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配少量风药,祛风则湿邪亦去;二是升麻火郁发之,中医基础理论提出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若肝肾俱病,调理肝肾之法,为俱在下焦,非风药行经则不可,乃受客邪之湿热,宜升举发散之,三药合用以除下焦湿热;佐以炙甘草补脾建中,合升麻、柴胡使脾胃升降相宜,杜湿邪下注之源。诸药合用,祛下焦湿热,升举阳气,补脾建中,以绝湿热之源,达标本同治之功。李东垣认为脾气生湿,湿气下流,闭阻气机,日久蕴而化热,造成下焦湿热,湿热蕴蒸,迫津外泄,则有阴汗。《医林绳墨•汗》记载:“阴汗者,谓至阴之处,或两腿挟中,行走劳动,汗出腥秽”凡是男子阴囊、会阴、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等部位潮湿汗出,伴或不伴气味腥秽、阴囊湿冷等表现均可诊断为阴汗,本病多因肝郁化热导致脾经聚湿,湿热互结而流注下焦,以致阴部汗出;也可由湿浊滞留阴部所致。大多数医家多认为阴汗与肝经湿热、湿热下注等有关,肝经湿热型阴汗,常伴有胁肋胀痛、脱发面油、口苦目赤、手足汗多、小便短赤等表现,对其治疗则以清热利湿,疏肝养血为主。
2治疗阴汗的重要性
阴汗证以阴囊潮湿多见,或会阴汗出,或腹股沟汗出,或大腿内侧根部汗出,患者常感下身潮湿黏腻不适,多无疼痛感,常伴有慢性前列腺炎、阴囊湿疹、遗精、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等男科常见疾病,因发病部位隐私,大多病情不重,多不作为患者主诉而容易被医患双方所忽略,导致病情日益加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阴汗病往往是遗精、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虚劳等疾病的先兆,在临床诊疗时应加以注意,防微杜渐,及时止损,阴汗证病位虽在下焦,但其根本在于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变,也体现了“见微知著”“以表知里”“既病防变”的中医思维。因此,一方面,医生需要重视阴汗的诊断及治疗,问诊更加详细准确,有针对性地用药,因为精准用药不仅能提高治疗疗效,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重视阴汗的治疗,从而降低常见男科疾病的发生,提高男性生活质量,做到防微杜渐。
3张太君主任医师治疗阴汗证经验
多年以来,张太君主任医师致力于中医男科临床工作,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思维以先辨病,再辨证的思想为主,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男科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患者虽很少以阴汗为主诉,但详细询问病史,大多患者都有阴囊潮湿,少数患者甚至阴囊潮湿如水淋漓不尽,影响工作和生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年总结分析,导师认为阴汗证多为肝经湿热所致,在临床上运用柴妙饮加减治疗阴汗取得了显著疗效,提髙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临床跟诊分析,总结出导师运用柴妙饮加减治疗阴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从经络学说角度分析:张太君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得出肝经湿热下注导致阴汗最为多见,常夹杂肾阴虚火旺或肾阳不足表现。从经络学说角度分析,足厥阴肝经沿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至小腹,足少阴肾经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脊柱,属肾,络膀胱。故外生殖器疾病多与肝肾相关。阴汗多见于长期久坐、嗜食酒味、衣着过紧等患者,其病理因素多为湿邪、湿热。阴汗多因肝经湿热下注导致,肝脉下合于前阴,循阴下行,肝木阳旺,又有湿邪留滞本经,湿热和合,循脉下注阴部,但见下部潮湿,或有腥臭味,秽浊染衣,甚或生湿疮溃烂,或伴瘙痒不适,在髙温环境中症状加重,影响工作与生活。因此,表现在外的阴汗仅为病之标,病之本则责之于肝经,标本兼治为治疗阴汗的基本原则。此类患者时感阴囊潮湿,或及会阴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随天气炎热而加重,时有瘙痒,常伴小便灼热,尿黄,胁下灼热,脱发,面部油腻,手足心汗出,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4验案举隅
5讨论
男子阴汗证以阴囊潮湿最为多见,在常见男科疾病如慢性前列腺炎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等病症中常作为次要症状出现,其作为单独病症往往被医患双方所忽视。西医将阴囊视为睾丸的调温器,睾丸生长及保持生精功能需低于体温2°C〜3°C,也就是34°C左右,阴囊皮肤有比较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汗腺及皮脂腺,故阴囊易汗出。炎热环境中可通过松弛阴囊皮肤散热降温,利于精子的发育,所以阴囊有时潮湿是正常的。但长时间阴囊潮湿甚至汗出如水,沾湿衣裤会引起细菌繁殖甚至细菌定植,引发阴部瘙痒、气味腥臭等,同房后则可导致夫妻双方共同感染,影响生活。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另一方面,阴囊长期潮湿也可引起阴囊部散热减少,局部温度升高,破坏精子生存环境,造成精子数量减少,病情严重者逐渐丧失男性功能,导致不育症的出现,故对于有生育要求的男性,更应重视阴囊汗出的治疗。多数男子只有在出现慢性前列腺炎、阴囊湿疹、遗精、早泄、勃起功能障碍、不育等男科常见疾病后才来就诊,导致延误治疗,病情加重。中医认为阴汗证多因长期久坐、嗜食酒味、穿衣过紧等所致,病机主要与肝经湿热、湿热下注等相关。张太君主任医师认为阴汗多为肝经湿热所致,注重经络学说和六经辨证思想的应用,多年以来在临床上运用柴妙饮加减治疗阴汗证取得了确切疗效。少阳湿热下注之阴汗证,重在和解少阳,疏利肝胆,清热利湿;注重引经药、专方专药的运用,致力于精准用药,精准用药的本质就是个体化医疗,运用特定方药治疗特定疾病。若不同医者运用同一处方思想治疗同一患者同一疾病,则辨证精准度越高;注重治病求本、整体观念以及治未病的思想,先安未受邪之地,调整机体平衡状态。平时生活调护方面应尽量戒酒,避免久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少熬夜、手淫,宜选宽松衣裤,勤换洗。望更多学者重视阴汗的诊疗,不断探索更精准的治疗方法,并给予患者充分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从而降低慢性前列腺炎、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等常见男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男性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