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国医名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60年,临证擅治儿科内科杂症,出版著作《孙谨臣儿科集验录》《医学存心录》,发表论文160余篇。
组成:薏苡仁100g,地肤子50g,地骨皮30g,牡丹皮30g,生地黄30g,紫草15g,赤芍30g,土茯苓50g,板蓝根30g。
用法:上药水煎,待温。疣生手足者,将患肢置药水中浸泡,1日2次,每次10~15分钟。泛发全身者,可加大剂量,进行浸浴。
功用: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疣目(扁平疣、寻常疣、丝状疣)。
方解:方中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薏苡仁善抗疣毒,并直入肺、脾二经以消灭之,内服常用于治疗胃肠道息肉性疾病。如疣目较小,可将其研粉每日涂擦患处并煮粥内服,旬日疣目可脱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薏苡仁有抗病毒作用,为其具有消疣功效提供依据。方中地肤子善去皮肤风热;地骨皮、牡丹皮、生地黄、紫草、赤芍凉血活血;土茯苓、板蓝根清热解毒。
孙浩认为,疣目之毒发于肌肤,肌肤为肺、脾所主。《外科启玄》谓本病因风邪搏于肌肤,或因肝虚血燥所致。风为阳邪,如久伏不解,必伤阴耗血,不荣肌肤,致令皮损部位突出而形成疣目。薏苡仁入肺脾经,以其为主药治疗各种疣有独特疗效,内服加外用收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