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卿,男,1945年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首批甘肃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顾问、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委员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医儿科杂志》主编,出版《王伯岳儿科临床经验集》《于己百临床经验集》等论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组成:茯苓15g,陈皮10g,法半夏10g,连翘10g,莱菔子6g,枳壳10g,炒白芍10g,木瓜10g,胡黄连3g,乌梅肉10g,焦神曲10g,炒麦芽10g,炒內金10g,炙甘草6g。
功效:运脾消积,开胃消食。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积滞内停,厌食症,及病后初愈食量减少,甚至整日不饥不食者。
用法用量:凉水浸泡半小时后,以文火煎半小时,煎2次,药汁混匀,共得400~500毫升。4岁以上患儿,1日1剂,1日3次,温服;4岁以下患儿,2日1剂,1日3次,温服。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宿食不消,由脏气虚弱,寒气在于脾胃之间,故使谷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气既弱,故不能磨之,则经宿而不消也。”厌食一病,幼儿多发,责其脾常不足,故治疗之法当以运脾为本,消积为标,方以茯苓、陈皮、炙甘草为君益气补中,健运脾阳;合半夏降逆消痞,炒白芍、木瓜、乌梅酸甘益胃生津液,资养胃阴为臣,且木瓜尚有消食之力;积滞在中,脾胃升降失司,故佐以莱菔子、枳壳宽中降气,气降则积滞亦降,莱菔子又可消谷面之积,焦神曲辛行甘补,消食化湿,鸡内金消食力强,又有健胃之功;积滞内停,久而化热,故使以连翘、胡黄连清热除烦,且连翘尚有清热散结之功。全方脾胃同调,补中兼消,虚实兼顾,共奏运脾消积,开胃消食之功。
加减运用:兼见腹胀矢气者,加佛手、川厚朴以行气除胀;恶心呕吐者,加淡竹茹、旋覆花降逆止呕;大便黏腻者,加炒薏苡仁,炒扁豆渗湿止泻;舌苔厚腻者,加苍术,藿香燥湿运脾。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