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教授运用全真一气汤经验
张杰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代表著作有《杏林跬步》《杏林积铢》等。张师勤于诊务,学验俱丰,分别以“虚、毒、瘀”理论治疗代谢性疾病、肿瘤和常见慢性疾病等,以“肝脾建中”理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诸多杂病,以“脾阳为本”理论指导养生防病和病后康复。全真一气汤为清代名医冯兆张创制的得意之方,影响甚远。张师从临床角度出发,将全真一气汤加减用于治疗三焦疾病和诸多疑难杂症,进一步扩大了此方的应用范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对张师运用全真一气汤的经验整理如下。
1方剂解读
全真一气汤为临床常用名方,笔者试从方剂源流和方剂应用特色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解读。
1.1方剂源流:全真一气汤出自明清名医冯兆张所著的《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卷二十》,此方仅由人参、制附子、熟地、麦冬、白术、牛膝、五味子七味药组成,有“生脉散”与“参附汤”两方蕴含其中,药精效宏,既能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以治外感温热耗气伤阴或内伤心肺气阴两虚之证,又可益气回阳固脱以疗阳气暴脱之危证,加熟地、白术既可补益肾脾之阴阳,又能濡润参附之峻燥,可谓阴阳俱备,润燥合宜,全方具有“滋阴而不滞,补脾而不燥,清肺而不寒,壮火而不热,火降而心宁,荣养而肝润”的特点。正如冯兆张所言,运用此方可“使火降水土健运如常,精气一复,百邪外御,俾火生土,土生精,一气化源,全此一点真阴真阳镇纳丹田,以为保生之计而已”,因而命名为“全真一气汤”,主治中风、劳伤、麻疹等病。该方自创立以来便被广泛应用,陈修园认为此方“治上焦虚热,下焦虚冷,此方清肃在上,填实在下之法”,可用于治疗虚喘证和血证。当代名医彭履祥在临床中常用此方治疗“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系疾病,以及中医之消渴、水肿、中风、淋病等脾肾阴阳俱虚之证,疗效确切。后来医家对该方的研究也并未脱离治疗“喘证”或“虚证”的范畴。而张师将全真一气汤合时方进行加减用于临床,灵活变通治疗“三焦”疾病,用于一些现代医学疾病和其他疑难杂症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效果,进一步扩大了此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1.2方剂应用特色:全真一气汤主要为补益之剂,笔者总结归纳其方剂应用特色有以下几点。
1.2.1三法并施,各有主药:冯氏重视“补气”“滋阴”“敛纳”三法,三法之中又各有主药。人体阳气来源于先天肾气、后天水谷精气与通调百脉之肺气,冯氏凡遇到肺脾肾阳气衰微之患者,善用人参、白术、附子合而为治。三者相比,人参既无白术效力平淡之虞,又无附子过于猛烈之弊,性味居中,故人参不可轻去。《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上品》有言:“人参得天地精英纯粹之气以生,与人之气体相似,故于人身无所不补。”凡遇阴液亏虚、阴血虚耗者,冯氏常用熟地、麦冬、五味子之类润之。麦冬、五味子可润肺金之燥,配合参、术健补中宫土气,上能散精于肺,下可输精于肾。熟地一味于滋阴药中用量最大,冯氏最喜用之,其认为地黄“重可坠下,浊可补阴,正取其重浊濡润下趋”,可人下焦益精填髓,峻补真阴,使气有归附。另取“牛膝下趋接引,五味敛纳收藏”之性,对于孤阳虚浮,弱阴不能收纳的疾病,冯氏往往以五味子、牛膝加味,分别配伍六味丸“壮水制火”,八味丸“引火归元”。五味子既能滋阴又可敛纳,对此方效用影响较大,当重视其用。
1.2.2阳主阴从,重视阳气:冯氏曰:“天地之间,毋论胎卵湿化。凡有生之物,莫不假诸阳气以为生发之根;及其终也,必阳气去而生气始绝。明乎此,则教生者,当知其所重矣。”可见其对于阳气极为重视,认为“故圣人尝药制方,总为保全此气,即因客邪为害,爰立治标之方,所谓迎而夺之,诚恐久客于身,而为元气之贼,更为保全此气起见也”。张师所创的“脾阳为本”理论与此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素问•金匮真言论》曰:“阴中之至阴,脾也。”《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言:“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故脾乃“体阴而用阳”之脏,脾阳为重中之重。张师认为先天属肾,后天属脾,先天已定,后天可为,肾阳为命之根,脾阳为生之本,脾阳的盛衰对人体健康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正所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冯氏与张师皆强调人体阳气的主导作用,若“阳强不能密”,则“阴气乃绝”。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只有人体阳气生发不息,阴气方能引而不竭,可谓“阳主阴从”“阳生阴长”,二者于此不谋而合。
1.2.4古为今用,功效全面: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看,此方功效全面,可治诸疾。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人参、附子、五味子、牛膝、白术分别有抗病毒、强心、抗氧化、抗衰老、保护神经等作用;人参、附子、熟地、麦冬、白术、牛膝、五味子均有抗肿瘤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皆为补正之品;同时人参、熟地、麦冬、五味子能降血糖,纠正糖代谢紊乱;熟地、附子、牛膝则可降低血压,其中熟地的乙醇提取物能够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以防治各种阻碍外周微循环的慢性疾病;麦冬能显著缩短血栓持续时间,有效改善微循环,二者消散痰结以通血络;而人参、附子、麦冬、白术、牛膝又有抗炎镇痛之效,可攻瘀滞、通脉止痛,张师常言临床如遇痰瘀互结阻滞之证,除常规活血化瘀等药外,需加桂、附之类温化痰瘀以助药力,此为“温通”之法,临床屡试不爽。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此外,人参皂苷可通过直接杀灭病毒、干扰感染细胞信号传导途径、阻断病毒感染过程等机制发挥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可谓解毒之佳品。诸药合用,化瘀滞、通血络,补中有攻,寓攻于补,攻补并施,扶正解毒,既能全面调节机体免疫、神经功能,又可抗炎镇静、消肿止痛、降糖降压、保护血管,与张师“化瘀解毒,散结通络,攻补并用”的基本理念相合,可谓古为今用。
2验案举隅
张师临床运用全真一气汤颇有心得,认为该方灵活化裁,可疗人体“三焦”之疾。笔者分别选取张师治疗上、中、下三焦之疑难杂症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3结语
人体阳气之功,恰如张介宾所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可谓见解独到。张师一向重视阳气,正所谓“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因此自创“脾阳为本”理论,认为人体阳气以脾阳为本,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病时一定重视脾阳,温养中气。同时亦不忘强调肾阳之重,《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张师据此提出“肾阳为根”的观点认为肾阳可温煦脾胃中焦的功能,肾阳为根,脾阳为本,肾阳足则脾阳足,肾阳充固则病易愈。若脾肾阳气虚损,先天后天皆不足,则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肾不能气化,纳运无力,气血瘀滞不荣,易生浊毒,毒瘀相合,由经人络,戕害人体。疑难杂症多为久病不愈之慢性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三例患者皆是久罹长疾之苦而求诊,均有阳气不足、阴液损耗之象,临床上常见四肢畏冷,口干不渴,乏力身疲,舌淡胖大或兼齿痕,脉沉细弱。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张师正是抓住了阳气在人体的主导作用及“阳虚阴损”的临床指征和“虚、毒、瘀”“久病多虚,久必及肾”这些核心病机,方才应用自如。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但患者病情往往复杂缠绵,只有谨守病机,辨证准确,方药精当,方能切中要害,才可将临床疗效最大化。全真一气汤自创立以来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方蕴含“补气”“滋阴”“敛纳”三法于其中,三法之中均有主药。张师的“脾阳为本”理论与方中体现的“阳主阴从”“重视阳气”之思想有相似之处,而冯氏重视药物炮制与剂量的学术特色对张师亦有影响。张师吸取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以病证结合视角运用此方,并加减用于治疗三焦疾病等疑难杂症,进一步扩展了此方的应用价值。张师临床辨证辨病相结合,精准把握病因病机,善于抓住关键主症,故能将此方圆活用于三焦阳气不足、虚实夹杂的各类疾病,异病同治而真谛尽展,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