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福娃拜师记中所获验方“缩减版”,删掉了验方来历的故事讲述,即使对中医认知不深的网友也能一目了然,看出究竟。因为删去了故事,尽管显得平淡,于中医爱好者而言,仍弥足珍贵。
1、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要上治肺,中调脾,下滋肾。
瓜蒌仁20克,杏仁10克,生白术60克,当归30克,玄参10克,肉苁蓉20克。
肺跟大肠相表里,瓜蒌仁、杏仁能宣肺宽胸,凡仁皆润,又可润肠通便。肺气肃降,诸经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生白术重用,补脾肠,使肠道富有动力感。当归、玄参、肉苁蓉,都能滋养阴津血水。
2、脾胃病
人体气机就是一升一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如果碰到胁痛胃痛,生气加重的,单用枳实10克,水煎服,一味药就迅速解除。痛得不厉害的,就用枳壳。
枳实、枳壳,又叫破胸锤,心胸中有郁闷之气,放它到药里去,就破气下行,一剂见效。如果病人长期慢性胃痛,久病脾虚,就用四君子汤加枳实,标本兼治。
党参10克,炒白术8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
党参补气,白术健脾,茯苓除湿,甘草和中,加上枳实或枳壳,宽中下气。
最顽固的淤血胃痛,像针扎那样,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加进三七粉3到5克。
如果胃部常有灼热感,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属于湿热的,药理学认为是幽门螺杆菌引起。只用蒲公英30到80克加进去,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排掉湿热,细菌就不生了,疏理肝气,炎症就修复了。
四君子汤让脾升,枳实、枳壳、蒲公英,能让胃降。
3、脂肪肝(保肝茶)
枸杞子15克,制首乌10克,柴胡6克,麦芽20克,山楂10克,荷叶10克。
肥人多痰湿,常加苍术10克,淫羊藿20克。
瘦人多虚火,常加丹参10克,白芍10克。
何首乌与柴胡配伍,枸杞子与麦芽配伍,它们一补一消,一静一动,补消兼施,动静结合。如同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能很快恢复肝部的生机。
4、胃下垂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实。
黄芪6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陈皮3克,升麻3克,柴胡3克,当归10克,炙甘草5克,枳实6克。
补中益气汤大量黄芪补益中气,小量枳实降浊,非但不伤正,反能消胀止痛,强壮胃肌,这样升降得调,气机畅达,很快就能帮助胃肠排空消化,又能把下垂的胃肠胀气升提起来。
5、肝胆病
肝胆问题,像一般胆囊炎,胆部小结石,嘴巴干苦的。
玉米须50克,蒲公英30克,茵陈30克,虎杖20克。
四药煎水,加点白糖,既好喝,也能疏利肝胆。
对于脸上黄肿,甚至发烧高热,胆道堵塞,胁肋痛胀的病人,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碰到急性肝胆炎症,用这汤方比较好。但是慢性肝胆炎症肝病,乏力体虚,用四逆散加黄芪。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10克,炙甘草5克,黄芪50克。
黄芪补足气力,一般50到100克。柴胡、枳壳,升降肝胆诸气。白芍能让僵硬的肝胆变得柔缓。
6、老年咳喘(老慢支)
老年咳喘,世人讲的老慢支,冬天或晚上咳喘胸闷加重,痰白清稀,用青龙君子丸,一般一服见效,三料下去,可以根除痰喘。
麻黄5克,射干5克,葶苈子10克,干姜5克,细辛3克,五味子5克,陈皮5克,法夏10克,党参10克,炒白术5克,茯苓10克,生甘草5克。
这是汤剂的剂量,按这比例可以炼制药丸,哮喘要治痰,治痰就要治肺脾肾,上焦肺部宣发津停为痰,中焦脾不运化湿停为痰,下焦肾不气化,水停为痰。
故上焦肺为储痰之器,欲通肺气,先祛痰饮,麻黄、射干,乃化痰平喘最佳搭配,麻黄平喘,能扩张支气管,射干降气消痰,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葶苈子专门针对痰多,能泻肺行痰水,可用10克,通常第一剂药患者痰水就减少一半,若无此药,疗效较慢。
脾为生痰之源,用六君子汤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配合干姜能助脾运化,杜绝其生痰之源。
肾乃产痰之根,我用五味子助肾纳气,细辛辛散伏藏在骨节下焦深处脏腑的痰饮。一收一散,痰水无患。